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昌
有的人活着犹如死去,有的人死去却仍然活着。榕江县苗族歌师、贾理师龙安昌老人虽然去世了,但他在苗家人的心里仍然活着。他没有死!他有一颗不老的灵魂,不老的信念,一个不朽的生命。苗家人在心里默默祈祷:龙安昌老人,苗山丛林的林涛阵阵在呼唤您,苗家人用歌声祭拜您。一个苗族大山之子,山水天地的不屈幽灵——龙安昌老人,漫漫品酒,拥抱着“咔嘿”(苗族曲艺),您累了,好好安身歇息去吧!
苗家人都在心里说,龙安昌没有死!有的人说,他累了,需要安静和休息;有的人说,他想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方式生活;有的人说,他让我们苗家人静静地去品他唱的歌,去好好想他说的理,去真诚领悟他那独有的情。聪明的苗家人都会这样去想。这不是传说,这是真人真事,真实的故事。
一、生命的光芒
有的人的生命像棵树,有的人的生命像一条河,有的人的生命像一座桥,有的人的生命像一首歌,苗族老人龙安昌——一个不朽的灵魂,在天堂都还在微笑。仿佛“咔嘿”的音乐声还在方圆百里的苗族村寨游走,好像安昌老人古铜色的嗓音还在与人说情,与山对话,跟树交流,跟河闲聊,信步于苗山峻岭丛林之间,驻足在苗族村寨火塘边拉响“咔嘿”,饮酒吐情,挥洒生命激情,他像一坛陈酿千年的老酒,润透苗人心菲,香遍苗岭山野。
真痛心失去了一位可爱、可亲、可敬的文化老人,真悔恨不能接下他老人厚重的文化精神。
安昌老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灵魂依然不老,仍然在苗山苗寨中游走。他的歌声和微笑像春风一样,吹拂在苗家人的心里,他永远有一颗不老的灵魂,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苗家人的心里,他的生命永远放射出闪亮的光芒,一个不朽的精神丰碑!
龙安昌老人出生在榕江县栽麻乡高扒苗寨。
龙安昌老人10岁就开始跟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一带方圆百里苗寨很有名望的苗族歌师、贾理师,本寨房族的叔公龙老学拜师学艺。安昌老人学得很认真,非常用心。12岁就跟随叔公游走四方,走村串寨,唱歌、说情、讲理,14岁就独立施展才艺。他用歌声交朋友,用才艺感化人,用道理说服人,用情感劝和人。
安昌老人的一生,除了日常生活、农活劳动,大部分精力都从事唱歌、教歌、编歌、传歌的活动,他以灵活应变的歌唱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展示才艺为生活内容,他以“让天下苗家人都会吹笙唱歌,愿天下苗家人和睦相处”的生活理念去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只要苗家人需要他,不管有婚丧嫁娶、立房造屋的红白喜事,只要他去了,他从不收报酬,他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他把传承苗族文化当成一项事业。他多才多艺,“咔嘿说唱”、“咔伦情歌”、“说贾理讲故事”、“编歌吹芦笙”、“看风水行巫术”、“木工篾匠”行行拿手,样样精通,特别是苗族乐器制作做得很独特,芦笙、咔嘿、咔伦的自制音质优美,外形精致好看。他的民间艺术技艺达到唱功随心,操功随意,水到渠成,声情并茂的功效和魅力。
他的歌声在苗家人的节日里、笑声中,心里、脸上激情飞扬,他的善良、豁达、乐于助人的精神种在苗岭山乡的沃土,播在苗家人的心上,他帮人做事从不谈钱,他替人解难从不计酬,他几十年如一日,横跨两个世纪,不管本寨乡邻,还是外寨客亲都一视同仁,一个举动一个情结,一句笑语一片温馨。
一次,本寨的一个妇女要安昌老人编粪箕,他白天干完自家活,晚上挑灯夜战,一晚的功夫,一对崭新精制结实的粪箕送到了那位妇女的堂屋里,他转身返家,那妇女追过来给他钱,他死活不要,那妇女无奈,只有买了酒菜做好饭,约上邻居几个妇女上门前去邀请安昌老人去她家吃饭,情真意切,安昌老人也就作罢,随她们去了,到了半路,安昌老人要返回家,几位妇女怕他跑了,死硬拉住他不放,他说:“我不会跑的,我是要回家去拿咔嘿,酒饭过后唱歌给你们听,你们不信随同我一起回家拿咔嘿。”
