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宝牛的故事传说
(一)
刚宝牛姓万,是现在的三穗公社寨头人。传说他很勇敢,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枪法最好,别人放飞杆来杀他,他可以用手接住,有时还故意叫喊“中了,中了!”待敌人靠拢的时候,反手将飞杆杀回去,百发百中。点着香,距一百步远,他都可以放飞杆去把它熄灭。
传说,刚宝牛有两个蚌壳,一个是白的,一个是黑的。这两个蚌壳放在桌上,黑的就天天追着白的,但追来追去,一直追不上,他就是靠这两个蚌壳来判断输赢。湘军围寨头快三年的时候,一天,他看到黑蚌壳突然追上了白蚌壳,白蚌壳被挤到桌边无路走了,便倒退回来把黑的碰倒。这时,刚宝牛就知道事情坏了,保不住寨头了。
席宝田围攻寨头,一直三年不破,他就把寨头的地图送去给皇帝看,皇帝看了,说:“张秀眉和刚宝牛是住在龙脑壳上的,必须将龙脑壳敲破才能够战胜他们。”后来,席宝田果然在南寨(属剑河)找到龙脑壳并敲破了,湘军才攻破了寨头。
另有一种传说,最初刚宝牛没有军号,在一次战斗中捉得湘军一个号兵,刚宝牛就把他留下,给起义军吹号。后来,这个号兵叛变了,他吹号告诉湘军,叫湘军从起义军力量薄弱的地方进攻。因此,趁刚宝牛还在钉耙塘,湘军就绕小路抄袭寨头。刚宝牛撤回寨头途中,在平溪被湘军洋枪打断了脚,才被捉住。后来,他壮烈牺牲了,寨头也失守了。
讲述者:台江县 杨老三
三穗县 万桥易
记录者:贵州省民间文学工作组
1960年6月
(二)
刚宝牛(史书称甘保玉、牛官保)是贵州省镇远府邛水汛属寨头人。清朝咸同年间,贵州爆发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大起义,他是张秀眉的一员大将,曾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后期驻守苗乡寨头,与清军浴血奋战多年,直至壮烈牺牲。他武艺高强,英勇机智,至今还传颂着他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白虎星下凡
寨头“干柳线”房族里的阿莎快临产了,丈夫外出谋生不在家。又是秋收大忙,她还得上山摘棉花,下田摘糯米。天一亮她就去干活,傍黑才回家,累得腰都伸不直。家里靠一个七十多岁的生病的婆婆料理,日子过得够艰难。
一天,阿莎临产了。婆婆既高兴又紧张,寸步不离儿媳身边,烧水、熬汤,迎接小生命的降临。真是贵人难动驾,大半天还生不下来。夜深了,婆婆太困了,不知不觉打起盹来,迷迷糊糊中忽见一只白虎向儿媳房间扑过来!她“啊”的一声惊叫——婴儿出生了!老婆婆用颤抖的手捧起胖娃娃,又看看平安无事的儿媳,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婴儿宽额大脸,眼睛明亮亮的,像两汪清幽幽的泉水,滴溜溜地看人,就是不哭。老婆婆左手提起婴儿的双脚,右手掌在他屁股上猛拍三下,说:“是猫是虎都要大叫几声!”掌声一落,“哇!哇”的哭声就爆发出来了,洪亮得几重屋坎上下都听得见。老婆婆满心欢喜,听老祖宗说,苗家六十年要出一届“狠人”,怕莫就应在这小子身上!
