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社会教育家马宗荣
所属图书:《华夏之裔:汉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社会教育家马宗荣

“废科举,兴学堂”以后,各种教育思想兴起,蔡元培倡导“国民教育”,黄炎培提倡职业教育,宴阳初主张发展平民教育,陶行知主张推行乡村教育,而首先提出社会教育并建立理论体系的教育家当推马宗荣。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48岁便与世长辞,许多著作在战乱中失散,社会教育在中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湮没无闻,连贵州人也很少知道这位社会教育家。

马宗荣,字继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贵阳。早年从舅父丁尚固学习历史、地理、数学知识,1913年考入贵阳模范中学,毕业后任息烽县立两级小学校长。1918年以公费生资格选送日本学习矿业,初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转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本科。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认为国强民富必须普及教育,于是改学教育,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科,专攻社会教育及图书馆学。在校期间,博览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并著有《图书馆系说》一书。192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所深造,发表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与其导师田熊次教授和山作树教授齐名。两年后卒业,受聘为日本出版界巨擘岩波书局讲座讲师。

马宗荣

在日本11年,潜心研究世界各国的社会教育,以英、美、德、日的社会教育实施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构建起中国社会教育的理论体系。他经常到图书馆进行考察,访问了许多私家藏书楼,发现我国许多秘籍和孤本流落日本,于是告之留日学生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中华学艺社与上海商务印书馆商谈,通过马宗荣与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等联系,将这些秘籍、孤本印影回国,辑为《中华学艺社辑印古书》,列入商务印书馆《续四库丛刊》刊行。

1929年回国,受聘为上海市教育局督学,兼任中华学艺社常务秘书,次年任私立大夏大学图书馆馆长,并在大夏大学创办社会教育系和两年制师范专修科,领导学生摄制了10多部社会教育影片,开办农村社会教育试验区,成为我国社会教育的先驱。在上海5年中,他又兼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中国公学教授。1935年,他经蔡元培先生推荐,担任教育部主任秘书,对教育改革提出不少建议。

1938年回到贵阳,在从上海迁来的大夏大学任总务长兼师范专修科主任。作为社会贤达,他被选为贵州国民参议会议员。1942年,贵阳文通书局成立编辑所,聘马宗荣为所长,谢六逸为副所长。文通书局编审委员会,集国内知名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教育家112人,是全国一流的编委会。他与谢六逸主编《大学丛书》,组织出版多种丛书,出版《文讯》。同年奉命前往重庆,筹设中央民众教育馆。他欣然接受这一任务,借以实现社会教育的理想,他说:“我以为中央民众教育馆的范围,相当于学校教育中的中央大学。”馆成,马宗荣担任馆长,纯属兼职,不计报酬。他认为“民众教育馆应重视直观教育”,结合抗战形势,首先成立“人范馆”,选定我国历史上有民族气节、奋斗精神的人作为典范,为他们塑像立传,潜移默化,教育人民。馆中特设“雪耻兴越的勾践”一幕,激励人民“卧薪尝胆”的抗战斗志,令观者肃然起敬,黯然泪下,拍案而起。

马宗荣著作

马宗荣信札

马宗荣以毕生精力研究社会教育,著作等身,著有专书30余种,其中社会教育专著有《社会教育入门》、《社会教育纲要》、《社会教育概说》、《现代社会教育泛论》、《比较社会教育新论》、《大时代社会教育原理新论》、《社会教育十讲》、《社会教育原理与社会教育事业》、《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等等。他界定的社会教育,首先是民众教育,无论男女老少,也不拘聪明与愚钝、富人与穷人,也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地位高低、文化程度如何,都必须实行教育,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不允许任何个人或阶层独占教育。他认为社会教育是“整个生涯的教育”,从幼儿的教化到青少年时代,到成年、老年时代都应当不断受到教育,是贯穿整个人生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充实人生的教育”,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增长人的知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在业余时间施行,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公益事业,使人们受到体验、感认和教化。

马宗荣提倡的社会教育是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素质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目的在于使全社会的人都受到良好教育,提高素质,充实人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他认为社会教育“应从知、德、体、技、情五方面去陶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知育不但要使所有的人都能读书识字,还必须掌握不断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德育强调社会意识、公共道德、品格培养。体育注重全民健康,包括体育运动和卫生。技育着重职业教育和家事教育。情育注重人的感情和美的情操。实现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感化、引导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对当今社会有极重要的意义,应当深入研究马宗荣的社会教育思想和理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1944年1月30日,马宗荣与世长辞,贵阳各界举行公祭,贵州省参议会的挽联写道:“方当学易之年,天胡不假;叹到怀才未遇,众所同情。”《贵州日报》出了《追悼马宗荣专刊》,贵阳文通书局举办了“马故所长宗荣先生遗著展览”。

华夏之裔: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