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沈万三的“亲戚”——鲁迅和周恩来
所属图书:《溯说沈万三》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062字

沈万三的“亲戚”——鲁迅和周恩来

为了描绘一个更接近真实历史的沈万三,我再次前往周庄和绍兴,就是这次寻访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文坛巨人鲁迅、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竟然也和沈万三的后人有着同宗之谊。

把鲁迅、周恩来和沈万三联系起来的就是入赘沈万三家的孙女婿周篪,他与鲁迅、周恩来同出于宋明理学宗师周敦颐的后人——周应熙、周应高兄弟。而且在周庄延续沈家香火的周篪的后人与其他各支周氏之间,也有着经常互相过继子嗣的亲密举动。

周庄之名源于周应熙

周氏与沈氏最初结缘就在周庄。

周庄,其实本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因为有座贞丰桥,所以叫作贞丰里。北宋年间有一户周姓人家落户在贞丰里,这家的主人就是周应熙。在各种史籍中,周应熙被称为“周迪功郎”,迪功郎就是他的官名。

根据《史记》记载,周敦熙的家族传到周应熙是第六世。周应熙和夫人都笃信佛教。适逢周家在贞丰里的几年收成都不好,周应熙为祈求上巷保佑就舍宅为寺,并且把家里的田产捐给寺庙作为庙产。说也奇怪,此后贞丰里一直风调雨顺。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周应熙便将贞丰里改名为周庄。从此,周应熙的后代就定居在周庄了。

为了验证这一资料,我特地在南京找到了周敦熙的第三十四氏孙——周柏泉。周柏泉手上有整整两箱共七十四卷的宗谱。大家一聊,才发现彼此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周庄沈万三故居

周篪入赘沈家,后人却不姓沈

周庄得名于周氏,但真正出名却是在沈万三。这个拥有着富可敌国财富的男人在周庄经营多年,以至于直到他被发配云南、家族被清洗后的六百多年后,周庄人依然可以举着“沈万三”的大牌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有人说周庄已经没有沈氏的后人了,我并不这么认为,并找到了沈氏后人留在周庄的铁证——宗谱,说到宗谱线索又不得不回到周庄的创立人周应熙那里。周应熙有一个亲兄弟名叫周应高,周应高成人后把家安在了无锡,《锡山周谱》显示,正是周应高的第十代后人周篪与沈家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周良五之孙周伯瑜之子周篪是一个读书人,游学到了周庄,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位风流才子。沈万三因为自己读书不多,便喜好结交读书人,于是周篪就成了沈家的座上宾,与沈家往来十分密切。这么一来二去,沈万三的孙女就看上了年轻有为的周篪,周篪与沈氏便就这样结下了一段姻缘。因为沈家不愿女儿远嫁他乡,周篪便入赘周庄沈万三家族,成为沈万三的孙女婿。

但是这里却有件很蹊跷的事情。当时沈万三家大业大,而且儿子又多,后继有人,为什么还要招一个外姓的孙女婿呢?即使不考虑这一点,按照入赘的规则,周篪入赘沈家之后,他的后代应该全部姓沈。但事实是,周篪与沈万三孙女所生的孩子都姓周。这不得不让人想到,聪明的沈万三很可能早已预料到巨额财富可能带来杀身之祸,为防万一,必须要给沈家留下后代。其实,沈万三的这一高明的安排早在他还没有被发配到云南之前就发挥了作用,当时沈万三在南京负责协助建造城墙,而在周庄料理生意和家务的就是周篪。

其后,沈万三一家遭遇诸多不测,周篪和家人却几乎没有遭遇到太多的不测。为了纪念沈万三及沈氏的恩情,周篪就给孙子起名叫周思沈。

周篪一家的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周篪的后代到了明代中期更是享受到了极高的政治待遇,一门之内出了多位宰相。这和周篪继承了部分沈家的生意,家底殷实有关。同时,由于沈家一直和世袭云南王沐氏家族有很深的渊源,周篪在政界也很可能得到了沐家的提携。

周氏与沈氏有亲缘关系

由于周篪的关系,周氏与沈氏结下了不解之缘,血缘上,周篪子孙的血管中流淌着沈氏的血脉;而根据古代法理来看,周篪的后代实际上就是沈万三的后代,因为周篪的身份是入赘到沈家的女婿。那么家族远在绍兴的鲁迅、周恩来和沈万三的后裔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把视野放到北宋。周敦颐是第一世,第五世是周亥,周亥则是周应熙和周应高的父亲。周应熙在周庄定居后,又过了四代人,到了第十世周澳的时候,周澳把家迁到了浙江鱼化桥。浙江鱼化桥这一支就是周恩来和鲁迅的共祖。

不过周氏的迁移并没有就此结束。周澳的后代周逸斋又分出了覆盆桥周氏这一支。据在绍兴查到的资料显示,周逸斋在明武宗时迁居到绍兴城内园桥,子孙世代居住于此,鲁迅就出自这一支周氏。周恩来家的谱系则是从周澳重孙周茂开始的,属于绍兴鱼化桥支保佑桥分支。

因此,周恩来和鲁迅确实是沈氏的远房亲戚,周恩来为周敦熙三十二代孙,鲁迅则为周敦熙的三十一代孙。这一点,周恩来本人以及鲁迅的家人也都是承认的。有资料显示:1952年,周恩来曾经对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说:“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哩。”1969年,周恩来对周建人(鲁迅的弟弟)说:“我已查过,你是绍兴周氏二十世孙,我是绍兴周氏二十一世孙,你是我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哩!”

周庄沈万三塚墓

这些证据都表明周恩来、鲁迅的祖辈与入赘到沈万三家的周篪有着亲缘关系。而且在浙江、周庄等地查询宗谱时发现,周应熙和周应高这两支在过去的六百多年中经常又互相过继,其中的亲缘关系可能更加接近。

不过,中国的历史这么悠久,源远流长的不同姓氏家族之间的交叉和结缘其实是非常普通的现象,如果资料完整的话,我们每一个人说不定都可以找到大名鼎鼎的亲缘亲戚呢!

溯说沈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