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沈万三南京留念处
所属图书:《溯说沈万三》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1680字

沈万三南京留念处

从周庄走出的沈万三满身披金挂银,他踌躇满志地来到京城,无偿奉献自己的积蓄,以保明室江山。然而一纸皇文迫使他背井离乡,从此沈万三的行踪成了一个谜。

    金泰年,他的后人来了。

    他们来寻找祖先的足迹……

    他们带着遗失的传说……

    他们还穿着600年前的明代服饰……

南京明城墙的存在,足以让南京人自豪于今,随着城墙的名利价值升位,沈万三这位明时中国首富,越来越被今人刮目相看。因为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墙,世界最大的城门都是沈万三花巨资修建的。南京明城墙是沈万三600年前的投资,现今南京城门保留下来的城墙大都为沈万三修筑的三分之一段。

沈万三在南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段城墙,他在南京的足迹遍布马道街、箍桶巷、木匠营、白酒坊、龙泉巷、扫帚巷、中华门、赛虹桥、六口古井……

明朝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些建筑遗迹。马道街9号院内挂着一块秦淮区政府立于1984年的“沈万三故居”文保单位牌子,5号的小西湖幼儿园也是老沈家的后花园。

沈万三在南京有许多留念处。

箍桶巷

位于武定桥东南,南起马道街,北至长乐路,相传为明初富商沈万三的箍桶匠居住处。

木匠营

位于长乐路东段南侧,南起马道街,北至饮虹园。箍桶匠们所用的木材、木料几乎都由住在附近的木匠来加工。

马道街

位于长乐路南侧,东起小心桥东街,西至大油坊巷。传此地原来为沈万三养马的地方。

白酒坊

在市第一医院后面,信府河与军师巷之间,民间传说其为沈万三私家酿酒的作场。

沈万三马道街老房宅

龙泉巷

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此巷曾有一井,朱元璋看望沈万三,过此巷后,井从此不干涸,故名龙泉,巷以此得名。

扫帚巷

得名也与沈万三有关,传明代沈万三充军,钱也跟他飞了,巷中的人们便用扫帚把钱扫回,故名“扫帚巷”。

中华门

明代称“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当时沈万三为建城大大出了血,拿出筑墙费用的三分之一和有名的“聚宝盆”,以镇妖筑城,所以当时城门名为聚宝门。

赛虹桥

位于集庆门西南长虹路上,跨秦淮河支流。为了监督公公造桥的质量和防止官员在验收时找岔子,沈万三的儿媳妇就采取激将法,和公公提出比赛筑桥。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日夜施工,抢在沈万三承诺的完工日期之前,把桥修成,而且质量也要好于公公所造的桥。所以老百姓都称它为“赛公桥”,后改称赛虹桥。

六口古井

沈家在南京留有六口古井,分别位于金沙井望鹤楼一号大院内、门东马道街路旁的龙泉巷、大辉复巷3号和5号、大常巷的4号和6号。

堆草巷

沈万三故居西侧旧名翔鹰庙,相传为沈家猪、马、牛、羊的堆草饲料场。

宰猪巷

故居北侧曾名何家苑,为沈家宰猪场。

油坊巷

离马道街不远,沿秦淮河一侧的巷子里沈家有个至亲(王姓)开了一个榨油作坊,并经常将榨油的油料经南门(中华门)销往外地,因为沾着沈家名声的光,这条街巷也就被叫成油坊巷了。

中华门城堡

由沈万三修筑,旁边是新建的“沈万三故居”。

……

沈万三在南京的民间传说很多,大都和金钱有关,相传朱元璋在金陵定都后为抢占沈万三的聚宝盆,特地赏赐沈万三一枚刻有“洪武金钱”四个小字的铜钱。于是沈万三就拔了几根鸡毛,用布套住铜钱,做了个毽子来踢,并传给了子孙以记“皇恩”,于是后来就有人用古钱来做毽子的底盘,而且一边踢毛毽,一边唱民谣:如虎踞,如龙盘,沈家出钱猪(朱)修圈。道出了百姓借沈万三骂朱元璋修城墙的苦愁。

沈万三把整个南京城墙造成仿若朱元璋丑脸的形状,沈万三筑城墙还犒劳三军,发放银两,真是“富可敌国”。疑病深重的朱元璋皇帝把沈万三的掘金之路连贯一串,发现不得了。沈宅住的是马道街,前有木匠营,后有箍桶巷……木匠成营岂不反了,箍桶巷成了“鼓动”巷,中间还有一条“马到成功”街。

朱皇帝一声令下,发配沈万三到云南,并对沈氏家族进行了三次满门抄斩。全家只有次子沈茂、四子沈春鸿、五子沈香保三支香火逃脱掉,在沐英大将的庇护下,深藏于云贵高原大山之中,才得有今天贵州天龙屯堡的沈氏后人。

沈万三一生从贫穷到首富,直至客死他乡,是奋斗、辉煌、衰落的一条荆棘之路,充满神奇、惊险和悲哀。但是,他的言行给社会和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警钟。“万三精神”、“万三经济”还将传扬下去,铭记人心。

溯说沈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