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江江口和青铜器发现地点
在飞机的上面向下看贵州,看到最多的就是一片片山岭夹杂着白色的河流,小的盆地很少,在这样一个多山的省份,环境保护得相对较好。而黔东南这片地域,又是贵州比较好的区域,现在还有一定数量的原始森林,可见远古时期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优良。
远古人类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也无力去建设自己的房屋来躲避风雨,于是天然的山洞和岩厦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首选。“衣食住行”在这个时期首先就是“食”,水源和充足的食物资源再加上良好的居住环境,才是早期人类的生存之道。由于贵州多山,山地占整个省的很大部分,因此,在贵州我们陆续发现的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山地环境符合早期人类生存需要不无关系。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要求人类走出狭隘黑暗的洞穴环境,靠近水源,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就在更靠近饮用水源、地域环境更为广阔的区域中生存、发展,水边的台地就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地点。虽然人类随着能力的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变强,在离河流等水源稍远的地域也可以依靠打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并依靠其发展壮大,但是农耕民族临水而居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都首先必须解决生存要素——水源。历史上著名的城池都有河流的出现,丰、镐的沣河,晋阳的晋水,成都的府南河,贵阳的南明河等等,即使是今天,靠水傍河而居也是人类首选的生活地点。因此,溯水而上必然能够找到人类居住的地点。而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地理环境对我们进行的调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河流的两岸台地上发现人类遗址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远离河流的区域,即使是已经干涸或者改道的河流,也有可能找到许多遗址。而在风水学说盛行的时代,对于地形风水的了解有助于发现该时期的埋葬墓地。这些调查方法其实体现的就是古今人类在生活环境和其他环境选择上的共性,因此,我们在调查中往往很喜欢两江交汇处的台地,因为它有着相当优厚的地理条件,是远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理想的生活场地。亮江江口台地就是这样的,它位于清水江的南侧,亮江则在它的西面同清水江交汇,亮江村就在这里。我们来到台地上调查的时候,刚好村民们收割了庄稼,田坎上光秃秃的,非常适合刮剖面,运气也非常的好,很快就在剖面上找到了陶片的存在,遗址是确认无疑的,但是因为陶片是素面和绳纹的,使用这些纹饰的时代很漫长,对于清水江流域也没有进行过系统和科学的发掘,没有完整的时代序列,要确认清楚年代是不可能的。随后我们又对遗址堆积深厚的地方仔细地刮剖面,整个遗址非常的深,至少在3米以上,是我们在清水江调查中所发现的最深的遗址。
江口台地调查完后,时间还很早,作为调查任务也怀有一点好奇的感觉,我们继续沿亮江调查,去看看亮江的环境和青铜器出土地点,因为我们本次调查最大的目的——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址,解决青铜器来源问题,并没有成功,虽然调查中发现了十处以上的遗址,但能够确定在战国秦汉时期的一处都没有,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本次调查的遗憾。虽然没有对发现的遗址进行发掘,并不能肯定地说我们没有发现该时期的遗址,但我们感到遗憾。
亮江青铜器首先发现的地点就是平金电站水坝下游的牛圈塘。我们来到它的附近,感觉它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感觉亮江整个江面并不太宽,沿途也没有发现大的可以适合一部分人生活的好的台地,在这个区域内先后数次发现的青铜器,是由水流搬运而来还是在河流两岸生活的人群所遗,或者是由于船只经过时落入水中,具体的来源无法确定,但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至少在我们调查的区域内有战国秦汉时期人类生活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