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和阳溪
进入锦屏后,我们挥泪告别了炯哥,前来接替他的是锦屏县文物管理所的郑所长。郑所长50多岁,看起来很是稳重,谈起锦屏境内著名的文物点是如数家珍,也让我们感受到锦屏文物工作敦实的一面。
锦屏位于天柱的上游,前溯两百年,整个地区都因为木料商业的繁荣而繁荣。顺江而下的木料给当地带来过丰厚的利润,使得沿江的镇子富足起来。在锦屏县和天柱县交界的茅坪镇,则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地,被称为历史上的“三江”之一。
市场的繁荣使得在街上出现了许多的漂亮建筑,据史料记载:原本街面上有着许多青瓦白墙的窨子屋,临江街上也有着漂亮的木屋,但都在1970年毁于大洪水了 [1] ,现在的建筑多是1970年洪水过后重建的,虽然还有着几栋漂亮的窨子屋,但是古镇的韵味,已基本没有了。
如果我们再向前上溯一万年,茅坪的整个区域应该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在广阔的森林覆盖下,孕育出的是几乎无尽的动物资源,因为这一个区域靠近水源,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都会到这个地方来饮水和捕猎,从无变化,直到一种能站立行走,并会使用让他们害怕的火种的动物出现,占据了这里为止,它们便再没有回到这里,除了作为猎物的身份之外。
20世纪80年代,这里因河流拐弯堆积形成的土壤环境吸引了外来的工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改变了这里,许多的砖瓦窑在这里兴建起来,种种人类活动改变着这一切。
2004年9月的一天,在江东溪口砖瓦厂调查和越山背遗址调查发现文物点并尝到甜头的我们来到这里,毕竟这里的地形是相当的好。作为临江台地,这里同我们下游发现文物的地点相似,原则上是很适合古人类居住的。但是结果很快就让我们很失望,纯色的土壤,如同被筛选清洗过一样,看不出人类活动的痕迹,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了,看来这个地点是没有文物的了,我们进入锦屏的首次战斗就失败了。但飞哥并不死心,我们又继续在砖瓦厂的取土地点仔细搜寻,终于在一些挖掘比较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一些砾石和断块,在这些砾石上有着一些痕迹。通过仔细判断,这些遗物应该就是距今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石质工具、石锤和砍砸器,因此,这个遗址是我们在清水江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个遗址。
看着出土的简单工具,可以遥想到在远古时期的清水江:在林木葱茏、鸟兽横行的环境中,远古的人类依靠着手中那简陋的工具,依靠那石头敲击下打出的锐利,为生存而努力拼搏……也正是这无数为生存而不停奋斗、逐渐改变世界的先行者们,带给后世这一隅的繁荣。
[1] 贵州省锦屏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锦屏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