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家族田氏大土司
贵州建省600年后的2013年3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先后来到思南、思州田氏宣慰使的住宅(今思南府文庙和岑巩田氏衙门),只觉得四面八方都弥漫着历史的沉重感和一丝苍凉,那气息很浓,很呛人。我们深深地吸上一口,仿佛田氏土司800年的风云都在我们心中翻腾。
我们站在蓝天白云下,飘飞的落英犹如纷纷红雨,萦绕盘环在起伏的崇山峻岭间。一行白鹭横过奔腾的乌江,白云成团地在天空急驰,此景此情,使我不能不想起脚下这片热土曾经产生过的几代土家先辈,田宗显、田祐恭和田仁智,是他们在大西南这个荒远偏僻一隅打下一片江山,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励精图治,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为乌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开发与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为贵州的经济文化开发与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史学界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描述了思州、思南田氏、播州杨氏以及两广的岑氏和黄氏这四大土司当年的赫赫威名和熏天权势。
我们先来谈谈田宗显吧。他的出现,至今还是一个谜,历史学家们还在打笔墨官司,有的说他是三峡一带的巴人强宗大姓田氏的后裔,也有人说他是从陕西而来。不管怎么说,他是第一个开发乌江流域的人,也是乌江流域田氏政权的奠基人。隋开皇二年(582年),乌江下游的黔中(治所彭水)包括今黔东北一带,处于湖广、四川交界的“两不管”的位置,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历史上被称为“蛮夷之地”,加之“夷苗屡叛”,人民生活贫困、难以安宁。对于治理黔中“蛮夷之地”,隋文帝几近无计可施。此时,大臣苏威保荐田宗显为黔中刺史。田宗显与子田惟康(田世康)到任一年多,黔中大治,政通人和。隋文帝大悦,于是封田宗显为国公节度使。后来,陕西天鹅山金头和尚叛乱,朝廷再次调遣田宗显前往征伐,两军决战于天鹅山,仗打得天昏地暗,十分激烈,金头和尚一方终不是黔兵对手,败退四川成都,田宗显穷追不舍,追至重庆朝天门又战,金头和尚再败退往小河,追及复战,金又败。黔兵追至漆地安营,访金至庸州,田宗显详观其地形,山环水抱,气象万千,随即居住下来,等待擒拿金头和尚,同时奉命镇管黔中思州十八堡,沿河四十八渡。后又被加封为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军民兼管。由此,田氏确立了在乌江流域中下游的统治地位。
田宗显
田宗显(561~633),字辉先,号跃华,古庸州人,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一带地方人,是黔东北土家族田姓始祖。隋开皇元年(581年),大臣苏威以田宗显才智过人荐举于朝廷,钦赐思州事。旋即兹土大治,民有太平,授兵部职。隋开皇二年(582年),朝廷采用“以夷制夷”、“以土官治土民”的羁縻政策,授田宗显为黔中刺史。唐武德初,田宗显被授宣慰节度使,其辖地包括今黔东北和川东南边境邻近的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务川、酉阳和秀山等县地。田宗显卒于贞观七年(633年)癸巳岁,葬于今沿河县西北客田镇莲花坝一两丝,享年七十二岁。
再来谈谈田祐恭吧。田祐恭字子礼,宋朝思州务川人,是田宗显的十四世孙。田佑恭青年时常怀报国之志,成年后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田祐恭
田祐恭(1075~1154)字子礼,宋朝思州(贵州务川)人,田宗显十四世孙,思州番部长官,其辖地在今贵州思南及务川一带。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田祐恭作为西南夷番部长官率土内附,朝廷以其为当地守官,并让其建立思州政权。田祐恭具有胆识,政和元年(1111年),被召入觐,宋徽宗观其出入拜伏举动,不似远荒落后之邦,特有好感,嘉奖有加。宋钦宋建炎初年(1127年),西南部有本地人王辟等人叛乱,攻破归州(现湖北省巴东、姊归一带),并将扼守长江瞿塘峡要津,田祐恭奉调征讨,遂使四川东南部地区得以安定。事后受朝廷赠给玺书奖励,领思州军事重任,以其业绩卓著,被朝廷加封贵州防御使,赠封为少师思国公。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靖州(今湖靖县)土酋叛乱,骚扰州县,荼毒生灵。朝廷鞭长莫及,遂诏其父都指挥使田仕儒率兵征讨。22岁的田祐恭自告奋勇,替父出征,终于讨平靖州大贼,凯旋班师。朝廷授以教练使官职。
