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流动的蓝色浪漫曲
所属图书:《黔山巴虎:土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流动的蓝色浪漫曲

锦江

锦江古名大江,发源于梵净山西麓贵州省江口县德旺乡太子石,由江口县东北流向东南,至闵孝转东流,经铜仁市,至漾头乡施滩出省界,入湖南省,以下称辰水。主河道长144公里,属沅江支流辰水上源。主要支流有太平河、小江、川硐河等。流域面积4020平方公里,漾头牛角坪平均流量106立方米/秒,自然落差567米。锦江穿行于低山丘陵区,河谷束放相间,水流平缓,两岸多小盆地和台地。流域建有小龙塘、芦家洞、谢树河等小型电站数十座。铜仁市区上下分段通航10~15吨客货船。

锦江,温柔、秀丽,被文人墨客称为流动的蓝色浪漫曲。诗人廖经天赞曰:“山外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任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

锦江

明万历《铜仁府志》载:“大江源乌罗司西南之九龙山东,南流经省溪、提溪二司界,以东至铜岩,小江水入焉,有渡曰双江渡,绕城东南又东入湖南麻阳县界,经锦州故寨,谓之锦水。”锦江不愧为锦绣瑰美之江,从发源于古木森森、苔厚草丰的原始森林那一刻起,它便有了生命和灵气。它时而穿行于葱茏的武陵山麓,时而白练当空,高歌猛进,飞跃深崖;时而情意缠绵,低吟浅唱,盘绕在林间草地。它穿峡入涧,时而满江浪花灿烂,时而一江碧水映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白浪掀鹭戏滩。锦江以它充满灵性的生命之乳汁,养育着两岸各族人民,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这水环山、环田野、环着葱葱茂密的森林,缠来绕去,千回百转,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如今的铜仁市和锦江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湘西》中也深情地写道:“铜仁船装油硷下行……船只最引人注意处是颜色黄明照眼,式样轻巧,如竞赛用船。船头船尾细狭而向上翘举,舱底平浅,材料脆薄,给人视觉上感到灵便与愉快,在形式上可谓秀雅绝伦。”

沈先生说,翻过辰水源头的门槛是一座叫做棉花的大山,这座大山消耗了他一天一夜的时间和年轻人那充沛的精力,然后跟随湘军马不停蹄去了川界的龙潭。由于行程仓促、身心疲累,彼时彼刻少年的他已无精力去顾及那许多的浪漫,但对沿途那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仍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沿河多油坊,祠堂,房子多用砖砌成立体方形或长方形,与峻拔不群的枫杉相衬,另是一种格局,有江浙风景的清秀,同时兼北方风景的厚重。”对辰河之源那些村镇的描写虽说惜墨如金,但那由衷的赞美、钦羡之情,无不洋溢于沈先生的字里行间。

其实何止沈先生一个,几千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不也在辰河这片迷人的水域流亡吗?依照他那诗人的瑰丽想象与他那旅行家探险的情怀,他是一定要溯辰水直达其源的,然而,他那艰难的步履也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只是羁留在沅陵与溆浦之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离骚》和《天问》后便隐去了行踪。

铜仁市夜景

《十道四蕃志》也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辰溪即辰水,辰水的上游就是锦江,又分为铜仁大、小两江,大江上游在江口县城又为两江,故江口县城又称双江镇。此三条支流均发源于武陵山主峰——梵净山。因此,五溪中的辰溪正是古代巴人进入今黔东的重要通道。也就是说,碧江、江口、松桃也居住有巴人的后裔——土家族。

正是巴人这种草蛇灰线的风声雨迹,终于叩响了辰水之源那扇关闭得太久的门扉。然而也就只是叩响而已,一座庞大的梵净山,仍然在层峦叠嶂的隐蔽下难露峥嵘。

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人们就在锦江之滨筑铜仁城。从此,这里成了武陵深处的重要码头,物流辐射百万人群。明清以后的铜仁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每天有数百艘商船在这里停泊,锦江航运川流不息,运进的物品有盐巴、布匹、火柴、铁器等,运出的有桐油、花生、粮食、猪羊等,沈从文不仅在散文中多次提到这些,连他的小说也多次提到许多船都是从铜仁出发,穿过茫茫烟水和急流险滩,在锦江、辰河上来来往往。

