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号子划长空
被称为江歌的乌江号子(已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行吟在时空深处的歌谣,宛如千里乌江上的天籁,蕴含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苍凉。
乌江船工
乌江河道峡谷连绵,滩多水急,船筏难行,民间有“乌江滩连滩,十船九打烂”之说,亦称“乌江天险”。在乌江行船,需要撑篙、划桨、扳桡、拉纤等多种水上劳动方式的配合。乌江号子是乌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船工们根据水流急缓和劳动强度的大小,为统一指挥、协调动作、避免事故而喊唱不同的号子,号子的唱词多是船工即兴创作而成,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采用比拟夸张等手法,种类较多,主要有“开船号子”、“钩船号子”、“过河号子”、“扬花号子”、“平水号子”、“横梢号子”、“收纤号子”、“出艄号子”、“上水号子”、“下滩号子”、“盘滩号子”、“夺夺号子”等20多种曲调。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舵和调剂船工情绪的作用。
乌江船工
乌江号子高亢、粗犷、质朴。除了一领众和的二声部结构外,还有为数较多的,加副领唱形成的双领众和的三声部结构,这类号子非常有特点:其中第二声部为主腔,以陈述为主,具有完整的旋律;第一声部为衬腔,以抒咏为主,它时隐时现,对主腔起到陪补作用;三声部是和腔,深沉有力,是对领部的应和。乌江号子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衬腔复调音乐。
若在水势陡急的上滩时,号子是拉纤者统一行动的号令和闯滩的兴奋剂,“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船工们此时唱着“上滩号”或“盘滩号”,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它没有弱拍,也没有复杂歌词,音调非常简单,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进入高潮时,节奏加快一倍,气氛更加热烈。
如“上水号”中唱到:
在水势平缓处或顺江而下时,船工们唱起“平滩号”、“横艄号”、“拖杠号”、“出艄号”等。这些号子唱词完整,节奏较缓慢,其声悠扬婉转,轻松柔和,大都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一部分是调节精神,娱乐和消遣。如:
为了调动劳动情绪,船工有时还借女人的腔调,唱一些诙谐打趣的调子,显示船工们的胸怀坦荡:
如反映船工的辛酸生活:
对爱情的向往,炽热而直接:
乌江号子是雄性的律动,原始的交响。乌江号子是贯通天地的大音,天人合一的绝唱,充分彰显了乌江船工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幽默风趣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