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撑起大山的吊脚楼
所属图书:《黔山巴虎:土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撑起大山的吊脚楼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异彩纷呈又独具创意,都昭示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土家先祖巴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这些建筑是各民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的创造,是经验智慧、审美情趣和传统文化的结晶。

由远古巢居衍变而来的吊脚楼,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曾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民居形式,遍布古代乌江的山山水水,然而不经意间,那辉煌一时的吊脚楼居然所剩无几了。

如今似乎吊脚楼那长长短短的支脚,那参差横斜的椽梁,那伞把柱支撑起的正屋和横屋的两个屋面,那瘦骨嶙峋筋骨毕现的墙体,都成了一种精神的表征而存在。

土家族吊脚楼

所幸的是,乌江沿岸文家店、潮砥、望牌、思渠、鲤鱼溪和梵净山麓的永义、木黄、朗溪、黑湾河、云舍、太平河等处还为我们保留了如此完好的吊脚楼。它们像标本一样在河岔峡谷的峭壁上错错落落地撑开,静静地耸立着。时间,仿佛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出现了休止符,将巴人艰难而又极具匠心的创造定格在了这乌江、锦江岸边,也将巴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图景凝固在了这武陵深处。让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干栏建筑“活化石”的原始风采,领悟古代巴人原初的生存本能和顽强的生命意识。

楼韵

游人进入乌江沿岸、梵净山麓土家山寨,初入眼,那些交错纷杂的吊脚楼颇有随意散漫之虞,似乎难有章法可寻。其实不然。正是这一点,使它们成了画家和摄影师猎取的对象,原因就是它的天造地设、气韵生动。这气韵,便是旋律,是节奏,是起承转合,是自然之脉络。透过那自然洒脱的外表,艺术家发现了它们其实严守着自然的绳墨。不信看那乌江岸边一座座吊脚楼,若有立足之处,便楼棚密布;若逢绝壁溪流,则自然敞开。楼宇若鸽棚密集而疏朗,错落而有致。溪涧桥洞,散落其间,芳草萋萋,烟树葱茏。桥街上漫步不见桥,总觉山穷水尽,前路莫明;随后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或恍入“一线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或如临“舍身崖”,千里峡江尽收眼底。举起画笔,即生气韵,打开镜头,皆是佳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田园牧歌般的情调,让人想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的名言。在山地人居环境和环境美学方面,此处堪称一佳例。

这一切似乎都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然而它们的一招一式无不是有规律的向着空间延伸,它们那不拘“礼”节的随意散漫恰与这大地山川相默契,与坡形地势相结合。这不正是天造地设、形散神聚的艺术美吗?

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土家先民对自然环境的可贵认同和合理理解,并准确地把握了场地精神,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区域生态系统,使自己享受着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这种形态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协调的产物。所以不妨说,吊脚楼是一种“生态建筑”。

贵州土家族地区的吊脚楼像这大山一样显得单纯和质朴,它像土家人那样不崇尚精致和奢华,也不追求宽绰和气派。装饰,肯定是少不了的。然而它的装饰简单而朴素,不像徽州民居那般处处精雕细刻,描金绘彩,也不像江南园林那般处处精心打造,浓艳华丽。富裕点的土家族人家,只需要一个赋有象征意义的变形符号,或藤草、或水纹,配以简单的图案,便可把门窗、栏杆装饰得妥妥帖帖。既富含寓意,又朴素大方。朴素,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吗?

很难设想,乌江、梵净山麓的吊脚楼多建在峡谷峭壁上,与山水为伴,云雾若隐若现,偶尔云开日出,露出真容,竟然只是几根碗口粗的柱子置放在悬崖上,若鸽棚一般,外加一排雕刻为橙子瓣的悬柱悬在半空,悬吊吊的,令人胆怯。云遮雾障时,鸟语猿啼,古木森森,俨然与山下碧绿如玉的江水相映,成为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土家族憨厚、质朴的性格。

与山水为伴的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门前用不着石狮子、石鼓装饰,内里也用不着“美人靠”。横梁上挑出一个“耍子”(阳台)就足够消闲纳凉、谈天说地的了。吊脚楼上的人家,“耍子”上隔街相望,闲来几人聚聚摆摆龙门阵,家长里短闲聊一通,那是很普遍的。邻里间的感情,还维系在这“耍子”上。外人乘船或坐车从土家山寨走过,运气好时,会偶尔听到晾衣的土家妹子那银铃般的山歌声。尤其是乌江江面放船的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应上那么一两曲船歌,或火辣辣,或情意绵绵,那又是另一番情致。就是这一番情致也有诗人写到:“家家临水作岩楼,半是村街半是浮。十八小娥槛内秀,停眸坐看上滩舟。”

雕花转角楼

雕花转角楼

一般说来,唱山歌的民族是朴实的。土家族朴实的性格与他们朴素的衣着和朴素的房屋装饰乃至朴素的思维方式是如此统一和谐,就像绿色融化于高山大江中一样自然,就像把吊脚楼建在高山大江逼仄的峭壁上一样自然。

吊脚楼朴素的品格表现为不浓艳,不华丽,不雕琢,不矫饰,古拙纯净,自然天成。这种朴素非但没有削弱其文化含量和价值,反而透露出一种崇高,一种非凡,一种自信。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土家族吊脚楼反而成了“另类”。纯正原始的文化基因,让吊脚楼保存了几分乡野的质朴、超脱和野逸。

黔山巴虎: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