满三朝,老婆婆抱他出门“亮亲”,寨邻亲戚都夸阿莎命好,得个好小子!婆婆高兴,就给他取了个“刚宝牛”的名字,取刚强赤诚、有神灵护佑的意义。
刚宝牛出生那阵,有人看见一颗明晃晃的大星子闪落在干柳线的神圹里,人们都说他是白虎星下降,怪不得后来打仗那么狠。
二、独得师传
刚宝牛十二岁那年,一位峨嵋老道来寨头传武艺。因为寨子大,想学的人太多,老师傅就要考一考。他先做一套拳脚给大家学,那些脑子聪明手脚麻利的,被挑选出来,才算正式徒弟。一批一批的挑,已经挑得七七四十九个棒后生了。刚宝牛也急着要求做徒弟。老道打量着他说:“你这么小行吗?我的徒弟也收满了。”刚宝牛求着说:“请求你多收一个吧!”说罢,他把老道示范的十多套动作全表演出来,半点都不走样。老道点点头,破例收他做第五十名徒弟。
一天,老道说:“今天我要教真本事了,看谁能学到!”说罢,两脚如飞,登上一座山梁。山很高,众徒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半天还跟不上来,刚宝牛鼓起猛劲第一个跟上来了。老道赞许地点一下头。噔噔噔,又奔上第二匹更高的山梁。徒弟们爬不上来,有的干脆在山腰歇下了,又是刚宝牛踩着师傅的脚印撵上来。老道捋着胡子问:“刚宝牛,你后头有人没有?”刚宝牛回头一看,见洛伯号和几个师兄还在奋力爬山,就回答:“还有人!”老道脸一沉,噔噔噔,又跃上最高的第三匹山梁。还是刚宝牛爬得上来。老道问:“你后头还有人么?”刚宝牛回头一看,说:“没有了!”老道郑重地说:“学这套绝艺是要没有后人的,你愿意吗?”苗家不信道教,刚宝牛更不信迷信,就爽快地答:“愿意!”老道就一五一十地把平身绝艺传给了他。
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不久,刚宝牛就把师傅的本事学到手丁。
老道走后,刚宝牛把学到的本事毫不保留地教给洛伯号他们,就怪他们没有他聪明,总是学不全。
刚宝牛教他们三件本事:
第一件是腿快如飞。寨子上来了人客,一时备不齐好菜,去清江厅买要走一百里,刚宝牛可以打早去买东西来做早饭。洛伯号去买只能赶晌午,再次一等的就只能做晚饭了。
第二件是身轻如燕。刚宝牛能在刚割下谷子的禾桩上站定,禾桩不歪不倒。洛伯号只能在禾桩上走,再次一等的,只能在禾桩上跑。
第三件是力大如虎。一对角抵角打架的水牯牛,刚宝牛用两掌一分,牛要倒退十步。洛伯号只能用身子去把牛隔开,牛不倒退,再次一等的要靠一根竹刷条去隔。
三、打擂扬名
刚宝牛有武艺,但从不在人面前逞狠,他性情好,别人打架,他总劝,别人激他,他站开点。
波多大有个岑汉,会武功,臂力过人,自称得仙人密授法术,可以躺在地上任人踢踩或拿斛斗杠打,他从不喊痛,在那一带很出名。他自恃武艺高强,就在寨子里摆了个擂台,号称“天下无敌”。苗家后生都逞强好胜,好几个寨子的人去和他比武,都败下阵来,寨头的后生也不例外。有的还去不到摆台上,在拦路的“见面礼”中就败阵了。
后生们就去找刚宝牛,如此这般地说了一堆气话,要用轿子抬他去为寨头的弟兄们出口气。刚宝牛开始不愿意去,听说岑汉号称“天下无敌”,就倒想去看一看他是什么三头六臂。
岑汉亲自到名叫野耶岔的关口拦路,要在这里行“见面礼”。他横握着一根茶杯口粗的青杠木,哈哈笑着说:“你们上回占不了便宜,还想来打擂台?看谁能过得去!”刚宝牛听他出言狂妄,就从轿子里出来,顺手在路边扳断一棵碗口粗的杉木,连叶带枝向岑汉扫去,岑汉抵挡不住,忙叫身边的助手一齐向前助战。刚宝牛横顺几扫,拦路的人全被扫开了。
到了擂台,岑汉光着上身,运起气功,把一坨一坨的肌肉鼓起,心想:树棒比不过他,凭手,他不一定打得过我。一交手,刚宝牛三下两下就把岑汉打翻在地,只用一只脚轻轻踏在他肚子上,疼得他“哎哟!哎哟”地喊。刚宝牛对他说:“天下大得很哩,一个寨子只顶着手板大块天,你怎么称‘天下无敌’呢!”
