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南京的文化名片与符号
每个城市都有谈古论今的话题,在这些繁杂的话题中总会有些主角,然而在南京这个城市里,挂在老百姓嘴边最多的就数“沈万三”这个名号了。从某种角度上讲,“沈万三”几乎成了老南京或老金陵的一张地理名片。“富可敌国”这是沈万三当年提出来的,和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实属一意,只有先进了才富有,只有富有才能推动社会之发展。
比尔·盖茨的净资产(据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约792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0.49万亿元;沈万三仅被朱元璋查没的家产就有20亿量白银,折合人民币约1.6万亿元。这样一算,比尔·盖茨的资产只有沈万三资产的30%。可见,沈万三的确为古往今来的世界第一富豪。
在南京老城区中,几乎每一块砖、每条巷子、每个行当都和沈万三有关。你看,南京城墙有三分之一是沈万三资助的,这里还包括“聚宝城”(现为中华门),光这一城堡的牢固就让入侵南京的敌人望而兴叹,付出沉重代价。南京至今还保留着相当长的城墙,城墙早已成为古南京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符号。仔细观望南京的现存城墙,你会大悟,因为主要集中于当年沈万三所修的那段,看来无论建筑质量,还是风水,都属沈万三所修段最佳。
在古代修城墙,尤其是都城战略城墙,那是十分讲究的。元末时朱元璋夺取应天(今南京市),率众人登上南京城西临江的绣球矶山,问起下步如何建国?有儒士朱升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立即采纳,首先高筑墙。高筑墙谈何容易,人倒不是问题,主要是银子哪里来。于是朱元璋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综合统筹。也就是在政治上打击富豪,迫使他们用钱买官买狱,主动掏出大量黄金白银支援国家建设,繁荣都市经济和文化,从而打好军事基础,巩固江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长久的建国之门、建国之道、建国之仓和建国之本。
南京中华门城堡博物馆珍藏的沈万三全身像
明代的南京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城周33.68公里,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前两年,朱元璋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明代南京城墙的修筑从1366年一直延续到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时间,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砖石城。南京城的修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钟山西南麓新筑宫城和改筑南唐以来的金陵城;第二阶段,向北拓宽旧城直到江边;第三阶段,建造聚宝门、三山门、通济门等主要城门,并新筑后湖城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阶段,建造外郭城。
明代洪武三年,沈万三晋见了朱元璋,从此出资帮助朱明王朝营建首都南京。他曾出巨资助建了明城墙正阳门、三山门、通济门和聚宝门等处,以及廊房、街道、桥梁、水关、署邸等。据《明史》介绍,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1部(工部)、3卫(驻军卫所)、5省、28府、118个县,另有3个镇。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余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
随着高筑墙的轰轰烈烈开展,大批富人被当作特殊人才而引进南京,一奉出银两建筑国都,二在未来的首都内进行贸易,三又可扩大修建自己的府地,这可是一个极品市场。此时,沈万三作为商界大佬来到南京,献有龙角、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由于银两出得多,就被朱元璋赏了个“兴国公”,其次子沈茂为广积库提举,三子沈旺被封为户部员外郎。
