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夏日的“镇山湖”
“镇山湖”的源头在天河潭芦狄河,流经镇山,再流到花溪,成为花溪公园中著名的水景。1958年,在镇山东南方前4公里处拦腰筑了一个“花溪水库”,此后,镇山村脚下的小河成了一汪平湖,这就是“镇山湖”。但是镇山村的村民和花溪境内的人没有谁称其“镇山湖”,而是通称花溪水库。然而“镇山湖”只是花溪水库中段的一部分水域,不能涵盖整个花溪水库,于是我便为这一段水域取名“镇山湖”。
“镇山湖”又被来镇山考察的专家誉为贵阳郊区的“镜泊湖”,当然它是没有办法去跟真正的镜泊湖相比的。镜泊湖是第四纪中晚期因火山爆发,岩浆堵塞了牡丹江河道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仅湖面就长达50多公里。专家之所以将“镇山湖”誉为镜泊湖,是因为“镇山湖”像镜泊湖一样美。
“镇山湖”向东南直抵花溪水库大坝,有4公里的水面,两岸是悬崖峭壁,形成一道峡谷风光;向西北方向延伸可达风景区天河潭,天河潭是贵阳境内著名的集山、水、洞、明河、暗道、绝壁、峡谷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单说“镇山湖”这里的景致,它是花溪水库中段最宽的水面,从镇山到对岸的李村的水面约有300米;往东南方向,水面一直延伸到峡谷的尽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清澈的湖水,有风时碧波荡漾,无风时水平如镜,人处在这山水之间,心里像水一样的平静,一切烦恼都被清澈的湖水净化了。
在距镇山村东南方约300米处有一座从水面露出来的半边山,山势雄奇,临水面如刀劈斧剁一般,留下斑驳的绝壁,十分险峻;后山较为平缓,整个山形酷似卧在水中的一只海龟,是镇山村的重要景点。半边山成了镇山村的象征,凡是到镇山来的人都要来到湖边,以半边山为背景留影。人们常说“无水不成景”,其实离开山也不成景,有山有水才是好景。半边山因为有了“镇山湖”才能倒映其间,变得更加妩媚动人。
到了夏天,“镇山湖”成了避暑的乐园。水码头的建立为前来镇山游泳、划船的客人提供了方便。在建码头之前且不说有游客到湖里游泳,就连村里的人也很少到湖里洗澡。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才到湖边找一个浅水的地方泡一泡,洗一洗身子,根本不敢游泳,因为水太深,怕掉下去没有人来救。女人们是更是不可能到湖里来洗澡的,当地人认为,女人到湖里洗澡有伤风化。
自镇山村的旅游之门打开以后,夏天来镇山的人骤然增多了,很多人不是冲着镇山古村落来的,而是冲着“镇山湖”来的。且不说下湖游泳了,就是那湖光山色就让人看不够。游客大多数来自省城贵阳,特别是双休日,车一辆接着一辆地开来,停车场停满了,只好停到公路边,排成了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村委会只好临时增加收停车费的人。
湖边变得人声鼎沸了,男男女女,欢声笑语;各种款式的游泳衣,花花绿绿,把湖岸染成了五颜六色,成了一道风景线。这些“游泳大军”的到来,打破了村子里不知沉积了多少年的传统观念,女人也可以下湖洗澡、游泳了,而且和男人们混合在一起。
水平如镜的湖面被游泳的、划船的人们搅起了阵阵水波,但见几十只木船在水上悠然自得地游荡,有的木船一直划到了半边山下,远去的木船像一片树叶掉到湖水上,随着水波在晃动。
在湖中游泳的人更是千姿百态,有的站在高坎上,扑通一声跳进水中,一个接着一个,一次又一次地在练习跳水;有的在练习蛙泳;有的被水托着,躺在水面上,面朝青天,不时两只手像桨片一样在拨水,手拨水之后,身子像船身一样向前划出米许,显得十分悠闲自在;水性好的人直接游向有300多米外的对岸,他们像是专业的游泳健儿,两只手在交替地刨着水,绽起阵阵水花,游速很快,岸上人们放开嗓子呼喊“加油,加油”。在这里一切都显那么得开心和自由,没有什么羁绊。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主要是小孩子,他们戴着游泳圈,让爸妈推着在水中游弋,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又成为湖中的一景。
镇山湖游船
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镇山湖”,给他们带来了商机,一拨又一拨的人来这里游泳。不单单是游泳,他们要吃、要喝、要玩、要乐,于是有的村民在湖边搭起了临时的更衣室,有的村民摆起了烤豆腐摊,有的卖起了煮熟的嫩包谷。客人还可以到村民的包谷地里去掰包谷,喜欢哪个就掰哪个,带回家去给家里人尝尝鲜,同时也体验到了掰包谷的快乐。
住在下寨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煮的是包谷饭,桌上摆的是地道的农家菜,如自家熏的腊肉、香肠,你在城里的所有超市打着灯笼也买不到的。还有野菜,城里人觉得好吃,新鲜,脆嫩,但从小到大也没有见过这些野菜,来了一盘再来一盘,不在乎钱。还有村民自家煮晒好的阴包谷、阴辣椒、洋芋片,自家推的水豆花,都制成熟食端上了桌,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农家小菜,城里人喜欢得不行,在湖里游泳之后都要吃一餐“农家饭”,才算玩了镇山村。
夏日,是镇山的游客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季节。“镇山湖”,像一个聚宝盆,为镇山村民招徕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来游泳戏水的客人不但给村民带来了收入,而且打破了镇山村的保守和封闭,改变了镇山人的思想观念。镇山人希望镇山永远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