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初黄去吃新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土家族的吃新节,又称“月半节”。贵州土家族人的吃新节每年要举行两次。过吃新节,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关于吃新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是这样讲的:土家族祖先开荒辟草来到这里,为了族人能在一起安居乐业,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庆祝丰收,便在稻谷、苞谷、红苕、黄豆等大季作物即将成熟时,让祖先与后人共享劳动成果。他们收来一些新粮食,于七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中,随便选一日,将粮食煮熟后摆在大门外,同时摆上祭品,烧香化纸,举行祭祀。这样做,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乡“吃新”。到了晚上,还要备办些饭加水,烧些钱纸拌在里面,拿到山寨的路口或大树下泼洒,叫做“泼水饭”。表示在外亡灵要回去了,家人送一些盘缠让他们赶路。这是第一次“吃新”。土家族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因此七月十五这天不要随便出门或到河里洗澡,要敬鬼,给鬼烧钱纸,以求人畜平安。除此之外还要放河灯,鸣鞭炮,乞求苍天保佑。
吃新
第二次吃新在重阳节举行,比第一次隆重,要打粑、推豆腐,供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舅母”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