这一下沈万三开始活跃起来,利用在南京建都的市场机遇大捞一把,以扩展自己的地盘,从中巴结官员以谋下步发展,真可是有钱可使鬼推磨啊。沈万三在南京马道街盖建豪华沈府沈宅,建立网状的商业贸易点,监工城墙的建筑质量进展,以博取皇帝开心和百姓顺心。
当时,全城支援新都的城墙建设,一切给城市建设开绿灯,中心点不折不扣地落在这防御工程上。这样一来,南京的每条大小街巷中都涌现出筑城墙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大规模的城建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气和血液。沈万三作为这座都城的第一承包商,自然少不了他的轶事传闻。
这位江南首富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这些传说中,最为离奇而又十分有趣的便是他的聚宝盆。说是沈万三一天在秦淮河边,看见有人在卖青蛙,他动了善心,便花大价钱买了放生。青蛙入水后,浮在水面,久久不肯离去。他将盛青蛙的瓦盆随手放在门后。晚上,他老婆洗脸,一不小心,头上一根银钗掉入盆中,不一会,满盆银钗。然后夫妻俩将一块白银放入,第二天只见白银满盆。投入黄金,仍是盆满。夫妻对外守口如瓶,不敢透露半点信息,沈万三因此而成为了富豪,当然这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而已,不能当真。
沈万三与聚宝盆的故事,在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明初建筑南京城南门(今中华门)时,砌起即塌,屡次修筑不成,工期一再延误。军师刘伯温便去查探原因,有人说地下有水怪在作祟。有这样一段童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城里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城,头顶聚宝盆跳到城门下,城门肯定建得成。”果然,朱元璋在南门附近找到一位名叫戴鼎城的人,他又向沈万三借聚宝盆,故事到了这里更离奇有趣了。传说,朱元璋向沈万三借盆时,还写了借条,说明第三天五更时归还,但是盆被埋在南门下了,自然无法归还。于是皇帝下令更夫不许打五更,直到今天还有一种说法:南京没有五更天。
又传说是朱元璋要与沈万三掷骰子赌博,以聚宝盆作赌注,沈万三不敢不从。他先掷,一下掷出的6个骰子都出现6点,六六三十六为最大数,不可能再有大数了。他心中暗喜,保住宝盆了。而皇帝表示不服输,他向碗里用力掷出了6粒骰子。当其中5粒骰子都停住在6点上,只有一粒还在不停地转动,皇帝就大声喊道:“7”、“7”。骰子停下来,果然是“7”。皇帝赢了,聚宝门也建成了。
其实这些传说折射的是:古代修筑南京城的军民通过流血流汗的艰苦劳动,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巍峨宏伟的城堡建筑,引得世人的赞叹;也告诉我们600年前的沈万三,是一位爱国商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聚宝门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城门外有一座聚宝山(今称“雨花台”)而得名。聚宝门现名“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气势恢宏,结构复杂,建造坚固,设计巧妙。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内有藏兵洞27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东西两侧马道很宽阔,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经历了600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华门,除木结构毁坏外,砖石结构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规模和巍峨的雄姿,世所罕见,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上看,工事坚固,适宜攻守,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实物资料。
可以这么说,在明时,南京大街小巷的名称都与沈万三有关,沈万三在南京留下了许多许多的遗迹。南京城南马道街是沈万三的住宅,有房屋几百间,同时还有他家的养马处,所以叫马道街。堆草巷是他家堆草料的地方,箍桶巷是他的箍桶匠的住处,白酒坊是他曾在这里开设酒坊,饮虹园是他常在这里设宴饮酒,剪子巷是他家做刀剪的地方。
南京中华门