寨头的后生们高声叫起来:“刚宝牛赢了!刚宝牛赢了!”看客们都拍手大笑起来。
四、治服戛赖
寨头千家寨,无奇不有。一个叫戛赖的人,真是十足的无赖。他没有妻小,好吃懒做,整天东逛西游,肚子饿了,就窜进别人家去扯白话,赖着不走等吃喝。你还得好好招待他,坛子里的渍鱼,葫芦中的米酒,都得给他吃。要是见你火炕上有腊肉不放下来煮,他脸上那两块横肉就要放下来,一拉下黑脸,就不得了!他就要去弄你的手脚,不是撵牛去吃你的阳春,就是去放你的田水。寨子里的人拿他没法,老远一看到他的影子,就赶紧把大门关得紧紧的。
一天,戛赖递进一个叫保乌的家里去赖吃,因为他家穷,拿不出好菜,只有几杯寡酒请他喝。他边喝边说:“保乌,你那丘龙田的鲤鱼真大呀,舍不得送我吃,明天你去捡干鱼吧!”保乌知道他要去放田水,他只有那一丘稻田,又是红火大太阳的六月天,非常害怕。没办法,只好去求刚宝牛帮助。
“刚宝牛老弟啊!戛赖今晚要去放我的田水,我一家人就靠那丘田,咋个办呀!”
刚宝牛说:“莫要愁,莫要怕。”
晚上,刚宝牛睡到保乌的田坎上。半夜,戛赖果然来放水了,他刚一扬锄头,锄头就缴到刚宝牛手里。戛赖见是刚宝牛,还想耍赖皮,一头朝他撞去。刚宝牛不还手,身子一闪,戛赖一个饿狗抢屎,趴在地下。刚宝牛道:“你再敢动手脚害人家,我就把你的骨头折断!”说罢,将锄把轻轻一折就折成两段,再把那铁锄页子一折,也断了,戛赖吓得舌头伸出老长,从此,再也不敢干坏事了。
五、结盟打官家
台拱板凳寨的张秀眉树起了反抗清廷的大旗,这正合苦难深重的寨头人民的心意。刚宝牛和洛伯号他们非常兴奋,商量声援响应,邀约第一批五十多个弟兄,正准备出发去投奔。忽报,张秀眉大哥来了!大家大开寨门,敲着铜鼓,吹起大号去迎接。
张秀眉领着李拱皆、潘老冒、包大肚等将领,在夹道的欢呼声中雄赳赳地走进寨子。
张秀眉是特意来寨头窜寨结义,商量造反大计的。寨头在湘黔边境,踞贵东前哨,形势险要,素有“苗疆门户”之称。张秀眉雄策大略,打算攻台拱,占清江,取凯里,上贵阳,一直打到北京城!今天就是来和寨头的兄弟结盟,要靠大家守住这门户,才好干大事。刚宝牛、洛伯号和张秀眉等头领吃了生鸡血酒,结拜为亲兄弟。寨头群众,杀乌牛白马祭祖,在“干崩墩”芦笙坪上对天盟誓。
张秀眉高声唱读誓词:
刚宝牛领着一千名寨头壮士齐声发誓表决心:
声音悲壮激昂,震撼山岳,使得流水停声,行云驻步,真是千古少见的动人场面!芦笙坪上立即竖起三面大旗,寨头组成了三营义军。
六、第一员大将
张秀眉和刚宝牛盟誓后,寨头人大摆酒宴款招待远路来的弟兄,大家踩芦笙,跳牵手舞,喝酒,唱歌,极尽欢乐。
席间,秀眉对刚宝牛说:“兄弟,听说你有神力,肯露一手给当哥的看不?”
