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鸭溪凉粉
所属图书:《黔北名镇鸭溪》 出版日期:2013-09-01 文章字数:1404字

鸭溪凉粉

鸭溪凉粉如今已是上中央电视台的贵州名小吃。它作为大众喜爱的寻常小吃,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因徐大孃这位百岁老人才仙逝没几年。她还是姑娘时,已成为家中卖凉粉的一把好手,皆缘娘家世代以凉粉为业。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来拍摄“徐大孃”凉粉,有人对主持人朱轶说,这凉粉的调料里放鸡精是凉粉的唯一不地道。我说,那是你吃的凉粉就不是地道的鸭溪凉粉,鸡精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徐大孃己百岁开外。

鸭溪凉粉分白凉粉和黄凉粉,用清水捣制的叫白凉粉,用黄粉捣制的叫黄凉粉,皆用豌豆为主要原料,要得凉粉的颜色佳韧性好,得用白豌豆,要想成本低一点,可在白豌豆里掺少量菜豌豆,但掺了菜豌豆的凉粉在韧性和颜色上都要差次一点,在讲究的吃货那里难掩“一分钱只半分货”之弊。

在鸭溪凉粉中,近几十年赢得遵义城头、县城南白和本地美食者青睐的,是范家凉粉。范家凉粉最为奥妙的是红油辣椒带奇香,风豆豉酱味咸淳厚。对于范家凉粉调料里的奇香,县技术质检局原以为是调料制作时放了罂粟壳,于是私下抽样化验,结果无此物,足见范家凉粉调料奇香的健康和风味之神秘。范家凉粉的另一特色是凉粉和调料的黏和度格外强,过夜不僵硬。难能可贵的,范家凉粉为保持这些特色,至今在凉粉捣制、调料制作上仍是自家人亲自劳作。范家凉粉就因这份风味坚持,这份德艺守望,承传自在其中。范家凉粉所以这几十年一直在马家巷子制作、销售,大有好凉粉不怕巷子深的景象。许多人说,这家人的经营思想和技术一样保守十分,不敢像徐大孃那样放开手脚来大干。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岂敢妄定!更不要说笔者至今对这些持艺人未接触过。蔺世忠老兄知我要写凉粉的风味,欲介绍认识,笔者只想凭着对鸭溪凉粉吃了五十多年的感觉和寻常了解来写,谢绝了。

在今天这个凡“食”少不了化工食品添加剂的世界上,鸭溪凉粉作为一道风味小吃,其风味之绝妙和可贵表现在拒绝、忌用味精、鸡精、酱油等现代化工食品添加剂,凉粉调料里凡是用了味精、鸡精、酱油等食品添加剂的,必将凉粉的辣香味全然败去,恰如冰粉里用糖精代蔗糖——味不经品。所以,我看到外地凉粉调料里少不了味精、鸡精、酱油,就大倒胃口,提不起筷子。

凡小吃,贵在风味别具一格,调料多为一绝。

《千年古县遵义·鸭溪凉粉》篇说:“如今在市里卖的鸭溪凉粉,根据顾客的需要,增加了粗油辣椒和葱两种佐料,这也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步吧。”窃以为,这既非顾客的需要,也不是市场化条件下的进步,无非是卖凉粉的不懂鸭溪凉粉的奥妙和风味守成,不知“粗油辣椒”与凉粉难黏和,黏和度差了,入口必然少味道。用葱更是抢了辣香味。我们说细微之处见品味,市里所谓的鸭溪凉粉也就在这点细微处不够品味。

鸭溪凉粉的调料是蒜水、风豆豉酱和红油辣椒,这三种凉粉调料皆各卖家自制各有绝招,凉粉的辣香味就因蒜水、风豆豉酱、红油辣椒拌合而生,所以能让食客颇感香辣爽口。说鸭溪凉粉有奇香更出色,乃在鸭溪凉粉有和田玉的晶莹,象牙色的温润,与蒜水、风豆豉酱和红油辣椒调之,更见相思豆一般的朱妍沫伴。色如是,香如斯,味别具,自当博得食客的长年偏好。这里,我们说细微之处见品味,细品的不单是凉粉够不够品味,还有食客够不够品味。

谁说不是贡品?毛主席长征时在鸭溪驻了一两个月,这位辣食偏好者,对辣香爽口的鸭溪凉粉岂有不品、不尝、不好吃?当然,鸭溪凉粉走俏,靠的不是进贡一路。从来就是大众爱吃又吃得起的小吃,酒仙可下酒又可充饥的美食。

本具一方特色,永叫食者珍爱。

黔北名镇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