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志·卷七·大事记》摘录
咸丰十年,庚申,田钦差兴恕督办贵州军务。
兴恕由石阡、余庆至瓮安轿顶山,匪多向投诚。旋即克复瓮安。适石达开陷定番,调田赴省,留沈洪富攻玉华山,不克,退去,瓮安复陷。兴恕先以副将来署提督,后更加钦差督办。衔田军未至,时有兆军门者,由湘援黔,曾至镇远,前军已入州境,无甚功绩。闻之前人兆喜演戏,时人呼为麻子,自养一班梨园,由沅州而上,节节停顿,前锋出阵,已惟演戏自娱。兹查王壬秋之援贵州篇,谓恽世临,惟倚赵焕联以言兵所谓赵军门,当是焕联。又有周洪印、戈鉴亦援黔之湘军官帅,其兵未至州。谨附于此,以知湘军咸丰年间之概。
同治七年三月,戊辰,席宝田廉访李元度观察,统领楚军分道援黔。四月,四川知府唐炯与总兵刘鸿龄等共率川军由遵义入黔。
自下游府、州、县失后,十年之间无一兵到州。省垣又困于何潘各匪,自顾不及。于是,由州属南下之清江苗匪下扰湖南,由州属北上之教练各匪出扰四川。两省连年防剿,颇难应付。至江南平后,内外大僚如石赞清、刘崐、吴棠等均以援黔为务。因之相继出师,下游州县方有生气。
五月,唐军攻克平越之桤木园等寨,并安抚黄瓮、乎越各处投诚汉苗。
唐军过河多招降教匪及被胁苗佯,编为乡导,用攻各匪而又严淫掳所获银钱衣物,仍表给降众,全活不下万人,人心欢腾。瓮黄之投诚者五六十起,令暂勿剃髦,各授旗帜,遣回使为内应。于是,外攻内乱,破竹之势遂成。
七月,川军收复平越、翁安,进攻旧州。
唐鄂生令刘鹤龄、唐大有等督兵渡江。同知邓犄克大轿顶山,收复州属木老坪、螺丝坝、兴隆堡、瓮脚场等。总兵唐大有克小轿顶山,斩伪王石士贵、张义顺等,余众悉降。参将唐天佑断尚大坪路,匪等穷蹙缚献王逆超凡,斩于军前。时攻尚大坪,降何二强盗。要黎氏并伪王何瑞塘、粤贼李文彬等数千人擒老教祖刘义顺、秦崽槛、蜀正法。方二十余日,连克玉华山等老巢,斩除十年元恶大憨,收降自战悍匪,拔出被胁汉苗数十万,皆用。降酋谭光前等及投诚之五六十起,分布各寨,官军外攻,降众内火之,故平瓮肃清,乃进攻旧城。
八月,川兵分剿清、黄境内各苗寨。连克七十余处,难民均往投诚,重安江上流一带匪已不能立足。
九月十四日,克复黄平旧州。
唐炯驰抵酸汤寨,督攻打铁关,令邓锜由兰家关同时并进,遂拔上塘。十四日克复旧州,总兵邓洪越与吴洪贵阵亡瓮安。时潘三、王名杰亦来就抚,龙贵肃清,都匀柳天成、八寨马登科并遣人输款,后分兵由杨老进规清平。
十月二十五日,克复黄平州城,邓锜带六营驻旧州,唐炯、刘鹤龄带八营进攻新州。二十五日五鼓,立破七里冲。各贼卡驱兵猛进。时瓮谷陇贼营于尖山坡,寨垒布满山谷。刘军挥兵猛攻,唐军分兵四应,立将新州克复,斩首无算。
八年己巳正月,唐炯分兵扫荡狗望河、小岩、真武山各贼巢,毙贼甚多,降者亦众。
二月初六日,克复重安汛城。刘鹤龄由上塘进攻重安江,屡战皆捷,遂平重安、平良一带,收抚汉苗之良者数千户。
三月,川军剿抚清平,收复州属各村寨。
三月初三日,唐炯督师规复清平县城,提督陈希祥来会,并攻破附城各逆寨,希祥驻清平,唐军振旅回重安。十二、十三等日,崖莺屯、马鞍山、王家牌等处逆苗数十寨,诸苗丧胆,苗疆大震。遂以邓铸驻新州,以重安为大营策应,四方相机进剿。
三月二十二日,楚军分统黄润昌、荣维善等阵亡于东乡黄飘,全军覆没。