刚宝牛酒至半酣,兴趣正浓,笑道:“那就献丑了!”随声喊:“土保,把我的梭镖扛来!”这梭镖足有一丈二尺长,茶杯口粗细,连柄带刃六十斤。刚宝牛接过梭镖,站在坪子里,对准三丈开外的一棵大青杠树,猛放一飞标,尖刃竟从树背面穿出来!看的人无不惊得伸长舌头。张秀眉高兴地点着头,说:“哪位弟兄去把它拔出来!”几个彪悍的后生争着说:“我去!我去!”后生一个一个地拔,标柄纹丝不动。张秀眉叫加人,两个、三个,一直加到八个,就像拔河似的拔,仍是拔不出来。张秀眉笑着对刚宝牛说:“还是兄弟你自己去拔吧!”
刚宝牛走过去,双手握住柄把,用力往后一拽,连柄带刃都拔出来了,众人无不喝彩。张秀眉立即跳上土台,放开嗓门对大家说:“现在我宣布,刚宝牛兄弟为第一员大将!”坪子上响起了一阵排山倒海的欢呼。
七、抢洋枪
刚宝牛和弟兄们守螺蛳屯山头,清兵带着洋枪向山上进攻。守山的只有几支鸟枪,剩下的全是长矛砍牛刀。清兵知道起义军厉害,不敢冒险冲上来,只是伏在半山坳里打冷枪。那阵子才开始有洋枪,大家也不大介意,有两个弟兄竟被枪弹击倒了。洛白号又气愤又焦急地说:“要是我们有几支枪就好了!”刚宝牛也看得眼红,对大家说:“要枪有何难?跟我来!”他带着洛白号和一个亲兵,怀抱砍牛刀,从山头上旋风似的朝山凹滚去。几个清兵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一阵砍牛刀就上身了,没死的丢下枪拼命向山脚跑。
这一仗缴得十支洋枪,刚宝牛一支也不要,全分给那些爱枪的,他还是使他的大砍牛刀。
八、吓开邛水城
在清军心目中,刚宝牛比唐朝第一员好汉李元霸的力气还大,说他一拳能打死老虎,可以把一头水牛举在空中撕成两半。提到刚宝牛,个个都浑身发抖。
刚宝牛利用清军的害怕心理,定下一计,不费一刀一枪就踏平了邛水城。
他做了一对比箩筐还大的空心木瓜槌,上面涂上金粉,就像一对铜锤。一天,他率领一队起义军杀到邛水城边,守城的清军紧闭着城门。刚宝牛坐在高头大马上,左右两边各有八个身强体壮的士兵,分别抬着一柄大锤。他高声叫道:“城上的狗官听着,刚宝牛爷爷来了,快快投降,不然,一锤就把城打垮!”说罢,双手抡起大锤,舞得风车般地转。守城清兵看见那闪闪发光的大铜锤,少说也有千把斤!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丢开城就跑,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脸都不敢掉转来看。
刚宝牛哈哈大笑,领着弟兄们进城。为了不让清军再来占据,就把这座城的城墙全部掀倒了。
从此,刚宝牛的传说就更神了。
九、遍插黄荆条
起义军的大队人马在寨头结集,就要从这里出发远征。张秀眉召集各位将领议事,问道:“此去征战,不下千里,大军所到之处,用什么给后人留个古记号呢”?大家一时想不出好的法子。
刚宝牛想了想,说:“刻石立碑都太费事,不如就拿我们清江河边的黄荆条去插!”