龙泉巷,此处有一口井,相传朱元璋亲自看望沈万三时路过这里,这口井便从不干涸,井便得名为龙泉井,巷名龙泉巷。扫帚巷是沈家财宅,他被充军云南,临行时家中的金银财宝也跟着飞走。居民用扫帚拍打,捡得银条财宝,故叫扫帚巷。
赛公桥,相传是沈万三的儿媳阿环和公公比赛,拿出私房钱建造而成,因赛过公公所造的一些桥,所以名赛公桥,今天叫赛虹桥。南京负有盛名的玄武湖,当年也是沈万三的后花园。沈万三充军后,这偌大的后花园被没收,成了明朝的皇册库(存放全国的钱粮户册)。
沈万三在南京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可以讲,几乎所有行当他都经营,而且做有声有色。有钱人的嘴是金的,脚是银的,所以沈万三讲的话、做的事,都成了百姓的茶前饭后聊闲之语,有的再次扩大丰富,一下就将实事变成了故事和传说。沈万三和南京城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光一个“赛公桥”就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南京经典的民俗招牌。
再说南京现存的古井,许多都和古代的名人有关,其中为人所熟知的大财主沈万三就在南京留下了六口古井。当时大财主沈万三在南京开了不少染坊、织布厂、当铺,还拥有不少房产。虽然旧日的风光已经不再,可是悠悠的古井依旧留存在街巷角落,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当铺古井留存在金沙井望鹤楼一号大院内,井栏约一米左右,呈六角腰鼓形,上面刻着“安住大吉祥”和“岁在乙酉年”两行字。井栏口有两深一浅三条裂缝,井壁内的青苔积了厚厚的一层。这口井现在还在使用,附近的居民经常用它拖地、洗衣服、洗菜。到了夏天,就用井水冰西瓜,特凉快。
门东马道街路旁有条一百多米长的龙泉巷,龙泉巷内有一口古井,静静地藏在一户人家的墙角里,若没有人指引,外人很难发现这口井。这口井的井栏高仅30厘米,不过据说井深约15米,井口现在已被一块木板盖着,里面布满了青苔,水面离井口约3米。这口井原是沈万三家的,这里的7号原来是沈万三家的织布坊,9号是染布坊,沈万三家就住在马道街对面。后来,沈家没落后就把这里的房子卖给了姓黄的人家。这口井还有个传说,相传当时有根铁链,人们在上面拉,怎么也拉不完,还听到井内传来黄牛的叫声和喘息声,吓得人们再也不敢拉了。
沈家在南京留有六口古井,除了上面所说的两口古井外,在南京尚存的和沈万三有关联的还有四口古井,其中两口分别位于大辉复巷3号和5号,另两口分别位于大常巷的4号和6号。大辉复巷的是六角古井,大常巷的是八角古井。令人惊奇的是,大常巷4号院内的古井还是一口铜底古井。据当地居民说,这里原是一个大宅院,属于沈万三的房产,现在住在大辉复巷5号的人家就是沈万三的后代。经过几百年,当年的东西逐渐成了过去,但古井依然留存,只是多了几许沧桑,似是说不尽历史留给这些古井的故事。
一代江南首富,结局很惨,他一家人被充军发配到云南去了。他有一位弟弟叫沈贵,抄家后便返回了浙江湖州南浔。而留在南京的沈贵的后代,害怕再受牵连,因南京有蒋山(即今紫金山),便指山改蒋姓。现在南京还有许多蒋姓说自己的先祖是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清末南京城南九十九间的富贾驴王“蒋驴子”就自称为万三一脉。
沈万三犯了什么罪?主要原因还是得罪了朱元璋。一是出钱助皇帝修城墙。您想想,至尊天子反倒要向一位商人借钱修城墙,心里能舒坦吗?这不是犯忌吗?二是没有掌握分寸,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富,居然要掏百万两银子犒劳皇帝的军队,朱元璋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怒,使沈万三几乎招来杀身之祸,据说是马皇后说情,才得保住性命。
也有人说,朱元璋出身贫苦,对一些富豪颇有些嫉恨。据说,他写过一首打油诗,诗句是: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及江南富家翁,日高丈五犹堆被。大意是说,我这个皇帝比谁都忙碌辛苦,哪里比得上江南这些有钱富翁,到了太阳多高多高了,他们还在暖和被窝里睡大觉哩!
如果朱皇帝是南京这个地方的霸气和骄傲的话,那么沈富商就是这个地方的牛气和门面。对于南京这个藏龙卧虎的十朝古都来说,除去政坛巨星梁武帝、孙权、洪武帝、洪秀全、孙中山及蒋介石先生的影响外,在民间就当数万三公首屈一指了。
这一切,都是我为什么一根筋地不停滞去研究挖掘沈万三的缘故。最关键的是,南京人几百年来太在乎沈万三了,几乎每个老南京人心中都有“万三”情节。万三公的故事现在是越传、越说、越编、越离奇玄乎了,“万三现象”已成为南京一个新的时尚名片了。历史证明,还是有钱人财大气粗,能立足于人脑之中,翻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