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白岩沟敌机轰炸红军惨案遗址
所属图书:《黔北名镇鸭溪》 出版日期:2013-09-01 文章字数:1162字

白岩沟敌机轰炸红军惨案遗址

白岩沟,在鸭溪镇西北4公里,是从鸭溪通往金竹、花茂的要道。由莲花寺年汪水上宽阔的坝子,沿小河向上游进发,至母猪堰,便进入白岩沟,这一带小河为弦、山弯为弓,山梁环拥,沟狭路陡,越进越窄,状若口袋。河左面山弯,耸峙着一匹磊白岩,岩上有洞,岩下散居着几户农家,树林、竹丛掩映,红军长征路上国民党飞机轰炸红军的白岩沟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1935年2月27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再克娄山,重返遵义,在著名的“遵义战役”中,歼敌两整师又八个团,给予围追、堵截的国民党中央军韩汉英、唐云山师沉痛打击,纵队司令官吴奇伟落荒而逃,率残部仓皇逃过乌江,只身回到贵阳。黔军军长王家烈所部兵力折损过半,收容残兵败退黔西,自请国民党处分。3月2日,蒋介石飞临重庆督战,电令川、滇、黔、湘军严密布防,合围固守,无手令不得“擅自进退”。3月6日,总指挥薛岳电令“各军分途围剿”集结在遵义鸭溪一带的红军主力。被红军打怕了的国民党军地面部队“失利”后,在各自防线固守,不敢轻举妄动。3月6日,红军主力从鸭溪往枫香、长干山一带运动,寻求战机歼灭敌人,蒋介石每天派多架次的飞机尾随,侦察红军行踪,并投弹轰炸,空中骚扰袭击红军。3月7日凌晨,红一军团卫生部从鸭溪水流岩向花茂行军,护卫着伤病员在山间小道上攀登,上午10时许,部队进入白岩沟,一架敌机从遵义方向飞来,发现骡马,直扑过来;红军立即疏散隐蔽,将伤病员藏在一片柏树林中,随军的骡马辎重来不及转移,草草隐伏在母猪堰上。这时,飞机已从低空飞临白岩沟,在几百米方圆内一连串丢下7颗炸弹,一颗落在沟口母猪堰溪中,一颗掉在沙坡上;一颗在沟边爆炸,红军牺牲一人,重伤4人;其余4颗在白岩沟山边的岩脚爆炸,当即炸死红军50多人,重伤40多人,轻伤80余人。

据目击者回忆,敌机轰炸现场惨不忍睹,烈士的骨肉、独臂、断腿、内脏,遍地都是,树梢头、竹枝上粘连着皮肉、糊满鲜血,溪沟中,烈士殷红的血汇成红流,红军和附近闻讯赶来的干人群众含泪收拾烈士的遗体,安置伤员,抢救重伤员,白岩沟的杨尚文将伤员安置在他家,亲自服侍治疗养伤。当日中午,红军卫生部领导到白岩沟看望重伤员,决定把重伤员留在当地老百姓家,发给生活费治疗,轻伤员随军前进。

留下的重伤员被鸭溪土豪肖前觉带国民党兵和乡丁残害,受尽非人折磨,有的被残杀,有的伤重牺牲,其中带着伤残活到解放的只有刘元兴、廖仕义、钟文泮、刘凤山、杨全泽、刘有顺等少数幸存者,靠讨饭或给人帮工,在当地群众帮助下熬到遵义解放。1984年,县委党史办公室邀请县境内健在的红军战士开座谈会,廖仕义、钟文泮、刘凤山回顾了白岩沟惨案血迹斑斑的历史。

在白岩沟红军烈士遇难遗址,散埋着红军烈士的遗骨;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流传着红军的故事。白岩沟,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悲壮的一页。

黔北名镇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