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打前站和发掘工作
所属图书:《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1247字

打前站和发掘工作

同白彬老师一行从贵阳到达天柱后,与县里和文化局进行了沟通。文管所姚所长已经退休了,但听说我们来到之后他坚持陪我们下去。时隔五年,不知道上次的那些遗址情况如何,但据姚所他们讲,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到现场后先看了越山背遗址的情况,感觉如同我们才发现时一样。坡脚遗址的情况也很好,有文化层的地点都保存得相当不错,基本上没有人再破坏遗址,连我们调查时看到的剖面都没有大的变化。在这里我们不由要感谢县里的同志们,虽然我们发现了这些遗址,也仅仅在当年发现时建议县文管所的同志们保护好遗址,因为工作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未能对遗址的后续保护情况给予关注。清水江流域点点人类文明痕迹的保存,来自于他们默默的守护,没有他们,或许我们今天见到的就是另外的一个场景,也许就没有遗址让我们去发掘了。

随后,我们到村里联系住宿等事宜。村长和支书很热情,由于村内人家房屋都不是很宽,安排接近20人住宿很困难,只能把住宿安排到已废弃的坡脚小学校内,楼上楼下有四五间房屋,打扫好就可以入住,电源也可以解决,而且还有一个不小的操场可以供发掘人员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工作。唯一不太方便的就是没有水源,需要到较远的地方提水,但总的来说,相对于白盘江发掘时住宿的帐篷和牛棚,这里的条件已经相当的优越了。

在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听到对考古学科的评价是“文科里的工科”,老师们也经常告诉我们,“考古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它的研究对象是相当复杂的”。但在当时,不过是课本上的一段话:“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工作多年以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从9月24日~12月6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2006级的16个同学同贵州省考古所的部分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了两个多月,对于清水江流域白市电站库区的一系列遗址,除调查时进行过试掘的坡脚遗址大致有高庙文化和大溪文化线索和情况比较清晰外,其余遗址的具体情况都不清楚,他们对坡脚、鸬鹚、越山背、塆头、学堂背、中坪、坪上及瓦罐滩8个遗址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发掘。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不仅仅发现了史前时期遗址,同时还发现了战国秦汉、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文化遗存,这一系列的发现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开展的首次大规模田野考古发掘,它填补了黔东南乃至西南地区考古工作的空白;同时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建立和完善贵州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以及整个清水江流域文化序列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贵州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和文化传承、探讨高庙文化在黔东南地区的传播及高庙文化的区域性特征的重要材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