征集文物
虽然国家的概念是一个相对很晚的东西,整个中国有历史记载的年代也不过区区的5000年,但是人类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数百万年之久,并随之产生了数量惊人的埋藏文物。随着人们私有财产的大量出现,厚葬的盛行推动了盗墓者的出现,大量的随葬品被盗,流落民间。早在汉代,便时有三代时期 [1] 的文物被发现后作为祥瑞呈现于天子以藏之宗庙的记载。在宋代,便出现了金石学研究,大量的古代文物被收藏并传世。
今天,这些传世文物的征集是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每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省内各地进行文物征集,这是博物馆藏品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我们下去调查前,清水江出土的铜器我曾经在贵州省博物馆库房中见到过。这批文物共50多件,是博物馆从凯里一位叶姓收藏者手中征集到的。它的种类比较多,有带钩、矛、钺、鱼钩等等,这些文物对我们了解清水江流域青铜器的出土情况有了一定的帮助。在调查前,领队飞哥先行请示了所里,所里同意我们如果在调查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文物发现,可以把文物征集回去,这也是我们调查中的一项额外任务。
西方基督教有“原罪说”,是讲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生而俱来,洗脱不掉。对于清水江来说,江中盛产的黄金或许就是它的原罪,长久以来,人类在她的身体上反复淘挖、反复破坏。而对于我们考古工作者来说,采金的人们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线索,自20世纪60年代在亮江发现数件青铜兵器以来,在清水江的采金过程中,陆陆续续有相当多的青铜兵器、铜镜、银锭等文物被发现,其中最多的就是钱币,历朝历代的钱币数量繁多。曾经有一个渔民告诉我,你要钱币的话,自己带个撮箕去江里撮就可以了。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清水江往昔商业的繁荣。
尖山村位于清水江的对面,我们乘船在清水江上调查时,遇到当地打渔的渔民,在问询了附近一些台地的情况后,随口问起他们是否挖到过一些铜刀之类的东西,答案是肯定的。于是在时间稍晚的时候,我们便随着当地老乡一起回到了他们所住的尖山村,看到了他们手中的一些铜器和钱币。铜器一共有两件,分别是“靴形钺”和“柳叶形矛”,钱币数量则很多了。老乡提了一个蛇皮口袋出来,沉甸甸的大概有二十多斤,我粗略地翻了翻,“宣和元宝”等宋代钱币的数量比较多,更多的还是清代钱币如“顺治、雍正、道光”,因为长期在水下浸泡,铜钱的铜质都保存得挺好,锈蚀少,但是长期的冲刷或者是沉入水底前使用的磨蚀,导致钱文比较模糊。由于时间不多,我们便和老乡谈起了征集文物,同时给他们进行了《文物法》的宣传,最终以200块钱征集到了“靴形钺”和“柳叶形矛”。由于钱币的数量太大,本来打算拣选一番,但是这时天色已经阴暗了下来,我们急着过江,便放弃了对它的拣选工作。后来,我们总想着过一两天再去,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便没有再去过尖山村,现在想起来,还是略略感到遗憾。
[1] 三代时期:即夏、商、周三个朝代,即前21世纪中期~前3世纪中期约1800年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