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七月十五瓜灯明
所属图书:《溯说沈万三》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375字

七月十五瓜灯明

沈万三来到平越城(今福泉市),随张三丰在福泉山上修道炼丹。

七月的一天,沈万三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文弱后生站在门口,一副焦急的模样。沈万三仔细一看,是平越城里的私塾先生耿周。这耿家原来是这里的大户人家,拥有良田百亩,耿周的爷爷这一代,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可到了父亲耿忠接任家产时,一场战火把一切安稳的日子都变成了泡影,还没等耿周出生,父亲就在洪武年初的兵乱中丢了性命,母亲在手下人的保护之下,逃过一劫。后来,幸得族人的帮助,耿周得以回到平越,暂时在私塾谋生,但家里已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一番寒暄后,耿周说,他昨晚做了一个噩梦,梦里他站在血海之中,四周全是鲜红的一片。两个手执画戟和大刀的恶人扑过来,他拼命地跑,跑啊跑,终于跑不动了,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被恶人赶上,忽然见一个大盆从天而降,压住了两个恶人,他才得以脱身,醒过来全身大汗淋漓。不知道这是什么预兆,特到山上来求解。

此时,张三丰正走出观来,沈万三就将耿周的梦说给张三丰听,张三丰掐指一算,微微一笑:“前世今生,因果相报。不为功名,只因元宝。中元即到,冤怨应了。是非曲直,自有公道。”说罢,手抚白须,走了。

耿周站在原地,满脸茫然。沈万三跟张三丰修行,已有一定的道行,听完张三丰的话语,心里已有几分明白。

“呵呵,你家以前是不是因为财宝的问题,有人丢了性命?”沈万三道。

耿周想了想,点头道:“是啊,听我母亲说,我爷爷还在时,时逢兵乱刚起,其中有两个手下人为了财宝,掉在潭里死了。”

当年,耿家在平越乐善好施,遵纪守法,得到当地官方和百姓的认可,日子过得还很殷实,手下还有一帮人给他做事。不曾想到,元朝末年,一股反抗朝廷的地方力量席卷而来,打乱了耿家的安稳梦。

一天晚上,月黑风高,跟随耿家多年的下人杨奉、殷维以为耿家逃不过这一次兵乱,会在兵乱中失去一切,所以预谋趁着黑夜,把财富抢走,没想到被发现了。

杨、殷二人看事已败露,没有多想,跳上马背,夺路而逃。当时,父亲耿忠血气方刚,胆识过人,取过一匹马,翻身跃上,追了上去。

第二天,人们在城外八十余里的飞龙镇找到了耿忠,他呆坐在青山龙潭边上,元宝散落地下,地上有打斗的痕迹。原来,杨奉、殷维二人慌乱地逃到这儿,因为逃跑的路线没有统一而发生争执,正在此时,耿忠赶到,二人吓得丢下元宝就逃命,在黑夜中不小心掉下深潭。

沈万三道:“中元节即将到来,地府的鬼魂将出来享受人间的祭祀,他二人的鬼魂将出来游荡。因你父亲发现二人不轨行为,导致他们落潭而死,他们觉得不服呐!你父亲死了,所以就托梦于你,要你给些香火呢!”

中元节,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按当地习俗,要给去世的老人“烧包”,即用黄纸将冥纸封起来,写上老人的名字,在中元节当晚火化,死者的灵魂就会收到。

早上起来,耿周就到街道对面的张氏商铺购买黄纸。来到商铺,接待他的是张氏商铺老板的女儿张姝儿,一个年方二八的女子。

耿周在商铺买了些黄纸,准备出门时,张姝儿央求耿周也顺便给她爷爷写几封包。

回到家里,耿周与母亲刘氏就开始忙活起来,将一沓沓冥纸用黄纸包起来。耿周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中元之期虔备冥财一百二十封敬上,故顕考耿公忠收用等字样。耿周和母亲封完包,还剩一半纸张。刘氏道:“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呢?”耿周说:“给对面张氏商铺死去的张爷爷也封些吧。我们回来这里,得到他们的帮助呢!”刘氏听了,高兴地夸耿周想得周全。

中午时分,所有的包都做好了,刘氏就将包送到对街的张氏商铺,回来时,带上几包香烛,是张姝儿送的。

刘氏开始准备晚饭了。耿周从家里拿出两个大南瓜来,走进自己的屋里,关上门一个人捣鼓起来。耿周将南瓜的顶部用刀削出一个大口子,把里面的瓜瓤掏尽,得到两个“大瓜盆”。耿周在两个瓜盆上画上八卦的图案,然后用刀子刻,一会儿工夫,在瓜盆上就出现镂空的八卦图案来。原来,这就是沈万三教耿周做的“聚宝盆”。

福泉明代石刻

夜晚来临,家家户户门前都燃起了香烛,整个平越城完全沉浸在中元节特有氛围中。耿周将蜡烛放入“聚宝盆”中点燃,于是,两个玲珑剔透的灯笼就出现了。耿周用竹竿挑上,挂在门口。

刘氏见了,问是做什么用的。耿周说这是沈万三教他做的“聚宝盆”,可以给死去的亲人照路的,好让他们来享受祭祀。同时,也可驱散那些游荡的孤魂,不让他们来找麻烦。

祭祀完毕,耿周与刘氏用完餐,耿周提起两个灯笼,向张氏商铺走去,刘氏站在门前目送耿周走进张氏商铺。

当晚,张姝儿看到耿周送来的瓜灯笼,高兴得不得了,两人还相约在平越街上走了好长时间。在充满祭祀气氛的夜晚,两个年轻人的欢笑在仓坡街上回荡。

最后,耿周按沈万三的吩咐,将瓜灯笼放进犀牛潭,顺水而去。

第二天,福泉山上,张三丰和沈万三屈膝而坐,案几上香雾缭绕。

二人谈得正欢,耿周在观外的脚步声响了起来。沈万三走出观来。

耿周道:“多谢道长的‘聚宝盆’,一夜无事。”

沈万三微微一笑:“昨晚‘聚宝盆’逆流而上八十里,已将二人鬼魂送至飞龙镇的青山龙潭,你就好好过日子吧!”

耿周深深作揖:“多谢道长!”

沈万三道:“送你几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坦然面风云,释怀享太平。”

后来,耿周按照沈万三教给他做事的道理,一切顺其自然,心怀坦荡,生活得很好。正如大家猜想的那样,他娶了张姝儿,生了一大帮儿女,生活得很幸福。

耿周与张姝儿成家后,每年不忘给死去的亲人“烧包”,表达对死者怀念。与其他人家不同的是,每年的中元节,他们都要制作瓜灯,在中元节之夜点燃,然后并肩走在仓坡街上,将瓜灯放到犀牛潭中,让灯顺着潭水远行。

后来,孩子出生了,对瓜灯喜欢得不得了,耿周就给孩子们制作各种镂空图案的瓜灯,让他们在中元节之夜尽情在街上玩闹。其他人家的孩子看见了,也纷纷效仿,于是,每逢中元节之夜,整个平越城里的孩子们都点起了瓜灯,照亮节日的夜空。

中元节玩瓜灯,这个习俗越传越远,现今已传遍了整个黔中大地。

溯说沈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