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神狂欢庆年节
古今中外,人们对神都是敬而远之,生怕敬不到位,给人们带来祸害,然而,乌江中游的思南板桥的土家族人却打破了这一戒律。在他们的节日里,神灵被请下神坛,不但来到人群中间与民同乐,而且成为人们戏耍的对象,被凡间百姓抛来甩去。神灵们似乎也任其胡闹从不生气,这就是极为特殊、耐人寻味的甩神节。
奇特的甩神节源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板桥古时有棵高大、茂盛的双杈古树,遮阴避日,被土家族人奉为“神树”,荫佑一方平安。许多村民都把自己的小孩祭拜给“神树”做干儿干女。逢年过节,“神树”上都挂满了红布条条,就连久婚不育的夫妇,也要到树下来,烧香磕头,以乞求儿女。路人常聚于树下,喝水纳凉,摆龙门阵。后来神树枯倒,夜放辉光,并托梦给村人,说自己深感寂寞。于是村中长老商议,将神树树干雕刻成像,名为“甩神”,约定每年正月十四,凡人与其同乐,让其享受一天俗世的快乐。
甩神
甩神节的序幕在每年正月初九拉开。初九这天,板桥土家族人就要到庙宇里将神灵请下神位,送到百姓家里,享受百家供奉。到了正月十四,人们为甩神换上新衣,用特制的轿子,将甩神恭恭敬敬抬到甩神坝。和甩神一起来的,还有其他陪神。
被请的甩神主要有两尊,一男一女,其他寺庙中的主神,则被抬去做陪神。甩神节这天,周围村寨的龙灯、狮子灯、马灯、蚌壳灯等都要前来助兴,仿佛一场神仙和凡人的联欢大会,热闹非常。
举行“甩神”仪式时,坝子里要摆好祭品,通常为一头全猪加上果品之类,仪式庄严而肃穆。然后,全猪被分割成块,分给在场的人。土家族人相信,吃过甩神享用过的猪肉,能消灾祈福,人畜平安。
所有循规蹈矩的祭祀仪式结束后,甩神节才真正进入正题——甩神!
此时,人们把平时只能仰视的甩神抱到手中,像抱起一个需要呵护的襁褓中的婴儿,然后戏谑地高高抛起,从甲传到乙,从丙传到丁,每个人都与神灵来一回亲密接触,那甩神从供奉的对象变成了凡人手中彻头彻尾的玩具。但它似乎也因此消除了在仙界的冷清与寂寞,其乐融融地融入了快乐的人间生活。此起彼伏的“喔嗬嗬、喔嗬嗬”的甩神号子,一阵高过一阵,山野成了狂欢的海洋。而助兴的龙灯、狮子灯、马灯、蚌壳灯早已按捺不住,此番一起登场,各展绝招,精彩纷呈。坝子里锣鼓齐鸣,鞭炮震天。尽兴狂欢的甩神结束后,龙灯狮子灯还要连夜继续。
正月十五过后,生活才恢复常态,人们又恭恭敬敬抬起甩神,送回庙宇,将它复归神位,等待来年。
甩神节古时由板桥四大庙会轮流举办,各会均有会田会产,每年收入专用于轮流抬甩神的经费;此外也有民间为求福许愿,独家捐资抬甩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