几个妇女随安昌老人返家拿了咔嘿,这餐酒饭,妇女们和安昌老人一起吃得特别香。饭后安昌老人拉响了咔嘿唱道:“都是本村本寨人,何必那样认真,钱不是样样能买到,心诚才是最好的生活根本,昨天你们乡亲帮了我,今天我也要帮你们,天长地久一辈子,一村一寨一家人。”
龙安昌老人的歌声,引来了寨子里的妇女,他品一口酒唱一段,唱的是妇女的自信自尊,尊老爱幼和孝道,为人做母的真理。这餐饭,变成了歌会酒宴,这一夜,歌声几乎伴着妇女们到天明。
龙安昌老人一生是用这种歌唱的方式和用这种心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教人做事、劝人相处。这样的方法和心境,只有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做到,这才是真正的歌师。在民间,歌厚为师,师者为范,龙安昌老人算是一位真正的歌师。他是苗族民间文化的引路人、传播人和继承人,是一个有胆有识有魂有情的富有特色和鲜明个性的民间文化旗手。
在安昌老人的文化、艺术、生活中,苦乐都是艺,他手中操作的是技艺,他心里陈酿的是情意,放飞的歌唱是一片温馨的暖意,和苗家人相处,处处是大义,生活中充满着浪漫的诗情画意。在苗寨里,他用歌声倡导忍耐、宽容、大度与和谐。在生活中,他用行动倡导自立、自信、自强和坚毅。
他用平和的语气教育人,用深刻的道理说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善待人。
有一年干旱,栽秧时节,高扒苗寨很多田都干裂了,插不下秧,龙安昌老人干农活是个非常辛勤的劳动者,农活也干的非常干净利索,这年刚刚无雨干旱,他就约上几个伙伴,带上村寨的一帮人上山找水源、理水渠,从大山深处修渠整沟,在这群人当中,他出工最多,走得最远,早出晚归最辛苦,终于引来了水源浇灌秧田,准备犁田插秧,山高水远,水流量小,田多水少,有人在争先恐后,龙安昌老人先人后己,每天看水都相互照顾着大家的田都能进水。
有一天,一位邻里妇女为了让家里的田有水早插秧,堵断了龙安昌家进田的水源,后被他妻子发现,非常生气与那妇女争吵,安昌老人知道了,在他妻子回家后,他一边在火塘边煮饭一边拉响咔嘿,非常幽默并意味深长地唱道:“人家的田也是田,我们家的田也是田,你我有心同屋坐,大家有心同相邻,黄豆慢慢炒来慢慢香,田里有水前后都一样,亲顾亲来邻顾邻,叫花子还顾本寨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莫生气,生气的人吃饭也夹生。有理莫声高,有话莫讲重,好话自然服,有情自然通。”后来,饭熟后,他让妻子主动端饭菜和酒到那妇女家里一起吃,从此,那妇女和他妻子亲如姐妹,好语相待相商,好言相劝相通,再也没有争吵的事发生。
2005年6月夏天的一个上午,高扒苗寨遭遇一场大火灾,全寨大部分房屋烧得精光。然而,正遭遇大火险情的时候,龙安昌老人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燃烧着的自家房屋,人们拼命地在嘶声呼喊他不要进去,当大火正熊熊燃烧房屋的时候,他冲进燃烧着的家,首先抢救他那花一生心血编写的歌本和心爱的兄弟手足情般的咔嘿、芦笙乐器,粮食、谷子、金银首饰衣被等其他财产一律都不管,他终于抱着毫无损坏的歌本、咔嘿和芦笙冲出了火海。龙安昌,这个七十古稀的苗族文化老人,他视这些文化财产如珍宝,比他的性命还重要,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他的心血,更是他一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
在火灾后的灾难面前,龙安昌老人显得特别的镇静,房子没了,财产没了,生活用具没了,吃的穿的没了,他的心没有过分的伤感,他逢人便说:“房屋、粮食没了不要紧,只要有人在,人有力气和能力再找、再造!对我来讲,没把我的歌本、咔嘿和芦笙烧了就好!”