巨大的物流铸造了铜仁城的辉煌,也铸造了铜仁城的人文景观。一江上下,风物荟萃,从古至今,沿江景观10余处,曾经美冠贵州、扬名荆楚。现在这块风水宝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增其旧制,辟以新苑,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的有3处,列为市级风景名胜保护区的有14处。满眼是天生丽质,千娇百媚;随处皆异俗异景,恍惚奇诡。难怪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一文中这样解读铜仁:“铜仁之所以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究竟锦江水如何茂润?现在就让我们荡舟锦江,欣赏十里锦江风光吧。

其景观以三江汇流处与九龙洞为中心,构成了风光人文融于一炉的两个景点群。

三江合流之处,名为铜岩。据《铜仁府志》记载,元代有渔人在这里打鱼,捞起了三尊铜像,分别为儒、释、道三教之主的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当地人在江心孤岛上建寺供奉,此城从此以“铜人”名之,明朝改为“铜仁”。这个“仁”字,显然是仁义之仁,同时又暗指三尊铜人,含三教圆融通汇之义。

汇两江为一流,一衣带水绕三城。船在市内缓行,江水蔚蓝东去,两岸树绿花红,一街靓女帅男。岸上游人将竞渡百舸当成了看不厌的戏剧,船上的人又把那河街上的美景视为那美食来餐。一城皆风景,风景即一城,高山衬绿水,长桥托短街。你无法说清几分是江南水秀,几分是高原豪情。然后船到铜岩,满河尽跨桥,美名为十桥卧波;一街是古屋,遗迹乃中南之门。现代与古典并存,文化与风光共荣。古街里不闻市声,尘埃未染,一任游客在明清的茶楼酒肆、书局学馆里体验、欣赏、品评而流连忘返。在这里一生可历几世,一日便是春夏秋冬。如果还不尽兴,抬步便可上山。山名东山,近在咫尺;路为石径,千折百叠;树皆古木,华盖若云;屋如古刹,肃穆庄严。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家傩文化博物馆所在地,贵州土家族地区浩若烟海的巫傩文化在这里可以略见端倪。上刀梯、下油锅、溜火铧等这些巴人巫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在这里相映成趣,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文化奇观。再配以傩舞傩戏、鬼怪脸壳、唱山歌、地方小吃、工艺编织……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只属凤毛麟角、大海一滴,更广阔的天地似在船行的远方。

水星阁到了。水星阁是铜仁的东门水口。锦江从文笔、太乙二峰旁蜿蜒而下,一半岛横立江心,关锁铜仁全局。水星阁上古木参天,竹篁匝地,怪石峥嵘,花径百折。俯览锦江,环流如带,一江澄碧。是游客假日垂钓的最佳去处。

水星阁前水平如镜,因此得名小镜湖。春和景明之时,这里是与客泛舟的绝妙之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鸥鸟上下翻飞,帆樯往来如织……月明之夜,小镜湖的鱼群便争长滩而上,嬉戏恋爱,交尾产卵。于是渔人就滩设梁,等鱼入瓮。天上空明无际,地下渔火梆声。这种其乐融融其情洽洽的景致被称为“渔梁夜月”。船过了水星阁,锦江就算流出了铜仁城,到了以九龙洞为中心的城郊风景群。在这里,数十个景点星罗棋布,占地106平方公里。

这一段江流曲折蜿蜒,群峰竞秀,积翠凝蓝。夹岸有村落无数,皆隐没在蓊郁树丛之中。急流处常见竹制水车,安置在河边水堰道间,引水灌溉膏腴田地。平潭中水面静寂无声,唯见各色水鸟掠水而飞,在苍茫云烟里若隐若现,带给人一丝淡淡的忧郁。

水星阁风光

黔山巴虎: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