张秀眉想:这黄荆条乱插乱活,繁殖也快,任刀斩火燎也绝灭不了,这不正像我们起义的苗族人民么?他高兴地点点头,各位头领都也赞同。
出征时,张秀眉命刚宝牛为先锋,除了冲锋陷阵外,军中还要带着几大根黄荆条,占州破县,打到哪里,黄荆条就插到哪里。
直到现在,北抵四川,南到广西,湘黔连绵几十个县的广大土地上,到处都长得有一蓬蓬茂盛的黄荆条,这就是当年张秀眉起义军占领过的地盘的标志。
十、生擒吴知府
张秀眉指挥大军进攻镇远府,派刚宝牛为先锋。镇远有卫、府两城,互为掎角之势。这时候,秋收刚过,田头的稻草还没收堆,刚宝牛望着卫城城墙,看着众多的义军,想出一条计策来。他命士兵每人背一捆稻草,拿去堆在城墙外边,一层层地往上堆,不久就超过城墙了,然后下令攻城,义军一拥而上,翻越草堆,居高临下,大踏步地翻进城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卫城。
府城依山傍水,只有一座桥可以通往城里,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各路义军齐集城下,用了各种攻城的战术,从清早攻到天黑,仍旧打不进去。刚宝牛注意观察地形,到了晚上,就派人到府城背后的山崖上撬岩石,然后轰隆隆掀下来,声如巨雷,就像天塌了一样,巨大的滚石一直砸到湃阳河里。守城的士兵正在胆战心惊的时候,刚宝牛带着百余名突击手,从北门的墙上翻进来,直奔知府吴登甲的住宅。知府还在睡梦中,猛听得外面喊杀连天,急忙爬起来穿衣,但黑暗中错把裤子当衣穿,半天穿不进去,就在这时,刚宝牛带人冲进屋里,知府吓得连忙跪地求饶,乖乖成了俘虏。
十一、智取买卖街
清兵攻寨头,连年损兵折将还是攻不下来,他们就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在靠近寨头的山头上修筑了五座营盘,驻扎大兵,一面威胁寨头,一面控制附近的各族人民。
清军不准老百姓赶场,把集市都封了,却在最大的一座营盘上开个市场,准许老百姓初一、十五去营盘上卖菜买盐做生意。荒凉的山坡上做起买卖来,人们称那里为“买卖街”。
营盘上有一个名叫那的营长,镇压苗族特别凶狠,他下令不准穿苗衣的人进入市场,想从物资上封锁起义军。
刚宝牛决心惩罚他。他选出二十个精干的后生,穿着客家的衣服,假装去赶买卖街,他们有的挑菜筐卖菜,有的挑鱼篓卖鱼,都把护手刀藏在筐篓底下。
清兵看见这些鲜嫩嫩的大白菜,活生生的大鲤鱼,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也不问价讨价,拥上来就抓就抢。刚宝牛大声说:“你们这些兵哥,做买卖总得讲理,咋个乱拿?”