救灾,重建家园。县、乡领导来了,民政及县属各机关单位来了,亲朋好友来了,从四面八方带来的救济、帮助和安慰,高扒村寨有了春天的晴空,太阳也柔和了,风也凉爽了,高扒苗寨的苗家人脸上都有了微笑,可心里还在隐隐作痛。
然而,龙安昌老人以他宽广的胸怀、大度的心态,从容自如,他率先积极地在自家住宅地基的废墟上竖起了精神的旗帜,从早到晚整理残迹,搜集伤痕,消除叹息!
满坡满寨,人山人海,安昌老人听到的哀叹声似他沙哑的咔嘿在哭诉,于是,他停下手中的活,抽袋土叶子烟,然后坐下来端起酒碗一口一口地品着酒,一边拉响咔嘿,由衷地唱了起来。他唱的大意是:“有难了不要慌,有难了莫要急,急也没得用,慌了更无力;有难靠自己,自己拿主意,自己帮自己,自己救自己。自己靠自己才久远,自立自强才得吃。有难国家来帮助,有难政府来救济,乡亲众友齐帮来关心,还要首先靠自己用心努力!”
龙安昌老人那一段唱,就是肺腑之言,朴素实情、催人泪下感动人,一番唱词字字是真、句句是情、行行有理。安昌老人不管是平日,还是非常之际,总是耐着性子,用心地唱古歌、说故事、讲道理,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这种方式在生活中跟苗家人心平气和的交心、说理、讲情、教育、帮助人,使人口服心服,受益匪浅。用这样的方法行事,得到事半功倍、效益俱佳。
七十五个春秋,七十五载岁月,七十五轮太阳,七十五条生命的河流。龙安昌老人七十五岁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情深意长的苗家人。2011年3月的一天,天突然阴下来,龙安昌老人把他四十六岁最小的儿子龙开池叫到病床前指着放在他床头的手抄歌本,深情地说:“开池啊!爹已经不行了,你把我编的歌本收藏好,把这些歌学好、练好,用我用过的咔嘿,一定要用心好好的传下去……”他话没讲完就已经讲不出话了。龙开池向安昌老人连连点头,也说不出话了,安昌老人用手指指挂在木板壁上的咔嘿,龙开池明白,安昌老人要最后抱一抱咔嘿,当龙开池从木板壁上取下咔嘿递到安昌老人的怀里,他紧紧地拥抱着咔嘿双眼瞑目驾鹤西去了。龙开池“嘭”一声重重跪在安昌老人的床前,犹如天崩地裂,天空群鹤呜咽,震动了高扒苗寨。随着连续不断的铁炮、鞭炮声,全村寨男女老少如大海的波涛涌来,哭声沸腾山寨。
在为安昌老人办丧事、守灵的五天五夜里,全高扒苗寨以及外来的亲友妇女在哭诉这位善良的老人,用他生前教过的歌来哭诉他善良的心灵,一个永远不老的灵魂。
村寨五六十岁的歌师,有二十余人都是他的徒弟,在所有的徒弟中,60岁的龙安珍学得最用心,并且在榕江、从江、黎平三县的苗寨都闻名,并与安昌老人情谊最深,在为安昌老人守灵的五天五夜里,白天他帮助办丧事中的杂活,天一黑,他就拉响安昌老人一生用过的咔嘿哭诉过去的师徒友情。
他忘情地一遍又一遍,一首又一首地唱安昌师傅教给他的歌,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段又一段,一次又一次一起在苗山村寨里游走的苦行与乐趣。守灵的五天五夜,龙安珍五夜里,夜夜唱到天亮才去割牛草。
天国最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勤劳善良的人;一种是开朗大度、宽容、善解人意的人。天国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游手好闲懒惰的人;一种是心胸、气量、狭隘偏窄,不讲理、不懂情的人。龙安昌老人属于前两种人,天国的人们经过考验和审查,看安昌老人在人世间实在辛苦太累了,方才同意收留他,所以,安昌老人临终前选择了离开病痛磨难,抱着咔嘿圆寂的方式去了天国休养生息。去了天国,他还是那么乐观、开朗,面带微笑,仿佛还在品老伴刚为他烧酿好的温热醇香糯米酒,只是眼睛里还闪着些泪花,他很难割舍家人亲情,众乡亲、朋友、师徒的深厚情谊,真是“泪洒苗乡情未断,魂醉苗岭遍歌声”。
对于安昌老人来说,歌声就是他的灵魂,歌声就是他的生命!没有了歌声,他的心灵将会天昏地暗。他的生命将会失去光泽,失去颜色,失去了光彩。即使到了天堂,他仍然还要歌唱,快快乐乐的歌唱,如痴如醉的歌唱!他那歌的生命,生命的歌将永远放射出无穷的光芒!
