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国兴政为民
所属图书:《黔北名镇鸭溪》 出版日期:2013-09-01 文章字数:1163字

国兴政为民

街道改造

“阴暗的天空看不出一点儿生气,狭窄的街道,沿街蹲两排低矮的屋檐,仿佛破旧的草帽,遮不住风,挡不住雨,裸露的排水沟冒着肮脏的气泡……”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鸭溪居民申志丹对当时镇容的记叙。

我多年的感受是:从江南小镇裁来的粉墙黛瓦渐逝,杂色倦目的平顶房错落无致地挤在马路两边;马路多年失修,烂泥、坑畦积水是它的表象;一街闷浊、处处污秽是路人的同感;居民更是苦不堪言,只怕不出门,出门便是一脚泥;要是在街边没及时躲过来往车辆,必是被溅半身泥水。更糟的是,街道两旁的排污沟早己淤塞,污水在一家家的门前冒出,那一股股扑鼻的味不亚于无人打扫的厕所的秽气,呼吸者居然无所谓,倒不是这气味刺鼻不够,皆缘久闻而不觉其臭。

改变这一窘况的,是于1994年来鸭溪就仼镇的一、二把手的张六大、王淑君两位领导。

张、王两位领导一到任,即把街道改造纳入镇里主要工作,并为争取改造资金而奔走于贵阳、遵义。之前,尽管鸭溪街道成为省内最烂道路已多次见报,一街居民、来往行人、过境车辆意见很大,可谓怨声载道。政府领导也想改善路况,但由于不得法,难以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张、王两位可谓干才,注重人脉又善于把握政策和机遇,莅任不到半年就争取到省地交通部门的专项资金。在街道改造施工中又亲抓实干,以致不到一年,在尽力拓宽街道的前提下,将排水沟、车道、人行道规整一新。

这是周西成1928年开通鸭溪公路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街道改造,第一次将碎石路面改成水泥路面,这才使鸭溪居民在这十多年里有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生活大环境。

让数万人的居住大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雷家坡森林公园的建成

据我所知,从1958年起,雷家坡就是鸭溪镇各部门每年植树造林的首造地。但40年过去,雷家坡成为“植树造零”的标志。光颓颓的油沙坡每年春夏一到,一场大雨必将一湾油沙冲到街道上,严重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地危及鸭溪居民的正常生活。1998年,镇党委书记王淑君、镇长辛富权二位领导抓住退耕还林这一良机,将雷家坡到水源这十来个山头划作退耕还林区。三年后,雷家坡至水源一带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其时,王、辛两位领导就提出将雷家坡建成森林公园,为此发动全镇公职人员和工商大户捐款,买来优质树苗,补贴农户,为雷家坡森林公园创下了先决条件,鸭溪镇才开始有了四季常绿的一面青山。

2011年,时任镇党委书记的罗明乾、镇长方祖发二位领导又筹集资金几百万元在雷家坡林区内修健生路、休闲亭及群众娱乐广场等设施。方祖发任镇党委书记、张文东任镇长后,继之完善雷家坡森林公园的建设。

如今,不分春夏秋冬,雷家坡森林公园已成为鸭溪镇常住居民健身、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成为鸭溪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鸭溪镇的居民于是享受到城市级休闲场所,自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多年作为,更见每一任领导心怀为民造福的意识和措举。

黔北名镇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