那营长听见吵嚷,就带着两个马弁过来,抢东西的清兵看见长官就一哄而散。营长看见篓子里的鱼,嘻嘻的笑。刚宝牛说:“这一篓鱼最大,就送给营长下酒!”营长高兴得不得了,忙伸长脖子去瞧,两手在篓里乱翻。刚宝牛趁机抽出护手刀,照他那长长的脖子上,“咔嚓”一刀,营长的脑壳就掉进鱼篓里去了。众壮士都摸出刀子,杀死马弁,奋勇冲上营盘炮台。清兵没有长官指挥,乱成一团,死的死,逃的逃。刚宝牛缴得许多武器,一把火把买卖街营盘烧了。
十二、痛失银码子
寨头是苗乡门户,上官下死令要把它打开,但因为有大将刚宝牛镇守,清军每战每败,带兵的文官武将,走马灯似的撤换,还是打不过刚宝牛。
兆琛大人急得没法,就悬三千两银子的花红,说谁打死或捉到刚宝牛,就可以领赏。
赏悬了三个月,没有哪个敢去想它。清军官兵天天都看见刚宝牛,他骑着高头大马,手执五尺长的砍牛刀,打仗总是冲锋在前,像旋风一样,任凭你排子枪怎么打,总打他不着。清军中便传说他是雷公下凡,刀枪不入。
兆琛心想,枪子打不着他,一定是他命大。兆琛十分迷信,访得刚宝牛的年庚八字后亲自给他算了一命,呀,竟有十六两命!一般的人只有二两命,达官贵人都不超过四两,刚宝牛的命太贵了,难怪那些铁子铅丸打不着他!兆琛翻来覆去地想,世间只有银子贵,就拿出那三千两赏银来铸银码子,去打刚宝牛。有了银码子,清军打仗胆子也大了些,三百六十支枪,推上银码子,指起刚宝牛打。
刚宝牛收兵回寨,浑身一抖,头帕里,腰带里,衣兜里,裹脚里,叮叮当当,抖出许多银码子来,手下的人拿撮箕去装,满满得了一撮箕,刚宝牛哈哈笑,天天带人去打兆琛,天天都带回银子来,兆琛的三千两银子像赌宝一样输光了,刚宝牛一根毫毛也没损失,上官气得很,就把兆琛撤职了。
十三、夜袭哈将军
哈将军带洋枪队袭击寨头,刚宝牛和起义军奋力守住钉耙塘长墙,恶仗一直打到天黑。清军仗着枪好势大,就在离长墙三里的地方扯开帐篷,扎下营来,想趁张秀眉的援军未到之前,攻下寨头。
这天夜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清军怕被偷袭,个个提心吊胆的,虽然睡了也睁着半只眼睛。
半夜,哨兵忽然发现左边山上有火光忽明忽闪,向着营寨蠕动过来,哨兵报告哨官,说有人来偷营。哨官出来察看,不但左边有灯火晃动,右边也有灯火晃动,看来是两面夹攻,事关重大,立即报告哈将军。
哈将军从床上爬起来,只见前后左右,漫山遍野都有灯笼火把,还听见“砰,砰”的枪声,似有千军万马压过来。他大惊失色。他和起义军打交道多回,深知刚宝牛他们的战术变化莫测,说来就来,势如猛虎,说散就散,隐如轻烟,他生怕又碰着一百二十寨打兆琛那样的惨败,急忙下令全军撤退,纷纷向没有火把的邛水方向逃跑。
原来,刚宝牛知道清军怕夜战,就找来几百只羊,在羊脖子上吊上灯笼,羊背上带着纸炮,把引线连接着火香,让它们打头阵去偷营。半夜时分,分别从几个方向,把灯笼和火香点着,撵羊群向清营走去,于是就出现无数跃动的火光和砰砰的枪声。
羊子把哈将军吓跑了,起义军走进清营,拣得许多洋枪洋炮。等到清军再赶回来,张秀眉的大队援兵已经赶到了,把哈将军打个落花流水。
十四、皇帝来斩龙
清军进攻寨头外围的钉耙塘长墙,三年还攻不下来。长墙前的壕沟里,清军的尸骨都填满了。皇帝急得团团转,天天看奏本,翻地图,认为是龙脉在护佑他们,就从京城派出“青天鉴”,带着圣旨来“斩龙”。
“青天鉴”专门做挖人家祖坟、填人家水井的勾当。寨头后山的水源被他们封死了,刚宝牛家的祖坟也被他们挖了。他们理龙脉,察风水,发现寨头是一尊白虎,钉耙塘是一条青龙,青龙白虎都出在这里,真是地灵人杰,怪不得这里连年都攻不下。他们就到寨头附近好几处地方的山坳上竖起铜柱,灌铁汁,想破坏地方的风水,斩断地方的龙脉。
“青天鉴”还向皇帝奏本说,钉耙塘这条龙的龙头在清江河上的青龙脑,斩龙先要斩龙头。皇帝命令清军暂时停止进攻钉耙塘,集中全力进攻清江厅青龙脑。青龙脑是张秀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青龙脑被清军攻占后,钉耙塘和寨头不久也失陷了。皇帝就是用各种各样钓诡计,才把苗族起义镇压下去的。
十五、壮烈牺牲
青龙脑失守后,清军集中几万兵力,十分凶狠地进攻钉耙塘。席宝田这条恶狗,一面用重兵合围起义群众,一面收买奸细从内部搞鬼。
钉耙塘战场和寨头大寨相距五里,刚宝牛率领义军全力在前线浴血奋战,寨中都是老弱妇幼,只有少量护兵。敌人在奸细的带领下,从隐秘的小路摸进寨子里烧房子,然后从侧面进攻钉耙塘。刚宝牛见寨子上火光冲天,知道出了事,又听土保等几个亲兵跑来报告:清军进寨了!
