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
李淳风像
李淳风,唐代初年的一个传奇人物。在大量关于李淳风的传说和演义中,他都是以能掐会算的“半仙”面目出现,直到今天,由于他留下了一部《推背图》仍被视为东方的预言大师,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事实上,以李淳风在天文学上的造诣,他完全配得上一个天文学家的称号。
李淳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许多超常之处,有“神童”之称,他聪明过人,博闻强记,特别是对于天文、数学、阴阳之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旧唐书》评其“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先天的聪颖加上后天的勤奋,使李淳风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贞观初年(627年),二十出头的李淳风就因为历法方面的建议而崭露头角,被皇帝授予将什郎之衔,在专管天文的太史局任职。李淳风到太史局任职不久,就着手改进天文观测仪器,经过他的精心设计,于贞观七年(633年)制成一架新仪器,命名为浑天黄道仪。
李淳风的浑天黄道仪在浑仪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弥补了北魏铁仪的不足,改进了东汉黄道铜仪的结构。从李淳风开始,中国传统浑仪的三重环圈结构(即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已基本固定下来,成为后代浑仪的定式。浑天黄道仪研制出来以后,李淳风又写了一本七卷的书,专门论述历代浑仪,取名《法象志》。
李淳风的另一重要工作是制订历法。唐初用的是《戊寅元历》,到唐高宗时这部历法已经疏误很多,李淳风制定了一部历法,叫《麟德历》。《麟德历》采用定朔排历谱。由于月亮和太阳的运动速度都有周期性的变化,这样,月亮圆缺一次所要的时间也是变化的,按照假想的月亮和太阳匀速运动推算出的朔日叫平朔,对平朔作月亮和太阳运动速度变化的修订,得到的朔日是真正的朔日,叫定朔。但在历法中,定朔的使用一直用用停停,直到《麟德历》,这种科学的方法才正式行用。
《麟德历》的另一个优点是许多天文数据采用同一个分母。中国古代历法中对小于整数的部分都以分数表示,过去的历法都是一种数据一个分母,整部历法中有多个分母,计算起来很不方便。李淳风用同一个分母,比过去的历法简便得多了。
《麟德历》不用闰周,直接按照各朔望月内的节气决定哪一个月是闰月,在历法实践中是一个大进步。
《隋唐嘉话》记载,《麟德历》制成后,李淳风按自己的历法,推算某个朔日将发生日食,他把此事奏禀了唐太宗。中国古代迷信认为,日食是一件不吉利的事,唐太宗听了李淳风的奏报很不高兴,说:“如果不发生日食,你自己说应该怎么处置你呢?”李淳风说:“如果不发生日食,我愿被处死。”到了朔日这天,太宗亲自在院子里观测,李淳风守候在旁边。太宗对李淳风说:“我放你回去与妻子儿女诀别。”李淳风回答说:“现在离日食还有一刻钟。”并指着日晷影说:“晷影到这个位置时,就会发生日食。”结果到时候果真发生了日食,唐太宗不得不叹服。
贞观年间,朝廷组织编写《晋书》和《隋书》,其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部分均由李淳风所撰写。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由此而载入史册,得到保存。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所研究出的圆周率成果,最初见载于祖冲之所著《缀术》一书。李淳风在修纂《隋书·律历志》时,将原文载入,作了明确记述,使圆周率等科技成果流传于后世。如若不然,随着《缀书》在唐代的佚失,祖冲之及其重大的数术成果,将遗失于世,遗憾古今。《晋书》和《隋书》的《天文志》除搜集有关时期的大量天文和气象记录外,还对这些记录进行了分类,对一些特殊天象的名称作了解释,使后人能了解这些名称所反映的天文学内容。书中还指出彗星尾“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常背太阳的规律,这一理论的提出要比西方早900多年。《晋书》和《隋书》的《律历志》被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誉为“天文学知识的宝库”,对后世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都涉猎星占,李淳风也不例外。《乙巳占》就是李淳风留下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乙巳占》全面总结了唐贞观以前各派星占学说,经过综合之后,保留各派较一致的星占术,摈弃相互矛盾的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对唐代和唐代以后的星占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传在贞观之初,李淳风曾经利用占星术成功地劝阻了唐太宗的一次滥杀无辜。当时世间流传,唐代三个皇帝之后,将有一位女子篡夺皇位当上皇帝。这件事情使唐太宗非常忧虑,他决定问问星占家应该怎么办,就召来了李淳风共同商议。唐太宗对李淳风说,他想把看上去像要夺取唐朝天下的人都杀尽。李淳风劝说:“从天象上看,这个人已经在陛下的宫中了。但是,唐朝是否要被取代,这是天命,是不能改变的。如果陛下多杀人,该当皇帝的人陛下可能杀不死,反而要杀掉许多无辜的人。但如果陛下放弃杀人的打算,30年后,她已经老了,人老了自然仁慈,这样即使她当了皇帝,也不会杀害您的子孙。相反,如果您侥幸杀死了她,她也必然要复生,做皇帝时正当年轻,年轻就恶毒,一定会大肆屠杀您的子孙。”唐太宗觉得这话有道理,就放弃了滥杀可疑者的打算,一场屠杀就这样避免了。
据传,唐太宗在经历此事后,对大唐王朝的未来十分担忧,因而要李淳风推算大唐国运。由于李淳风推算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其好友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才终于停止。《推背图》因此得名。现在流传下来的《推背图》共有60卦,每卦一幅图像,每幅图像旁是神秘玄奥的四言谶语,并配以进一步解释的七言诗。到了明末,名士金圣叹对《推背图》进行解读,该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此,李淳风逐渐被罩上一层传奇色彩。唐以后,有多种占星术著作假托李淳风之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淳风天文推步的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