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输运巴盐的“歪屁股”
所属图书:《黔山巴虎:土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输运巴盐的“歪屁股”

传说乌江歪屁股船起源于廩君的土舟。唐代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说:“黔中者……有廩君之土舟。”这种土舟,就是古代巴人乘行乌江的木船,后来被土家族人改为中国内陆河三大独特船型之一的乌江歪屁股船,这种船在乌江上行驶,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英国随军记者欧文途经乌江,对这个中外造船史上独一无二的奇特船型产生了极大兴趣,专门将其绘制成图,在《泰晤士报》上进行介绍。在方志的记载中,它叫厚板船。民国《涪陵志》载:“涪陵江自边滩迤南水急滩险,舟用厚木板,左偏其尾。掌舵立于船顶,以巨桨作舵,长几等于船。取眺望远而转折灵便,其船谓之厚板船。”

英人欧文绘制的歪屁股船

(注: 1、颈子 2、横马 3、稿盘 4、侧包舱 5、大艄(艄叶) 6、天花板 7、横艄(艄叶) 8、横艄桩 9、火舱 10、灶台 11、尾担子 12、果尾 13、俄搁 14、艄担子 15、艄绳 16、艄娃 17、前艄(艄叶))

歪屁股船的造型极富创意和个性。船尾两舷绝不平衡对称,而是畸形地歪扭着一侧屁股,高高上翘,并向左方歪斜,干舷很高,两舷外各有三根柄,结构特别紧凑、坚固,这种船适宜航行于滩险水急的乌江,它以梢代舵,转向比较灵活。梢长约20米,架于船后歪尾巴上,下端伸向水中,上端伸向官舱篷顶,艄公站在官舱篷顶的木架上,瞭望前方,掌握操纵。善于奇思妙想的乌江人,称之为“歪屁股船”,确实太形象不过了。教育学家黄炎培于20世20年代曾到乌江一游,见了“歪屁股船”,也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诗一首:

诗人在诗句的后面,还特别写上一段注释:“.......乌江有滩当门,舟不得入,行乌江中者,别有曲尾舟,因江多滩,水急如瀑,故翘其尾,并作斜势,以避下滩时水泻入船,俗称‘歪屁股船’”。

很早的时候,乌江岸边的黑獭堡、新滩就已出现了土家族田氏、侯氏制造木船的工厂,为乌江航运生产了大批歪屁股船,满足了思南、沿河、潮砥、新滩、龚滩等地盐油运输的需求,土家人称制造木船的木匠为“水木匠”,乌江最初的木船制造基本上是由田氏、侯氏这两支“水木匠”队伍所包办。一代代能工巧匠将精湛的造船技艺薪火相传,使得田、侯两家水木匠的造船生意同乌江盐运一样兴旺。

歪屁股船

造船的地方通常选在乌江沿岸的沙洲或草地上,并且是露天作业,以便新船打造成功后直接进入河道。这样既减少了麻烦,又节省了劳力。造船的木料多为耐水的椿木与坚韧的柏木。船底用椿木,船身用柏木,且需厚实无节疤,厚度均在4厘米以上,能承受深度撞击。造船的工序是先用抓钉、销钉、咬钉将木料固定,连成船型,接着用竹麻团将木板间的缝隙和有孔的地方塞满,再用桐油、石灰浆敷在竹麻团上,使其滴水不漏。最后,在船的整个表面漆上一层厚厚的桐油,新船也就打造成功了。送新船下水或修复旧船出航,或远航启程,船主都像嫁女一样十分郑重,要选黄道吉日,举行庄重而肃穆的祭祀活动。与土家山寨的住房一样,每一支船都有自己的香火神位,而且不同的方位供着不同的神灵。比如,船头最前面的一块甲板,这是船神之位,任何人不得在这里站立或蹲或坐;船尾“水舱”的隔板上,供设着“镇江菩萨”;船中央的舱室是烧饭之地,两侧舱壁供着“灶神菩萨”;船舷的橹把上供着造船的祖师鲁班的神位;航船的两舷,右舷是太阳神,左舷是月亮神……在船只下水或出航的仪式举行之前,船主要打酒、割肉,还要准备一只大雄鸡和香、纸、烛之类的物品为仪式作准备。

乌江白鹭

整个仪式的气氛颇为神秘。首先由造船的水木匠师傅进行“封赠”,只见师傅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语速逐渐加快,使人不知所云,大概是说一些“出入平安”、“顺水顺财”等祝福的话语。祝福的同时还伴着烧香、化纸、点烛,将鸡冠上的血以及鸡毛沾于船头、船把、桅杆、舱壁和船舷两侧,以祭祀“镇江菩萨”和船上诸神,祈求保佑平安。因为行船或拉纤有种种危险,在举行新船下水仪式的过程中,很多语言和行为举止是被严厉禁止的,比如说,在言语上除了不得提到“沉”、“翻”、“塌”、“落”、“亡”、“打”、“撞”、“搁”、“烂”等与沉船、翻船、撞船、搁浅等危难事故有关的字眼外,还忌讳说“舀”、“散”等字。“舀”容易联想到船破进水的舀水。万一非说不可则要改为“锚水”、“锚汤”。所以,对于船工纤夫们来说,有着许多专门的术语,他们把“船帆”叫做“布条”,因“帆”与“翻”谐音;“碗”叫“莲花”,因碗有装满水的意思;“筷子”叫“摇片”,或“篙竿”;姓陈的人得叫“老菌儿”,因为“陈”与“沉”谐音,有些姓陈的船工或纤夫,为了图吉利,干脆将自己的陈姓改为他姓。为防人多嘴杂而发生不测,新船下水的祭祀活动,往往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举行,新船就这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悄悄进入了乌江。

泊船江上

“水木匠”备受船家的尊重。新船下水,每个“水木匠”还能得到船家的一条围腰或一双新鞋。作为牺牲品,用于祭祀的公鸡最终成了下酒菜,但鸡头必须由“水木匠”师傅享用。

船行水上,规矩是不能乱的。比如,船夫们忌在船上洗脸,因为按照土家人的习俗,头脸沾水,便意味着将有溺水之灾;忌打呼噜,吹口哨,不准客人坐在船舱,忌睡觉时仰睡,忌在船头大小便;吃饭时,只有舵手可发布开饭号令,并且只有他才可以掀开锅盖。船夫只能蹲着用餐,而不可站着或边吃边走动。船上还忌讳打碗摔筷,万一不慎掉落碗筷,只可默不作声地收拾,而不要说出“掉了碗筷”等不吉利之词,忌将碗端上岸;行船期间,要是有人生病,也只能熬到目的地再医治。更不能在船上行男女媾和之事,或运载尸体。

乌江河床逼仄,暗礁丛生,滩险水急,漩涡密布,只有歪屁股船才具备了独特的控制系统,驾船的艄公遵循着传承,积累着经验,舞动着一招一式,借力使力,借力引力,从而使船行乌江,哪怕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仍然云帆高涨,昼夜星驰,冲波逐浪,无所畏惧。

黔山巴虎: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