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净典雅的土家族印染
晾晒的染布
走进土家山寨,你会时不时地发现一个又一个染坊,高高的晾衣竿上,晾着素净典雅的印花布,随风飘荡;宽宽的石板池里,也许正在发酵、沤制一种蓝色的染料;小河边漂布的土家族姑娘,挽起高高的裤管,赤脚踩着石板,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欢乐的歌儿。这就是土家族传统的染布情景。
土家族服饰的面料多为自织自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土家族人印染出来的一匹匹印花布,具有单纯凝重、古色古香的色彩,也有朴实大方、洋溢着大自然芬芳的图案。印染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术,分为普染和灰染两大类。
普染以蓝靛作为主要原料。土家族人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一种天然植物,散发出宜人的清香,饱含着蓝莹莹的汁液,这种汁液沾在衣服上,是洗不掉的。土家族人就将这种植物采集回来,放在石板池中,加上石灰等原料,通过发酵、沤制,制成一种蓝色的染料,叫蓝靛。
灰染类似于蜡染,以模具刷灰胶,然后脱模、碾压,染出来的花纹图案形象动人,经久耐磨,永不褪色。
土家族印染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先把十张上好的白皮纸叠在一起,用猪血浸泡晒干,再用桐油熬制的光油刷在纸上做成纸版。这样的纸版坚实牢固,不易起皱,不怕水浸油污。纸版制成后,将各种花草动物图案描在上面。所绘的图案有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有表现家庭幸福生活的,有描摹福禄寿喜等传统祝词的,还有反映土家族神话、传说以及一些传统物事的,诸如《双莲并蒂》、《双狮滚绣球》、《喜鹊闹梅》、竹叶、藤花等。大的用于被面、床单、帐帘、门窗等,小一点的用于围裙、枕头、手帕等,艺人们总是能灵活布局,互相搭配。图案描好后,就用小刀精雕细刻。这道工序往往只能由老师傅来完成。老师傅把图纸平铺在坚硬的硬木板面上,顺着图案的线条一刀一刀地走动,动作之快,刀法之准,令人叫绝,叫外行人看得眼花缭乱。一袋烟的工夫,一块活灵活现的花版就已摆在面前,那线条流畅柔顺,该圆则圆,该方则方,没有一丝断裂;那花形、花瓣、花蕊、叶子和枝丫以及动物的眉毛、胡须,都刻得复杂而细微,生动而精致。
印染时,将花版放在白布上固定好,再用石灰和豆浆调制成石灰膏,均匀地刮在花版上,刮完后,取下花版,待灰膏在布上晾干后,再把布放入染缸中浸泡。浸透以后将布捞起来,让它氧化10分钟左右,又放回染缸中浸泡,如此多次后,把布捞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然后用刀削去灰膏,再拿到河里漂,接着晾干、碾压,这样洋溢着大自然芬芳的印花布才算制作完成。
印染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