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悲伤天天哭
以前的时候,
很久的时候。
可恨那酉年,
年成太大样 [1] ,
芷浓 [2] 大坝子,
忽然闹虫灾,
顺着翁尼河 [3] ,
挨片吃下去。
沿着翁额河 [4] ,
依次吃上来。
教场坝 [5] 以上,
完全吃个光。
教场坝以下,
完全啃个完。
所有小米秆,
一概吃干净。
接着闹干旱,
树子枯死完,
草草全晒干,
风吹能起火。
一小碗小米,
一钱五分银。
一小碗麦子,
也卖九分银。
别人的父母,
困难并不大,
向人家借钱,
只是借两把。
借点来帮补,
借点渡难关。
我们的父母,
实在没办法。
向财主借债,
借一坨一坨,
借一把一把。
等到了后来,
财主捞算盘,
一文也要算,
两文也要算。
利息不用说,
本多像糠壳。
以前踩 [6] 猪牛,
以后踩田土,
踩去好秧田,
踩去好菜园。
剩些小块地,
全是些瘦土,
再是怎样做,
也难填饱肚。
想来又想去,
实在太痛苦。
好多青年人,
不肯呆在屋。
夜夜去闹寨 [7] ,
邀约众朋友,
跑到养刚去,
投靠嘎来秀,
要求打官家,
地方才不苦。
嘎来张秀眉,
邀来众朋友,
上方有劳等 [8] ,
坝场李宏基,
他们五六个,
商量闹造反:
“约定哪天干?
约定明天干?
哪天好日子?
大家好造反。”
秀眉想了想,
开口把话讲:
“定在寅和卯,
寅卯日子好,
夜里就起事,
大家准时到。”
寅卯日子到,
大家要离家。
爸爸年纪大,
送到火坑旁。
“去吧我的儿,
莫挂欠 [11] 爹娘。
你去一年半,
你去两年半,
得胜再回来,
不胜莫回来。”
妹妹在碓房,
开口送哥哥;
“去吧好哥哥,
你去一年半,
你去两年半,
得胜再回来,
不胜莫回来。
家里爹和娘,
有我在奉养。
你不要挂欠,
安心去打仗。”
妻子情意长,
送到寨子旁:
“去吧我的郎,
我去一年半,
你去两年半,
哪怕三年整,
我也不嫌长。
只要狠打仗,
当个英雄汉,
得胜转回家,
我就够喜欢。”
好歹是妈生,
妈妈最是想。
已送过门口,
再送过田坝。
撕下一块布,
交在哥哥的手上:
“去吧我的儿,
以后裤子破,
你要自己补,
妈妈无法来补了。”
哥哥当面说声“好”,
转身眼泪颗颗抛,
好比雨水顺着树枝淌,
又像屋檐水往下掉。
一步离开妈妈的家门,
两步离开爸爸的寨边,
离开寨头的菜园,
离开寨脚的秧田,
走到第三步,
放起趟子 [12] 跑。
一到养刚寨,
跟秀眉造反。
肩膀扛枪杆,
手中拿火绳。
边走边吹火,
边吹边放枪。
放起九斤炮 [13] ,
子弹打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打了一年半,
打了两年半,
打到三年整,
打下共敖城,
还要打下去,
又破沅州城,
官兵完全被赶走,
大家才肯转回程。
大家得胜仗,
官家不甘心,
枪杆亮晃晃,
背来打哥们 [14] 。
官家到方尼,
双方就硬拼。
桥上死一堆,
桥下死一群。
全是死官兵,
没有苗家人。
官家不服气,
派来苏大人。
清一色洋枪,
用来打哥们。
不用装火药,
也不点火绳。
一扳就响咚,
老远就死人。
秀眉打不赢,
撤往深山林 [15] 。
尽吃些野菜,
也要打官兵。
哪里有骨头,
狗就往前奔。
哪里撒白米,
鸡就互相争。
苗家心眼浅,
官家心计深。
昂共 [16] 有坏人,
朽棒是其名。
官家偿银子,
他就张口吞:
“我和张秀眉,
原来是至亲。
马上进山去,
叫他来投诚。
我只一张嘴,
事情一定成。”
有狗好撵山,
官家喜盈盈,
马上派朽棒,
上山找哥们。
来诓诓哄哄,
假意献殷勤。
当面认亲戚,
暗地带官兵,
喇叭嗷嗷叫,
枪声震山林。
秀眉不注意,
手被别人捆。
所有众弟兄,
通通被杀尽。
捉到了秀眉,
官家真高兴:
“我没高山高,
你没山谷深。
今天捉到你,
普普通通人。
为何把江水?
搅得昏沉沉。
为何把地方?
搞得不安宁。”
秀眉望官兵,
两眼亮睁睁;
“我没高山高,
我没深沟深。
我像大家样,
普普通通人。
大家划木排,
水才昏沉沉。
大家齐造反,
大事才搞成。
你们捉住我,
不算真本领。
二世转回来,
再和你们拼!”
官家叫木匠,
打牢关迭秀 [17] 。
抬过芷浓寨,
个个跑来哭。
这个“嘎来秀!”
那个“嘎来秀!”
“你在我们好,
你去我们苦,
重新要上粮,
重新要抬夫,
年成重新坏,
晓得怎样做?”
良卡抬起头,
劝大家莫哭:
“这世闹造反,
没有干出头。
二世再转来,
好好搞报仇。
重新撵官兵,
像撵过街狗。
杀它个痛快,
一个也不留。
收回田和地 [18] ,
重新种五谷。
收回屯和堡 [19] 。
重新盖新屋。
有吃又有穿,
过节闹踩鼓。
村村吹芦笙,
寨寨在喝酒。
斗牛河沙坝,
喝彩震山丘。
那时才算年成好,
那时才算亨幸福。
大家一定要这样想,
不要悲伤天天哭。”
演唱者:台江县打革坝 聚光明
记录者:唐春芳
[1] 年成太大样:方言,指年成不好。
[2] 芷浓:地名,在今台江县。
[3] 翁尼河:在今台江县境内。
[4] 翁额河:河名,发源于雷山县,流经台江县,汇入清水江。
[5] 教场坝:旧时练兵的坝子,在今台江县西门外。
[6] 踩:方言,即抵押。
[7] 闹寨:即串门。
[8] 劳等:人名,起义将领之一。
[9] 展老:地名,在今台江县。
[10] 客革:人名,起义人物。
[11] 挂欠:牵挂。
[12] 放起趟子:放开脚步。
[13] 九斤炮:传说张秀眉将棕树心挖空,装铁沙和九斤火药作大炮作战而得名。
[14] 哥们:指张秀眉及参加起义的苗族后生们。
[15] 深山林:即雷公山。
[16] 昂共:寨名,在今台江县。
[17] 迭秀:迭,苗语哥哥的尊称。秀,即张秀眉的简称。
[18] 田和地:指屯军所霸占的田地。
[19] 屯和堡:是指屯军占据险要地方建立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