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16 项目文件的形成
所属图书:《都市里的村庄:镇山》 出版日期:2015-08-01 文章字数:3052字

16 项目文件的形成

自1998年10月梭戛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以后,镇山等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设步伐加快。挪方对于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产生了极大的热情。1999年初,苏东海先生代表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国际开发合作署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贵州省文化遗产活动的意向书》。

1999年3月16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先生同挪威环境大臣古露·弗耶兰格女士在北京就中挪文化合作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问题举行会晤,参加这次会晤的还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中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挪威环境部文化遗产司司长达格·梅克勒布斯特、挪威驻华大使白山、挪威驻华大使环境参赞马蒂森。

同年3月17日,挪威环境大臣古露·弗耶兰格女士一行考察镇山,次日与贵州省副省长龙超云举行会谈。这次会谈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古露·弗耶兰格女士明确表示,镇山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将列为中挪文化合作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第二阶段(1999~2001年)计划,挪方无偿援助该项目经费150万挪威克朗。同时,中方按1∶1的比例作出配套该项目的承诺。挪方要求在1999年的10月能收到中方关于镇山项目资金承诺的文件。

中挪双方对镇山生态博物馆项目文件的形成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年8月,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受挪威政府有关方面的指派,再次赴梭戛、镇山进行考察,陪同前往的有中国博物馆学会安来顺先生,我全程陪同了这次考察活动。

此次来贵州考察有两项任务:一是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指派安来顺先生赴挪威,与约翰·杰斯特龙先生共同完成《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第二阶段)》文本的起草工作。镇山生态博物馆的立项建设必须建立在梭戛生态博物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包括梭戛村民对生态博物馆的理解和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梭戛生态博物馆建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梭戛生态博物馆建立后与当地旅游发展的关系等,这些都成为第二阶段文本形成的重要内容;二是贵州方面对项目的批复和配套资金的承诺,这是第二阶段文本形成的重要依据。

这次的考察活动对镇山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至关重要,苏东海先生借这次考察活动之机特地从北京飞抵贵阳,与贵州省副省长龙超云女士座谈,商量贵州方面办理项目文件和配套资金等问题。

苏东海先生说,第二阶段项目经费预算在资金分配上,北京、贵州包括挪威在内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个预算仅是一个初步的预算,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请安来顺先生到挪威完成项目文本,之后,在中挪双方认可的条件下,正式签署文件。

当苏东海先生提到关于贵州省对第二阶段生态博物馆的经费配套问题时,龙超云副省长明确表示:涉及贵州方面的经费,如贵阳、六盘水、六枝、花溪等地的配套经费应该没有问题,这些经费一定确保到位。贵州生态博物馆的每一个项目,包括第二期项目都要确保成功。

苏东海先生当即对龙超云副省长的表态非常满意,他认为:龙超云副省长传达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她个人对该项目作出的决策和措施,是非常有远见的,是非常有力量的。

同年8月上旬,由贵州省文化厅向省人民政府呈请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第二阶段建设资金安排请示》获得了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批准。黔府函(1999)194号文件: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设是我国与挪威王国的文化合作项目,该馆群的建设,对促进我省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贵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意配套150万元馆群建设经费,其中,省人民政府90万元,六盘水市政府15万元,贵阳市政府30万元,花溪区政府8万元,六枝特区政府7万元。以上资金均于今年(1999年)到位,主要用于完善梭戛生态博物馆、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锦屏县隆里镇(汉族)生态博物馆以及黎平县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建设。

洋槐树下的石板房

同年8月10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关于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第二阶段(1999~2001年)工作报告。批文:经研究,我局决定在1999~2001年度内提供人民币60万元整,支持贵州生态博物馆群项目第二阶段工作的实施并作为梭戛生态博物馆进一步完善,贵阳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以及锦屏隆里古城和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规划的部分资金,此款项将按年度从我局预算中划拨。此外,我局将同时提供本项目管理所需帮助。至此,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第二阶段项目中方的配套资金已安排到位。

同年10月上旬,贵州省文化厅收到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安来顺先生寄来的《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第二阶段)项目文本,对镇山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规划作了5项安排:①资料信息中心土地征购,所用土地的征购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提供资金,总占地面积为5328平方米。这同时也意味着资料信息中心的选址已经确定。②资料信息中心规划的首要出发点是借鉴梭戛的经验,同时考虑到镇山布依族村寨的位置及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规划工作将包括建筑设计、实地考察和组织展览。③资料信息中心的建设目前的预算将包括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出及公共使用面积500平方米以及计算机、安全设备,资料信息中心的防火设备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④镇山村的保护和修复,1995年镇山已被列为历史遗产保护村寨,所以一些初步的保护工作已经完成,然而,布依族的传统民居及古屯堡仍需修缮和修复。⑤研究、调查和评估等,包括镇山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调查,布依族文化实地研究工作,环境测评与改善,同时还将启动口碑历史的调查登记工作。上述5点,基本框定了镇山生态博物馆的工作内容和原则。

1999年下半年,贵州省文化厅向省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申请建立镇山等三座生态博物馆的请示》,于同年12月9日获得了批复。黔府(1999)286号批复:你厅《关于申请建立镇山等三座生态博物馆的请示》[黔文物(1999)43号]收悉,经研究,同意在花溪区镇山村、锦屏县隆里镇、黎平县堂安寨分别建立贵州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贵州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建馆具体事宜,请有关部门联系办理。

镇山新路

同年年底,贵州生态博物馆实施小组起草了一份《中国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交给北京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苏东海先生批准执行。《方案》在建馆的目的意义中说:“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使镇山布依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得以长期保护,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仍较好地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面貌,为民族文化生态与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提供有益的经验,为研究民族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生态博物馆学等建立基地。”《方案》就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组织机构”“经费管理”“工作安排”等作了说明,在“组织机构”中强调成立以花溪区人民政府分管文化的副区长为组长的实施小组,该小组的任务是承担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运作,落实资料信息中心的建设用地,落实对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的修复和加固。对于经费管理问题,要求在花溪区文体广电局建立生态博物馆专项账户,来自各渠道的经费均打入专项账户,项目经费的使用必须作出预算,项目专项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决算和年终审计制度,任何人不得挪用或截留专项经费,否则将停止对该项目的拨款。工作安排提出了3点:①要求在2000年6月30日前完成镇山村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可分为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传统农业耕作区、协调发展区。②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资料信息中心的用地征用手续。③完成资料信息中心的建筑设计,务必在2000年7月送北京领导小组审批。至此,镇山生态博物馆项目的启动工作已全部完成。

都市里的村庄: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