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谈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中神秘的水族苏宁喜节
所属图书:《贵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发展》 出版日期:2015-05-01 文章字数:2636字

谈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中神秘的水族苏宁喜节

水族是一个神秘的古老民族。水族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古老文字——水书,被人们誉为“天书”。水族人口较少,不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范围广,水族在贵州境内主要分布在黔南的东南面,集中在都柳江上游三都境内和独山、荔波的部分村寨。

一、水族苏宁喜节的来历

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水族村寨突然瘟疫降临,疾病蔓延一年零四十九天,当时民间神医亦均无术,婴儿死亡尤多,在水族部落中几乎听不到娃娃的欢笑声。天神发现后,把世间遭遇如此灾难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当天即派遣生母娘娘 [1] 下凡,消除瘟疫,还给人间送来子嗣,拯救了人间,使水族部落又兴旺起来。为纪念生母娘娘的恩德,水族村寨便将她们下凡的那天 [2] 设为供奉之日,并相沿而成水族民俗节日,当地汉族人称之为“娘娘节”。过节时,各个村寨要设祭祀之所,主席敬祀生母“尼杭” [3] ,亦称“敬牙希登” [4] ,副席供野鬼“牙却” [5] 。节日那天,全寨的儿童提着特制的小竹篼,成群结队挨家逐户去讨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熟鸡蛋(染红)、煮熟的肉片,家家户户热情接待他们,让他们尽情欢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插在祭祀长桌边的墙上。节日中,水族妇女也非常受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持,家务等其他琐事由男人去操办。水族苏宁喜节是祈祷妇女和儿童平安幸福的节日,后来人们称之为水族的“妇幼节”。

节日那天正是水历四月丑日,水族把“四月”叫做“宁喜”,“丑日”叫做“苏”,按照水语语音顺序,先读日后读月,所以水语叫做“苏宁喜节”。

二、水族苏宁喜节什么时候举办

要想知道水族苏宁喜节什么时候举办,先得初步了解水族的历法——水历。

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元代以后,水历吸收了阴阳合历的概念,并增加了天干地支和五行。水历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有3个月,12个月为一年,与农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月的安排上,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共354天,比回归年少11天,因而采用19年置7闰的方法弥补所少的天数,闰月一般置于水历九月(农历五月)之后十月之前。在纪年上,把六十甲子与水族二十八宿、日月、五行相配以纪元,每六十甲子为一元,共分为七元。第一元从虚宿开始算,到第七元,六十甲子与水族二十八宿、日月、五行相配完毕,共420年。又从虚宿开始,周而复始。水历建月于戌,与秦历建亥颇为相似,即以农历九月为岁首,戌月又称为端月,是水族传统年节——端节 [6] 的起始之月。水书中的星宿本、时象本和遁掌本就是直接用水历来记载天文气象,并计算星宿十二宫的。

水族苏宁喜节在每年水历四月(农历十二月)初三至十五日的丑日举办。

三、水族苏宁喜节在哪里举办

水族节日较多,有苏宁喜节、端节、卯节、荐节、敬霞节等。最初,水族依照自己的水历,以时间先后顺序,各种节日不分主次,分别在一年中依次举办,水族各地人民同天普庆。后来,为了多交流感情,通过谈劳动、说丰收、道婚事等等交流活动加深友谊,水族祖先“陆铎公” [7] 把节日按地域划分来举办,端节为独山套头 [8] 及三都拉佑、水龙、中和、三洞、廷牌、塘州等地主节日,卯节为三都九阡、荔波甲良主节日,荐节为廷牌夹耐、塘州龙角主节日,敬霞节为三都都江及荔波、独山等地主节日。苏宁喜节是三都周覃和勇村的吴姓水族人民的年节,而其他水族地区普遍供祭,把它作为一般节日相待。

四、水族苏宁喜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节日当天,家家都在堂屋神龛下摆设“希登” [9] 为祭祀的供桌,男女老少穿着新装,带着喜悦的心情过节。妇女们用彩纸剪成纸人,缠绕竹条彩纸,插于供桌旁。还要包尖粽子、蒸糯米饭、打豆腐、煮鸡蛋、系巴茅草。男人们杀猪、杀鸡、杀鸭等等。村村寨寨忙忙碌碌,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整个水族的各个“小部落”(村村寨寨)热闹非凡。所有祭品都摆放在供桌上,猪肉、鸡、鸭、鱼、豆腐、染色鸡蛋、染色糯米饭、米酒、甜酒、糖果等,十分丰盛。祭祀仪式由家中年纪最大的女主人主持,烧香拜神,求神保佑,有的人家还要请鬼师或巫婆到家里念咒经,以驱邪除恶,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有趣的是过苏宁喜节时,村童挨家挨户讨吉祥礼品活动。全寨孩子,个个手提一个特制的小竹篼,手拉着手,唱着儿歌欢快地到各家各户去乞讨“能带来健康、幸福的礼品”——吉祥礼品(年饭)。

孩子们欢天喜地唱着歌儿无论走到哪一家,主人都热情接待这些小天使,给每个孩子分一块已煮熟的猪肉、一块豆腐、一团糯米饭、几个糖果,有的还要分发红色鸡蛋。小竹篼装满了,孩子们便送回家,然后再呼朋引伴,继续去讨吉祥礼品,直至走遍全寨每户人家为止。全寨上下到处都听到孩子们欢乐的歌声、笑声,吉祥礼品给孩子们带来健康和幸福。

新中国成立之后,水族人与全国人民关系更加密切,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族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富裕,政府对民族文化建设也日益关心,每逢苏宁喜节政府专门划拨一定资金作为节日经费,鼓励水族人民举办更丰富、更热闹的传统节日,开展更多更好的活动。如斗牛、赛马、登山、“下水田捉猪”“背老婆赶鸭子过河”等等活动,这些体现民众文化生活的活动民众都非常喜欢,自然成为了水族苏宁喜节新增的节日活动。水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如今每逢苏宁喜节,水族人广邀四海嘉宾过佳节,节日气氛非常浓厚。

五、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就等于这个民族失去了灵魂。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结晶。水族有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苏宁喜节、端节、卯节、荐节、敬霞节等,其中苏宁喜节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唯一被称为“妇幼节”,其传统节日活动也极具特殊性。民族传统节日是我国劳动人民可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携手共建,做好保护和传承,使民族传统文化永远活在人间。


[1] 生母娘娘:指仙女,水语叫做“牙花散”“牙花离”“牙花隆”“牙花术”。

[2] 那天:指水历四月(农历十二月)丑日。

[3] 尼杭:水语读音,指样样都精通的天上的仙女。

[4] 敬牙希登:水语读音,意思同“尼杭”。

[5] 牙却:水语读音,是水族对鬼的一种称呼。

[6] 端节:是水族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7] 陆铎公:传说是水族祖先,名叫陆铎,是水书的创建者。

[8] 套头:地名。

[9] 希登:水语读音,供祭祀品用的长条桌。

贵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