二、歌声的灵性咔嘿,我的好兄弟
龙安昌老人的一生,他把唱歌,唱古歌,唱劝世说理的歌传下去跟他生命的延续一样重要,像陈酿千年养生的老酒总是不能离开,那是他的养生之源!生命之源!
龙安昌老人的性格最温和,像他的好兄弟“咔嘿”一样的性情,说话办事总在一个“理”字,讲理不在言高、声高,而在言语的力度。他与咔嘿的情最深、最默趣,通晓人们的心事。生活上也相互关心、照顾和沟通,情同手足。
苗家人都传说,苗家有会讲话的树,会唱歌的理,会讲情的人。后来,苗家有了比人更聪明的用树木做的“咔嘿”,它使人能会喜怒哀乐,懂得做人的道理,使歌声有了灵性。
有一年,高更苗寨吃“鼓藏”,安昌老人当然应邀而去,堂弟龙安吉陪着跟随到了高更苗寨过节。哪里有节日,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喜事,哪里就有他的歌声。
节日的一天夜晚,他的歌喉唱得很干,唱得很吃力,觉得胸闷,但是他还是坚持唱到下半夜。突然间,咔嘿的棕弦断了,“嘭”的一声闷响,这一声叩响了安昌老人的心弦,他的右眼皮直跳,他心里说:“不好了,家里有不吉利的大事出现!”他放下咔嘿,奔向门口,黑黑的夜里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他与主人讨了一捆松柴,急匆匆朝家的方向奔去。这时,他的安吉小老弟也打着火把随后跟上。安昌说:“安吉,你也怎么来啦?!”安吉说:“大哥,听寨上人说你很急,连夜要赶回家,家里一定有大事,怎么啦?大哥!”安昌说:“我胸闷,右眼皮直跳,预兆不好,莫不是你大嫂病急?!”安吉扶着火把照耀下的安昌老人,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疾行。走了一半的路程,安昌老人又要返回高更苗寨,安吉问他为何?他像掉魂似的说:“坏了,我的咔嘿忘丢在主人家的火塘边!”安吉说:“不要紧,在主人家那里,不会丢的!”安昌老人急着说:“要是有人不注意把咔嘿踩坏了呢?!”安吉理解地跟随安昌老人回高更苗寨拿回了咔嘿。
这一夜,安吉和安昌老人重复多走了十几公里,回到了高扒苗寨家中,天已经大亮,真的是安昌老人的妻子病得很重,要不是他连夜赶回家,迅速把妻子背下山送往县医院抢救治疗,可能这一对恩爱的知己夫妻早就分手阴阳天地。
龙安昌老人生前常常对人说:“我这辈子有两个相好,一个是知音咔嘿,最有灵性、最懂得我的心,是我的知音;一个是爱我和我爱的知己妻子,最支持我、最理解我的心,是我的知己。两个相好,我都离不了。”
龙安昌老人两大特别嗜好:一是拉响咔嘿唱歌、吹芦笙;二是品酒。当他拉响咔嘿唱歌、吹芦笙,那就是如痴如醉的状态,情迷在优美动人的音乐里。当他端起酒碗品酒的时候,他就不像其他苗家人那样,大口大碗地猛喝过瘾,而是一次一小口,一口一口地在品酒。他是在品人生的滋味,他的习惯不管是在酒席桌上与亲友一起相聚,还是红白喜事的酒宴上都一样,端起酒碗在慢慢地品,沉着稳重、温和自如、从容不迫。特别是拉响咔嘿唱歌的时候更是离不开酒。酒是他情真意切的源泉,酒是他激情思想的根,没有酒,唱起歌来没品味,说起话来没情调,总也提不起精神,安昌老人拉着咔嘿唱歌,只要有酒,无所谓下酒菜;听歌人的微笑、掌声、回应、交流、眼神甚至泪水是他最好的下酒之物,这样的境况,情有独钟,浪漫极致;这样的情景,情真意切,激情无限。龙安昌老人喝酒、唱歌、拉响咔嘿是形式,诉情、交友、传承文化才是真。
