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阿武那源
所属图书:《彝族源流:彝汉对照》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589字

阿武那源 [1]

(注: 侯之子孙呢 侯氏的后裔②,德余斗之家德余斗家,迁也天北去迁往北方去。德余抽乃一德余抽一代,抽雅笃乃二抽雅笃二代,苦笃厄哲三苦笃厄哲三代,厄哲笃勒四厄哲笃勒四代,笃勒央伦五笃勒央伦五代,央伦厄哺六央伦厄哺六代,厄哺麻博七厄哺麻博七代,麻博益蚩八麻博益蚩八代,益蚩阿纪九益蚩阿纪九代,)

(注: 阿纪阿哺十 阿纪阿哺十代。阿哺阿氐一阿哺阿氐一代,阿氐阿黎二阿氐阿黎二代,阿黎阿余三阿黎阿余三代,阿余阿妥四阿余阿妥四代,阿妥拜俄五阿妥拜俄五代,拜俄阿克六拜俄阿克六代,阿克靡谷七阿克靡谷七代,靡谷阿硕八靡谷阿硕八代,阿硕弥杜九阿硕弥杜九代,弥杜弥纪十弥杜弥纪十代。弥纪白诸一弥纪白诸一代,白诸俄热二白诸俄热二代,俄热直哺三俄热直哺三代,直哺阿鸠四直哺阿鸠四代,)

(注: 阿鸠叟汝五 阿鸠叟汝五代,叟汝阿苦六叟汝阿苦六代。玉陡唐安谷唐安谷做玉陡③,唐安谷作居定居唐安谷,彝外二头邑同外族杂居。古依慈之子古依慈之子,叟楚博几在叟楚博几,德余之子孙德余的子孙,恒举侯之后恒举侯后代,阿武那成了成为阿武那。说也的就是是这样说的。)

注释:

②侯氏的后裔:指迁往北方去成为阿武那的恒雅侯后裔的德余斗(德额斗)一家。

③唐安谷做玉陡:唐安谷,地名,在金沙江的北岸一带;玉陡,消灾仪式名,即举行消灾仪式。


[1] 阿武那:未定民族名,今称蔡家人。为战国末或秦初在今贵州省威宁草海之滨分支的古侯氏九大支之一的德余斗(德额斗)一支发展而来。

彝族源流:彝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