楚军与川军同时援黔,席宝田为统领,带楚军二万余田沆州直上,连克晃州、清州、黎平、天柱、八弓等城,驻军沅州。分统荣维善等带万军进攻丹江、台拱、施洞口等,皆下。先是宝田以贵州地阔,更请加兵。自是黄润昌廉使领定中四营,付以邓观察子垣至青溪,更合李元度荆竹园之兵七千,会荣维善以行。维善素以雕矫称雄,屡战皆下,攻拔镇远、施秉,二十一日克瓮谷陇。维善以兵疲议稍休息,已允。至次日五鼓,黄师忽拔,荣兵继进兵先行,已过大坳。苏元春前部岔入别道,黄军至黄飘,邓子垣兵到寡蛋坡,旧下而上,路甚崎岖。逆苗散伏密林中,枪中子垣,呼声四起,诸军遂溃,润昌反救,首尾不应,势更莫支。维善闻邓黄战殁,亦返救之。有劝维善行者,愤怒不顾,持刀往求其尸,行列大乱,践踏死者枕藉。军饥甚,往据贼寨寻食,贼复围之三匝,溃围出不得。入夜,逆苗列火守之,凡三昼夜。维善及二百从兵俱战死。同时死者罗廉使萱赠,太常寺卿邹世宗,总兵彭永清、凌子龙,参将洪亮及营弁、千百把总、兵丁,随营效力买卖者计二万人有奇。
六月,唐分兵防牛场、瓮安,以遏诸苗。
川军粮运不至,兵有饥色。楚军新挫,黔军复败於都匀,苗势复张。重安大营不为动摇。诸苗用乃杀牛议榔合万余人分道出逞。金干干自下司出杨家林,张老熊自凯里出鸡场,共扑牛场,断川军之粮道。黄飘三保之贼出擦耳岩以袭瓮安,断两州后路。李阿秀、杨文章等率瓮谷陇老贼数千扎铁厂坡,以缀重安老营。贼智颇饶,唐炯侦知,檄副将向长曙等率精锐兵五百驰剿牛场,败干干于杨家林,余俱获利。苗逆又各误期,大营军伏于九龙山,复获大胜,川军乃不为却。
九月,唐炯回蜀请领兵饷。唐炯感疫,饷源不济,乃檄各营固守,自回成都陈说利害,祈解兵柄,不许,惟给饷二十万两,饬速司营。九年春,炯自蜀回。因粮缺,及以七万金於遵义、思南、贵阳等处买米万二千石,以万金买马二千匹,沿途安设粮台,更番驮运。
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庚午,唐军攻克东乡黄飘各苗寨。
唐炯至重安,邓锜亦回营。二十二日袭取东坡,贼驰向黄飘。十六日,邓锜督周万顺等五营自新州进;刘鹤龄督李孝德等六劳自滥荡田进;于德楷督刘德顺等四营自炭坑进,三路齐到,立拔黄飘大寨,乘胜并克百余户,留周万顺等三营驻黄飘。
四月,川军攻取加巴、革夷等处,总兵姚华萃、都司杨通祥阵亡,楚军亦至东乡东境。
初二日,邓锜、于德楷督七营分剿滥桥、马路哨等二十余寨,会施秉楚师于草塘关。初五日攻黄雅半山,斩贼酋保阿当。初六日贼来攻黄飘、新州,均被击退。初九日,刘鹤龄督十营拔崖莺屯,斩数百级。初十日,邓铸自新州移营黄飘。十一日,刘鹤龄攻加巴、牛场、仰朵等大巢,贼万余分路来拒,而革夷、三秉、旁海等处悍苗亦万余数路围抄。刘鹤龄身自搏战,自辰至酉,阵斩千余贼,遂拔其巢。总兵姚华萃,都司杨通祥阵亡,士卒亦伤百余人。是日,邓犄、于德楷进营瓮谷陇,贼来漫山。川军且战且筑垒城,贼乃退崖莺屯,瓮谷陇既得,苗疆与贼共之。是时,楚军亦由施洞、施秉两地攻入,苗据新城之凉伞屯,沿水作土屯。席宝田躬自督军破之。诸苗夺斑鸠寨,依瓮板为援,楚军三路并进,苗地日蹙力黄支矣。
五月,楚蜀两军扫平州属苗疆东南乡各寨,川军守备骆安帮死之。
蜀军依次扫荡马头寨、虾蟆塘、陈溪、马路、翁开、唐都、野洛等寨,斩首千余级。楚军由新城来者破高山仰摆,沿河而上者破山凯镰刀湾,上至崖门司,约至瓮谷陇会师。两军之军旗相望,诸苗声息阻绝,如川军不退,报捷即在指日。
又川军进攻叫岛,岛后一洞,深广险峻。悍贼二千余家悉聚于内。唐炯乃令邓犄督周万顺、王成忠等八营于十二日攻至洞间,贼守不出,乃掘明壕,堆积柴草,纵火燃烧,熏以硫黄。至二十九日,火熄烟散,率兵拥入,贼之坐者、立者持戒如生,行列不乱而气闭矣。是役也,计歼男女五千余人。守备骆邦阵亡,弁勇伤亡者三百余名。
六月,川楚两军疏通镇道路,
贼首李阿今、杨文章等以川军攻叫岛,暗纠革夷、鸡讲、凯棠悍苗数千乘虚潜攻崖莺屯。川军既破叫岛,乃分路回击之,阵斩杨文章,李阿今滚岩逃逸,贼党奔溃。自此,蜀楚两军之声势相连,镇远道路至重安往来无阻。
