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考古的无奈
所属图书:《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953字

考古的无奈

高蒙河先生写过《考古不是挖宝》的书,书中对考古到底是什么做了这样的解释:考古不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味地寻求文物宝藏;而是依附于历史,以期拨开迷雾见真相。书中还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地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考古事业和考古人的真实风貌。 [1] 但在很多人眼中,我们不是严谨、科学的研究工作,而是在寻找宝物,并且认为我们考古的有钱,想从我们手中弄上一笔钱。采用的方法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对于考古发掘工地负责人来说,遇到这样的人和事,大量的时间陷入其中,因此,处理这类事情往往是考古工地发掘中最难的。

在天柱发掘的过程中,一共出了两起这类事件。

第一次在盘塘工地,由于前期发掘是选择地层最丰富的冲沟边进行,该地上、下坎处有一些坟墓,为避免破坏有主墓葬,发掘时布方在靠外处,墓前后均留出较宽的空间,清理时未出现晚期墓葬,第二层就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但工作约两个星期后,周姓村民聚集周边乡镇甚至县城内共数十人,要求我们停工,说我们的考古发掘破坏了他们的阴地 [2] 。县文管所、镇政府和考古队员就具体发掘情况进行了多次劝说,均无法解决。

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分为了两派。一派同意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和条件后可以发掘,另一派完全不让发掘。无奈之下,只能要求他们划出所谓阴地的范围,我们另行选址发掘。十余天后,当地村民夜里出动挖掘机准备从发掘区域挖过,修一条简易公路到寨子中间。因为发掘区域内还有相当厚度的文化层堆积未能进行清理,我们也只能阻止该次施工,并向县文管所以及镇政府管文化的同志通报该事件,请他们负责处理。

第二次在溪口工地,由于发掘中出土了两座墓葬,墓葬里随葬有宋代钱币,可以确定墓葬年代为宋代。而溪口遗址因为破坏严重,发掘中需要民工少,当地部分未上工村民约30人就聚集起来,以墓葬为其祖先的名义要求考古队赔偿。而之前考古队就得到消息,他们就是想从考古队手中弄头猪去吃。从他们的族谱等证据上看,均表明其祖上明代才从江西迁入贵州,不可能同当地宋墓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坚持说这是他们祖先的祖先,时间再长都是他们的祖先,一定要我们赔偿损失。后来,乡政府多次劝说无效,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工作能顺利完成,只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了事。


[1] 高蒙河:《考古不是挖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 阴地:各姓氏宗族的公共坟山,当地俗称“阴地”。

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