思南府文庙(旧为思南宣慰司使田氏住宅)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田祐恭奉诏前往开封。在宫廷拜见宋徽宗时,他拜伏进退,彬彬有礼,不像边疆土著。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修养的宋徽宗十分惊喜,高兴地说:“西南崇山峻岭中,竟有这等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土著首领。”从此,宋徽宗对田祐恭刮目相看,厚赐他为蕃部长,指定他统领思州大片领土。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黄阳洞土酋冉万花聚众叛乱,进犯黔州,残民掠物,大为边害。黔州郡将陈括召田祐恭协剿。田祐恭亲自率家丁数百,自带粮草,攻打黄阳洞,很快收剿了冉万花,并俘获杨文胜、冉万辽、冉万朝,路洗王等头目,将他们捆往彭水郡城,斩于藁街。政和五年(1115年)田祐恭被调统领策应泸南,解梅岭堡之围。这次战斗打得很出色,田祐恭成为古今战争史上传奇式的人物。泸南梅岭,林箐草密,层峦叠嶂,“反贼”卜漏据险固守,要路设陷,官军无法围剿,求助田祐恭前往协攻。田祐恭叫官军正面佯攻,击鼓前进,数日如此,弄得敌人晕头转向,疲惫不堪;田祐恭令思、黔义兵捕得数十只猴子,每头捆一浇油麻辫于背上,待第三天夜深人静时,他率兵手持刀斧、药箭,牵着猴子,向反贼据点靠拢,系上绳梯,攀岩而上,登上贼营,将猴背的油辫点燃,趋入寨内,敌营茅棚竞相燃烧,猴儿左跳右窜,整个敌营一片火海,敌兵呼天唤地。官军正面进攻,里外呼应,腹背夹击,敌赴火坠崖者不计其数,俘斩数千人。这一战拓地两千余里。宋王朝论功行赏,田佑恭擢升为训武郎,进武翼郎。
政和八年(1118年)田祐恭在务川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田氏政权重心开始从黔中的彭水移到黔东北。
靖康之变后(1126~1127),北宋政权灭亡,中原大片国土沦陷,金人烧杀淫掠,百般蹂躏。中原各路兵马纷纷“勤王”抗金。田祐恭常抱“靖康耻,臣子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秋七月,四川守将张上行守夔门。有“臣贼”王辟、郭宁忠破归州(今秭归),企图从三峡攻进四川,其势凶猛,已夺下油口,眼看瞿塘将破,川东难保。张上行求田祐恭支援。田祐恭率兵顺乌江而下,进三峡,抵夔州,不料敌兵甚众,田祐恭便命儿子田汝端率部分兵丁登陆,择要塞外与敌周旋,而他则乘敌不备,亲带主力,藏于四舳舻之中,借三峡水涨,顺江而下,到达石门,众兵忽从舳舻里冲出来,与敌厮杀,敌见田兵来势勇猛,锐不可当,不战而溃,田祐恭乘胜追击,勇破归州,直抵房州(今湖北省房县)竹山,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当时,三峡以外,群贼如毛,号称数万。自田祐恭大破王辟、郭守忠后,夔路军声大振,群贼不敢冒昧窥蜀,川东至此得以安宁。朝廷授田祐恭夔州路兵铃辖,迁中亮大夫。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金将撒离曷侵犯陕西梁洋(今南郑县东),川陕宣抚处使张浚邀集吴珍、王彦、刘子羽等各路将帅合力抗御。田祐恭被派作先锋,他一马当先,杀得金人丢盔弃甲,望风披靡,被斩首者数以千计,取得了川陕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田祐恭为大宋朝廷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被朝廷加封贵州防御使,赠封为少师思国公。至此,黔东及黔东北才得到有效治理。为推动教育发展,他在沿河办了儒学堂——鸾塘书院和竹溪书院。这是贵州最早的公办学校。