七月,楚蜀两军议攻丹台清平,各属苗境渐次平定。
楚军七十余营进规台拱、丹江,蜀军向清平进规都匀、凯里,于德楷、王成忠等奉命分道大搜施黄境内纵横三百余里箐林崖谷,靡不毕到,斩首五千余级。更进攻大小翁荡、革夷、五岔、凯棠、旁海、鱼梁等六十余寨,斩贼四千余,投岩赴水死者无算。时两军计划,楚军由丹台剿抚而上,蜀军由清平剿抚而下,至岁底或来春可望肃清。
八月,唐炯请撤川军,月供协饷由黔自办。九月得撤,师令唐炯移驻瓮安。
咸同之间,上下游无一净土,抚播诸司困守孤城,得川楚军来,乃有生机。至是,川军招抚流亡,日益一日粮米不支。一面向遵义探办一面派员至开州、修文等处采买。黔中官吏反与为难,而川中又忌炯之功成,多方阻挠。于是,力主撤师,月致军饷至五万交由贵州自办。黔中贪得其权,欣然许之。席宝田惜其功败,垂成飞书留之,且上书刘昆,请奏饬四川毋得轻退。奏未具而唐师已还。炯师未撤时,先移前抚良苗五千余家于牛场,方与刘鹤岭、邓锜等分道进扎牛场,并函告黔军提督陈希祥暂驻清平勿动,以待复命。乃川军于八月十八日去,十九日夜希祥惊溃,反省逆苗余焰复炽。
十月,周达武莅贵州提督任抚办军务,楚军破革夷诸寨。
达武由川至贵州仍用唐军并招致贵州转战上下兵弁,故收川楚未竟之功。然莅任之初,首级营贵阳左右施、黄、丹、台之事,悉以付诸席军矣。
是月丙午,楚军由施洞进攻革夷,旁海皆溃,诸苗奔聚革夷。
丁未复攻革夷,破之。兵进台拱属之交农,宝田躬自拔之丁已兵至台拱,苗众不守而走,遂进军九股,拔,招抚有差。
十二月,台拱苗清降,楚军许之,军进丹江。
楚军专讨丹江,用兵三日,平苗寨二百一十余奇。
十年二月,辛未,武字营克复清平、麻哈诸城。
是年春,周军由龙贵出师,新用兵弁多唐军撤退及清、黄等地诸久战士,深悉山川险阻及贼中情形。苗之投唐营者更招降之,故入无阻。是年三月,楚军平丹江进攻凯里。宝田亦以兵久力倦而饷不支锐,意拔凯里后即退驻清沅江岸。
十一年二月,壬申,李都司永禄至州接印视事,并带义字前营剿抚境内诸苗。
李都司帮办义字营,去年攻剿上下江,义字营统领李得贵原名永兴,委署丹江营参将,都司亦委是缺。上下江平。今年正月带义字营来时,丹江城克复。遂于二月二十日接印视事。至是,漏网诸苗时犹时逞。得吴炳章等侦察密报,擒斩首逆,扣抚流亡,给牛予种,州境乃安。
又是年,李兴本委署州任,因都司兵到,后境内又安,至秋乃至。
四月,凯里香炉山下逆首李载甫伏诛,义字营统领李永兴领兵移驻老州。
楚军攻雷公山获张秀眉,武字营去香炉山获包大肚,均解省正法。十余年之惯匪悉获,诸老巢亦破,苗乱始平。李载甫者,石达开之悍将也。蹂躏至黔,夥于乱苗中,至是为义字营统领李永兴所获,尔时大乱被平。两城破残各匪犹时出劫官道,人民不安。省宪复命永兴领本部兵驻镇旧城,武字营统领马义卿驻镇本城,他如东坡、重安均有营哨驻镇。
九月,上下游肃清,巡抚曾壁光奏派道员曾纪凤至州办理善后事宜。
曾纪凤,号挚民。至清平设总局委员,至州设分局,督办下游善后事宜,招徕流民,清查业产,发给牛种,人民重见天日。于时犹有余匪伏路行劫,驿路不便,周达武与曾壁奏设碉屯。自贵定起至镇远止,设屯四:黄丝曰乾华屯;杨老曰顶熙屯;清平之大风洞曰震绥屯;黄平之马场街曰泰安屯。或二里三里一硐或四五里一碉,以瞭望所及为度。碉有长,约束碉兵,屯有官,以官带碉长。各碉耕田若干亩。有拔予逆绝产者,有以价买入者,中多占据无主田业。至后田主归轇轕不清,连年起诉。后蒙抚院岑禀撤碉屯,民田给民,公田归公,其讼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