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
杜斌与两个“儿子”的故事
被拐的孩子叫他“爸爸”
杜斌与两名被拐孩子的渊源,还得追溯到十年前。处于乌蒙山腹地的威宁,是当时贵州有名的贫困县,同时也是拐卖儿童案件高发的地带。
2003年9月,杜斌和战友一次性解救被拐儿童13名,其他儿童都被家人领走了,还有两个孩子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面对两个无辜的孩子,家境并不宽裕的杜斌,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他说:“刚好我家孩子的年龄与他们差不多。带一个孩子是带,带两个也是带。”
夫妻俩让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杜斌夫妇的辛苦付出,得到了两个孩子的真情回报,他们都亲切地称呼杜斌夫妇“爸爸”、“妈妈”。
三个月后,随着拐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归案,杜斌和战友们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的亲人。
十年呵护无怨无悔
送走两个孩子后,杜斌在心里暗自下决心要继续照顾他们。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杜斌默默地付出,实现了这个不为人知的承诺。
杜斌(右一)看望明明一家
两个孩子家里没米了,杜斌送去;天气冷了,杜斌给两个孩子送衣服;下雨了路难走,杜斌给孩子们送去雨鞋;逢年过节,杜斌家里买什么,都会为两个家庭捎带上一份。
风里来,雨里去,一眨眼十年的时光悄然过去了。如今,两个孩子即将小学毕业,从当初的嗷嗷待哺,长成了两个懂事的“小大人”。
家人的理解是最大的动力
“你反对过杜斌的做法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杜斌的妻子陈素梅真诚地说:“刚开始是不太愿意的,因为当时两个娃娃太小,而且孩子的亲人在哪里,根本不知道。”
“不过时间长点以后,慢慢就习惯了,特别是听到孩子喊‘爸爸’、‘妈妈’的时候,心里特高兴。”陈素梅坦言,这么多年来,她已习惯了杜斌对两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帮助和牵挂。
杜斌与两个“儿子”的故事,许多媒体都做过报道,面对媒体的采访,腼腆的他总是说:“这个其实没什么,遇到这样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会这样选择,何况我是一名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