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刘丹
所属图书:《贵人善行:百名“最美贵州人”》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842字

刘丹

不怕艰难 展翅飞翔

重细节 逆思维

多年来,刘丹每年发稿量都在三百篇以上,一批稿件被报社评为好稿,排名多次名列前茅。

2012年,刘丹采写的报道《误会很美丽 爱心无地域》就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当初,发布这条求助信息的微博网友称“孩子在省人民医院14楼”,使得贵阳不少好心人赶去探望、捐助却扑了空,事实是这个“省医”是在成都。当刘丹赶到医院的时候,也遭遇“摆乌龙”,开始也想一走了之,仔细一想,这也是个不错的题材,一个偶然误会,见证了贵州网友热忱之心与真诚祝福之意,写出来肯定能打动人。

刘丹就这么把思维一转,笔下一篇通讯诞生了,这条稿子也获得贵州商报月评一等奖。

不畏困难 迎难而上

采访、写稿除了要动脑子,还要有一股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气魄。刘丹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也摸索出四字定律:吃苦是福。

今年1月份,贵阳小关附近一工地晚上失火。刘丹接到通知时,已经是夜晚11点半,心里还真有些害怕,但她还是毅然拿着包出了门。虽然采访完回家已是凌晨1点,但仍然兴奋地连夜把稿子写了出来。

刘丹采访的许多新闻,现场情景都很恐惧,如车祸、跳楼等。既有血肉模糊的场景,又有不忍目睹的惨状。作为一个年轻的女记者,尽管内心惧怕,但还是坚持一线采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够准确报道。

多年来,刘丹不断磨炼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获得了诸多殊荣:《水果箱里灌水泥 增加重量三四斤》被评为2010年“贵州新闻奖”二等奖。同年,她参与采写的系列报道《3名贵州志愿者砸开逃生通道救人》被评为“贵州新闻奖”一等奖;2011年参与采写的系列报道《“盐荒”?荒唐!》被评为“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刘丹始终认为记者的责任是冷静地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地进行梳理,即使是危险的场景、有威胁的暗访也在所不辞。因为心中有梦想,就会不怕艰难,展翅飞翔。

采访时,刘丹(左)追问细节,认真倾听

贵人善行:百名“最美贵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