有一年,高扒苗寨过吃新节。寨上的乡亲应邀亲朋好友过节,安昌老人也邀约了众多亲友,这年的吃新节过得特别丰富和热闹。安昌老人策划、倡导了那年高扒苗寨过节的很高规格,除了亲友来了以外,还必须带上一个20人的芦笙队到高扒苗寨参加芦笙比赛。于是,高扒苗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吃没问题,住却有些困难。安昌老人德高望重发话:“来了的男人,吹芦笙累了,火塘边喝酒听歌,我陪你们到天亮。”其实不用说,苗寨的节日里都是这样。那一年,安昌老人专门请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说特别并不特别,说专门这倒还真有意思,来到安昌老人家里做客的这个人,他几年不到高扒苗寨走访过节了,今年来了也让安昌老人特别高兴,老人重情,而且也是受姑妈的重托劝说杨老九,这个人就是安昌老人亲亲的表弟,嫁在打摆苗寨姑妈的儿子杨老九,这人此前从未喝过一滴酒,从未沾酒的人喝酒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当其他客人散尽休息即将午夜的时候,安昌老人约这位滴酒不沾的表弟喝酒。老人说,酒不喝装酒的酒碗放在面前总可以吧,杨老九尊重安昌表哥的安排,在火塘边的草席上坐下。安昌老人借题发挥:“表弟呀,你的名字叫老九,不喝酒怎么行呢?不冤枉这辈子配有这么好的名字?!今晚,你一定陪我喝酒,而且要喝到天亮。”杨老九只是在干笑。安昌老人接着说:“这样吧,老九,我拉咔嘿唱歌给你听,唱得你如意高兴你就喝,歌中讲得有理你也要喝!要不,你也可以不喝。”杨老九认真地点了点头,安昌老人深情地拉响了咔嘿真诚地唱了起来:“人老了要安生,树老了有多根,话多了不要紧,心散了收难成。”这一夜,安昌老人一首接一首唱下去,咔嘿的心情也越来越顺,安昌老人和老九的酒一碗又一碗地喝,从不沾酒的老九应了安昌表哥的话,顺了安昌表哥的情,安昌老人从古歌唱到苦歌,情在、理在,杨老九能不喝酒吗?他被安昌老人的歌声打动,歌声唱得他泪流满面,滴入酒碗,喝酒喝泪,喝泪喝酒,苦、涩、甜、酸、辣五味俱全。人生滋味,杨老九在安昌老人的歌声中慢慢品尝,他懂得了母亲的心,他明白了妻子的意,几年来心中的积怨被安昌老人的一首首歌,一碗碗酒全部化解,原来杨老九与母亲有矛盾积怨,这一夜,从未喝酒的杨老九醉酒了,喝酒很少醉酒的安昌老人也醉酒了,杨老九喝酒听歌醉倒在火塘边的草席上,龙安昌拉着咔嘿唱歌喝酒醉在心里,两老表唱歌、听歌、喝酒、醉酒迎来了天亮。
这一夜,龙安昌老人的信念和愿望得到了实现,他化解了亲情间的矛盾,实现了他以歌交心、以歌育人、以歌教人、以歌治德的人生理想。能不醉吗?!因为,这是歌声的灵性,这是咔嘿的聪明,歌声与咔嘿,苗家人真诚的朋友。因为情真,歌声有了灵性;因为情真,苗家有了真诚的好朋友,咔嘿,我苗家的好兄弟!
