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在福泉踪迹的追寻
福泉明代盘龙石刻
江南巨富沈万三是载入《明史》的一个传奇人物,但明初随真人张三丰来到平越(今福泉市)修道,气落平越,入土福泉山的史事,如同历史的烽烟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随着《沈氏老族谱》文化信息的披露,方得知他的遗骸已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沈氏第五世孙沈安率子沈博和女沈琼莲迁葬苏州周庄了。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华商圣沈万三的名是留在福泉了,但他在福泉还留有什么踪迹没有呢?很值得我们去追忆和寻访。
张三丰的草鞋井
前些年,我在浏览《仙鉴》这部书时,看到有这样一段记载:秦淮河上有一户打渔的人家,主人叫沈万三,喜欢做好事,并乐于救济贫困的人。但苦于家境贫穷,常常力不从心,真人张三丰传他点石成金的法术,满足了他乐善好施的愿望。城西南三山街就是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他在炼丹室贴的一副对联云:“八百火牛耕夜月,三千美女笑春风”,可见沈万三过得是何等的潇洒怡然。
无独有偶,平越古城西南原来也有条三山街,这会不会也是明初沈万三到平越来时居住过的地方呢?因为沈万三自号三山道士,故他居住的地方叫“三山街”。
福泉明代石刻
平越古城内的这条三山街,逶迤在城西南的仓坡山上,由明代至清代都叫“三山街”。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平越知府唐乐宇在仓坡修建“墨香书院”时,题刻《墨香牌坊诗》写道:“层峦影落三山径,叠翠烟迷九九峰;夜半珠光腾碧汉,几人探海得骊龙。”诗中的“三山径”,不言而喻就是三山街或三山路的写照了。三山街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咸丰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农民起义军架蜈蚣梯攻占平越州城达八年之久。待同治七年(1868年),唐炯、刘鹤龄督清兵万余人攻克收复平越城时,城中仅有千余人,三山街已毁坏无遗,到处荆棘丛生,早已无人居住,变成了一座荒坡,亦无人再叫它为“三山街”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此仓坡随着人户的增多,才逐渐成为一条小街,改名为“仓坡街”。这就是三山街的由来和演变情况,也留下了沈万三的蛛丝踪迹。
还有沈家渡似乎也与沈万三有渊源关系。陆坪镇凤凰村的小岩渡口,自古称为“沈家渡”,相传是明初沈财主家开辟的一个渡口码头,经营水运商务。将贵州的桐油、生漆、兰靛、猪羊、大米等大宗土特产品运销湖广中原,再将荆楚、吴越的食盐、布匹、绸匹等各种货物运进云贵。民间还有“洪江一早起,千猪百羊万担米”的民谣流传,可见当年沈家水运商业的兴隆景象。沈万三在贵州西北部帮助奢香夫人开辟了茶马商道,是否也在贵州东南部打通了水运商道,使云贵物资通江达海,进而开辟古代内陆贸易,还无法考证。后来,沈氏水运商贸发了大财,为彰显他的财势,还在码头的岩壁上镶嵌了一块“万事不求人”的铜碑。
开辟沈家渡的沈财主是不是沈万三呢?或者是万三公的后裔呢?有待考证。
福泉关于沈财主的传说不仅此一处,比如张三丰为沈财主卜地的传说,《石龙过江》中有关沈财主的传说,张三丰草鞋变鲤鱼捣毁沈财主一坝稻谷的传说等等,民间口碑中的沈财主,是不是沈财神的代称呢?如是,那么沈万三便在福泉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