他惦记着乡亲们的安全,就撤兵回寨,打算掩护群众逃难。狡猾的清兵,在野阴谷埋伏下绊马绳,刚宝牛的马被绊倒了,一排枪打来,他双腿被打断了。两个清兵跑过来抓他,被他一矛一个刺死。
刚宝牛挺身坐起,镇定地指挥弟兄们撤退,弟兄们要背他走,他说:“我掩护你们,快去救乡亲!”他不准弟兄们靠近他,大声命令:“撤!谁靠拢我就刺死他!”弟兄们只好含泪离去。土保等十多个亲兵还是护着他,不忍走开,他气愤地对土保说:“除土保一人外,全部退去!”然后,严肃地对土保说:“你把我的头砍去交给清军,立功后可以当头人,图个东山再起!”土保哭着说:“我怎能下手啊!你的话我记在心里,苗家是灭不了的!”刚宝牛摘下颈上五十三两重的银项圈,扔过去说:“给大家做个纪念吧!快走!”
清军紧逼上来,又被他杀翻两个。一个营官见刚宝牛受了重伤还这么厉害,知道一定是个将领,想捉活的去邀功,就从背后去把他抱定,两人在地上摔打,刚宝牛一口咬断敌人的耳朵,然后抱住敌人奋力一滚,一直滚下野阴谷几十丈高的悬崖,死了也找个军官垫底。
刚宝牛牺牲了,寨头失守了,千里苗疆唱着悲哀的歌:
十六、古杉显影
苗族人民大起义,被清廷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军首领,除了战死,全部英勇牺牲。惨无人道的清军对苗家大肆烧杀掳掠,弄得血雨腥风,天昏地暗,真是“寨寨断烟火,户户有哭声”。
但是,苗族人民是斩不尽杀不绝的。清军一退,人们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在烧焦的土地上重建家园,被填的水井掏开了,被斩的黄荆条发芽了,苗家心里,时时怀念着自己的英雄。
这时,人们发现,每当皓月当空或晨曦初照,苗家的水井里,常出现七棵古杉的影子,它们一字儿排开,肩并着肩,臂挽着臂地立着,看上去明明朗朗的。那些树,枝叶茂盛,连风吹叶动都看得清楚,即使把水搅动了,树影暂时不见,水一静,它们又现出来。
人们感到奇怪,就到处查访。查到寨头,终于发现了,在干崩墩芦笙坪边,一字儿排列着七棵合抱大的古杉,它们肩并着肩,臂挽着臂,巍然屹立着,像水井里显现的形影一模一样。原来这一排杉树,就是张秀眉、李格基、九大白、包大肚等将领来寨头和刚宝牛结盟时亲手栽作纪念的!栽杉的时候,树枝是倒栽进土里的,当时首领们对天祝告说:“我们的事得成,苗家兴旺,树就活,事不成,苗家灭亡,树就死!”果然,这些树不但不死,反而越长越旺。
记录者:李光厚 万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