三、心灵的河流
龙安昌老人勤劳、善良,而且心胸还很宽广,宽广得像河流,像一条流淌在月亮山下的都柳江。江水奔涌是因为它有源头,歌声不断是因为对生活有激情。江水的源头在大山,歌声的源头在心里。心宽广,歌声美,心亮堂,歌声扬。
龙安昌老人的一生用歌声把勤劳、善良、宽广的胸怀和智慧化为心灵的河流,一条纯净的心灵之河。
大山青松挺立,大河有激流奔涌。人生的长河有险滩、暗礁和漩涡,勇敢、智慧的人都能闯过、淌过。龙安昌老人是个勇敢、智慧的人,他闯过七十五道激流险滩,他淌过七十五个人生漩涡。
几十年如一日,龙安昌老人始终用宽厚的心待人,一生中,凡是跟他学艺的,他分文不取,不管是本乡本寨还是外乡外寨的人,青年人学他耐心教,中老年人学他谦虚教,幼、少儿学他细心手把手教,在他的创导下,高扒苗寨五六十岁跟他学艺成师在方圆百余里的榕江、从江、黎平三县境内苗寨有名气的歌师就有三十余人,全村寨男性老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吹芦笙,每人一支芦笙,一个仅一百余户,近九百人的苗寨就有近五百支芦笙。可以说它是全国的苗族村寨芦笙最多的苗寨,可算得上苗族的芦笙王国。
龙安昌老人有一颗仁慈、和善的心,凡是周围邻近苗寨过节,有红白喜事,有人请他,他理当要去,没有人请他,他也要去,他要带上咔嘿,送上一份礼,说唱有关伦理、道德、劝世、苗族历史的古歌。听说哪家有好事,就会去用歌声赞扬,哪里有父子、母女、婆媳之间的矛盾就会唱起劝和说理古歌。
有一年春节,从江县停洞镇的乌锡苗寨过春节,龙安昌老人拉着龙安吉的手说:“安吉,我俩到停洞乌锡过春节去,你有文化陪我去,那里还有几件事需要我去解决呢!”
春节期间,安昌老人和安吉来到乌锡苗寨,晚饭后,在晒谷坪一首又一首地唱着古老的劝世歌,听歌的人一时笑声,一时哭声,一时哀叹,一时掌声;夜深了,他用歌声唱了高扒、乌锡两个苗寨古老以前因为两寨联姻不成结怨的故事,评说中见真情,分析中评判公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中说唱着:“要说盘古开天地,苗家本是一家人,人口众多分散去,分散东西仍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一家怎能把气生,八字相待姻缘好,八字不待还有情,婚姻不成人情在,水有源头树有根,心胸宽了天自亮,怨多仇多田丢荒,千里苗山一条路,栽棵大树好歇凉。”朴素的语言,深刻的道理,真是一条汇成心灵的河流。
在安昌老人唱完落音的时候,寨子里的一个中年人拉着龙安昌老人的手说:“大哥,你唱得太好,讲得太真,走到我家去,我请你喝酒。我俩一边喝一边唱,你唱我听!”说着这个中年人把安昌老人硬拉到他家喝酒唱歌,古歌、劝世歌一首接一首安昌老人深情地唱一去,安昌老人的歌声又一次打破了乌锡苗寨的平静,中年人的父母、妻儿、村寨的乡亲们越听越想听,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有神,越听越感人。他妻子听得泣不成声,他母亲听得默默流泪,当安昌老人停下歌喉歇息端起酒碗要品一口时,他们全家一起向安昌老人碰碗高声喊:“龙师傅,把酒干了!”大家一起把酒干了,这是龙安昌老人一生中唯一第一次一口气把酒喝干。
那中年人的妻子主动倒满两碗酒,她要和安昌老人单独一口干。安昌老人知道,今晚这碗酒肯定不一般,他也就人生头一次一碗酒与一个中年妇女碰碗一饮而干。看一个老人这样豪爽,这中年人的妻子再也无话可说。与安昌老人饮干了酒,那中年人的妻子又倒满两碗酒,递一碗给婆婆,两人默不作声的对饮而干,这时,饮干完两碗酒后那中年人的妻子开口说话了:“龙公,是我对我们奶奶不好,是我对不起她老人家。听了您老的歌,从今往后,我要好好待她老人家!”原来那中年人拉安昌老人去唱歌是有目的的。一个夜晚,一首首歌,感动化解了六年的怨气和矛盾,一首首歌,拨开了黑夜的乌云,天亮见真情。这一夜,动情的歌声还在唱着,是流成心灵的河流的真情,直到天明。这真情的歌将永远唱下去!
龙安昌老人是用歌声去完成他一段精彩神奇的人生路;龙安昌老人是用心灵开辟了他幸福光明的人生大运河。他用歌声照亮了别人,用心灵照亮了自己。龙安昌老人的心灵之船沿着他开劈的人生大运河扬起了风帆,奔向了太阳升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