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年成才算好
起先上谷子,
后来上白米。
官家逼交粮,
逼得没有理。
没有白米交,
逼人挖祖坟,
取出买水银,
拿去交官厅。
胆子小的人,
有苦懒得吭。
“我们到都匀,
买铁抬回家,
打锄头钉耙,
开荒种庄稼,
当个老百姓,
不要反官家。”
聪明的人啊,
天天躺着想:
“官家心太狠,
一定要造反!”
跑到翁涌 [1] 去,
招得千把人,
千把个好汉。
纠央 [2] 后生多,
又去走一转,
招得一批人,
全是好儿郎,
下到方尼城,
等着闹造反。
还有个宝吾 [5] ,
带信给他们,
请他们上来。
他俩捞起蓝色旗,
带着一批人,
果真开上来。
大家打官兵,
好比像撵山,
像撵过街狗。
官家挨追杀,
软得像豆腐,
抖得像冻鱼 [6] ,
拔腿就开跑,
边跑边在叫:
“赶快逃回家,
做活路吃去,
不要惹苗家,
再惹只有死!”
嘎来张秀眉,
到汉人地方,
打仗得洋枪,
不用火绳 [7] 点,
一扳就“咚”响。
大家真高兴,
直开往东方,
打到托口城,
官家搞名堂:
装三箩银子,
抬三箩泥巴,
并排放地下,
试苗家心肠,
究竟要财物,
还是要天下。
他们心计浅,
要三箩银子,
把泥巴丢下。
官家看见了,
不再怕苗家,
马上招人马,
来和他们打。
嘎来苏大人 [8] ,
告诉龚大人 [9] ;
“请你去打仗,
打那张秀眉。”
嘎来龚回答:
“你叫我打仗,
打那张秀眉,
死我也不去,
活我也不去,
我怕他得很,
不会打得赢。”
嘎来苏又说:
“你到庙里去,
抽签试试看。
要是得好签,
就去打那张秀眉。”
嘎来龚大人,
走到庙里去,
抽得支好签,
心头不害怕,
上来打秀眉。
兵来八百人,
马来八百匹,
旗来八百面,
样子真吓人。
秀眉叫弟兄,
沉着最要紧,
枪杆拿在手,
狠狠打官兵。
桥上死一群,
桥下死一堆,
全是狗官兵,
没有苗家人。
官家多银子,
官家多人马。
秀眉一边打,
一边往后撤。
撤到夏岛 [10] 寨,
有个刚宝牛,
团拢八百寨,
坚决打官兵。
打了一年半,
打了两年半,
打到三年整,
赶也赶不去,
打也打不赢。
一天下半天,
太阳刚偏西,
官兵放洋枪,
刚宝牛阵亡,
大家听到了,
哭声震四方。
洪水冲破了河堤,
官兵攻进了家乡。
打到巴姜 [11] 寨,
纠响 [12] 寨子小,
纠响要抵抗。
李宏基说道:
“死也打官兵,
活也打官兵,
打了一年半,
打了两年半,
打到三年整,
打也打不退,
打也打不赢,
大家卷铺盖,
撤到芷浓 [13] 寨。”
扬鞭打起马,
养刚喊秀眉:
“洪水冲破了河堤,
官兵攻进了家乡,
请你快来打,
不打要遭殃。”
嘎来张秀眉,
带起队伍来,
旗子亮晃晃,
风吹满山飘,
一来就开打。
打了一年半,
打了两年半,
打到三年整,
撵也撵不走,
打也打不赢,
旗子满弹孔,
破得不像样,
衣服成襟襟,
烂得不能穿,
嘎来秀眉说:
“我们上大山 [14] ,
虽然缺粮食,
野菜满山坡,
韭菜 [15] 满山沟,
吃的不发愁,
饿死也要打!”
纠央扎兵营,
纠夏 [16] 扎兵营,
官家搞包围,
越围越缩小,
喇叭赫赫响,
捉住张秀眉。
叫个木匠来,
打牢关秀眉。
把他抬下山,
经过芷浓寨,
这个招手喊,
那个招手叫:
“是你不是呀!哥哥 [17] ?
是你不是呀!弟弟 [18] ?”
嘎来张回答:
“是我啦各位老人,
是我啦各位兄弟,
这世我去了,
二世再转来,
转来和大家,
死也打官兵,
活也打官兵,
杀它个干净,
地方才太平。
收回田和土,
我们自己耕。
收回宽坪子,
游方喜盈盈。
园子不分两块来种菜 [19] ,
田地不分彼此共插秧 [20] ,
那时年成才算好,
永远快乐幸福长。”
讲述者:台江县展喜寨某村民
记录者:唐春芳
1981年4月6日
[1] 翁涌:河名,在今台江、剑河两县之间。
[2] 纠央:地名,在今台江县。
[3] 嘎等:地名,在今台江县。
[4] 宝里:人名,起义人物。
[5] 宝吾:人名,起义人物。
[6] 冻鱼:冬天,把鱼煮熟,加上香料,盛在大碗里。次日,鱼汤凝固,易抖动。是苗族爱吃的一种民族传统菜肴。
[7] 火绳:点燃火药的引火的绳子。
[8] 苏大人、龚大人:即镇压苗民起义的湘军将领苏元春和龚继昌。
[9] 苏大人、龚大人:即镇压苗民起义的湘军将领苏元春和龚继昌。
[10] 夏岛寨:地名,在今三穗县。
[11] 巴姜:地名,在今台江县。
[12] 纠响:地名,在今台江县。
[13] 芷浓:地名,在今台江县。
[14] 大山:即雷公山。
[15] 韭菜:此处指野韭菜。
[16] 纠夏:地名,在今台江县。
[17] 均指张秀眉。
[18] 均指张秀眉。
[19] 均指不分彼此。
[20] 均指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