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和工作
位于云贵高原上的贵州,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冬天的时候雪就相对要多一些。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两场雪。
第一场是2007年的冬天的雪。我们在务川大坪进行汉墓发掘,在清理最后几座墓的时候开始下雪,对我们的清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更发展成百年一遇的雪凝灾害。在恶劣天气下大坪考古队一行运送文物回贵阳的艰险旅途让我记忆深刻。
另一场就是2010年的冬天的雪,我们正在清水江发掘石器加工作坊遗址的时候,一夜之间,气温骤变,漫天飘起的雪花将大地染得白茫茫的。清晨起来,四野望去素色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可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却是一场劫难。雪花化水后将工地弄得泥泞不堪,因为发掘的是石器加工作坊遗址,遍地都是打制石块、石片、陶片,无法舀水,只能等待它自己风干。而天空仍然陆陆续续在飘雪,连续几天都没有放晴过。几天之后,我们趁天气回暖的时候将石器加工作坊遗址清理完毕并照相后,所里有事又急需我们回到贵阳,天柱的三个工地中,杨洪的盘塘工地即将结束;而吴小华的江东溪口工地已经结束野外,先期进入室内整理阶段;相比之下,只有我的工地上的任务最重,大批的文物在野外未能提取回去,除照相完成外,还有巨量的图纸未能绘制。为了能如期完成工作,大家只有拼命地加班加点。张小波、杨庆丽本来在室内绘制石器图纸,但由于工地上只有郑云峰一个人绘制图纸,只能将室内的绘图工作停下,所有的人一起到工地上绘制图纸,提取文物。21~27日,是辞兵洲考古发掘中最难忘的七天,虽然没有再下很大的雪,积雪也陆陆续续在融化,但是每天天空中依然飘着细细的小雪粒,在野外工作感觉天空在下着小刀子。持续工作下,杨庆丽和郑云峰相继感冒,但都没有办法下去休息,每天依然只能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工作。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请求已经完成野外工作的江东溪口和白市盘塘兄弟队伍支援我们工地,当时我给他们讲的就是:能来的统统来工地。党国平、侯清伟、熊俊、韩文华陆续来工地帮忙,更值得我们记住的是王新金副所长,这位年近六旬的女同志本来只是来工地看我们发掘出土的石器,结果看到工地上繁忙和工期的紧迫,便每天同我们一起上下工,为工地野外工作的完成贡献了极大的心力。27日傍晚,我们终于七天里写完了150多本标签本(每本100页),使用了15000多个封口袋和黑色塑料袋,如期把2010年白市发掘中数量最多的打制石块、石片、砾石石器、磨石、磨制石器、陶片搬回了驻地,完成了辞兵洲漆树脚遗址的发掘工作。
2010年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