再来谈谈田仁智吧。元朝末年,朱元璋平定陈友谅后,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前往湖南长沙拜见朱元璋,“并纳元所授告身”,受到朱元璋的表扬,曰:“仁智僻处遐荒,世长溪洞,乃能识天命率先来归,可嘉也!”仍“置思南宣慰使”,“授琛思南等处宣抚使兼新军万户”。可见思南宣慰使田仁智的政治嗅觉和大局意识,朱元璋还没有彻底打下天下,田仁智就先拜了码头。此举使西南各大小土司受到了强烈震动。不久后,元思州宣抚使兼湖广行省左丞田仁厚归附,朱元璋照同样办法处理,并升了一级,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南镇西宣慰司,任命田仁厚为宣慰使。接着,贵州境内的30多个大小土司纷纷归附,这样一来,稳定了贵州局势,为朱元璋统一全国争取了主动,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鸾塘书院风光
当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建立后,田仁智以及其他田氏土司就走得更热更勤了。在一次田仁智入觐中,朱元璋推心置腹地对田仁智说:“天下守土之臣,皆朝廷命吏,人民皆朝廷赤子,汝归善抚之,俾各安其生,则长保富贵矣。夫礼莫大于敬上,德莫盛于爱下,能敬且爱,人臣之道也。”田仁智对朱元璋的这番话,心领神会。所谓“敬上”就是要求地方长官必须效忠朝廷,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爱下”则指对老百姓收取要适当,以人民承受的能力为限。所以,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田仁智、田仁厚特别注重“能敬且爱”。
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归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田仁智仍为宣慰使;朱元璋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使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下辖务川县、镇远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长官司。其地域“以今之地域观之,大致东起湖南永顺、保靖,西迄贵州务川、凤冈、施秉一线,北达四川酉阳,南至黔南荔波、从江,几乎占有贵州的三分之二兼及湘西之一部,地域辽阔,远远超出唐宋时代的思州”。元思州田氏地方政权是元代管辖范围最宽、级别最高的大土司,明初,思南、思州宣慰司的地盘,就相当于今天的岑巩、思南、玉屏、石阡、凤冈、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务川、德江、沿河、印江、施秉、三穗、镇远、江口、碧江、万山、松桃等县和重庆酉阳部分地方。这些地方与四川、湖广相邻,地处要冲,自元代以来,为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干线所经,有水路通往四川、湖广,又是川盐入黔的通道之一,外来人口以四川、陕西、湖广、江西为多,经济较为发达,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价值。
田仁智
田仁智,元朝镇远同知田茂安之二儿子。元末田茂安以其所割镇远、思南地方献明玉珍,明玉珍授田茂安为思南道宣慰使,设都元帅府,授田茂安的儿子田仁政为龙泉坪宣慰使,田仁智为镇远军民同知,其弟田仁美为统兵元帅。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田仁智袭思南道宣慰使职。朱元璋平定陈友谅后,田仁智遣都事杨琛为使归顺朱元璋,朱仍授其为思南道宣慰使、司治龙泉坪,后迁镇远,再迁水德江(思南)。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田仁智入朝进贡,授忠顺大夫。九年(1376年)十二月,朝贡归至彭泽时染病身故。
思南宣慰使住宅遗址
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成为贵州四大土司中的两大土司,思南、思州(今岑巩)分别成为黔东北和黔东南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413年“改土归流”,两宣慰司被废,以其广阔的辖地建立了思南、思州、铜仁、石阡、乌罗、镇远、新化、黎平八府,加上四州十五卫建立了贵州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