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设伏制敌金银山
所属图书:《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 出版日期:2014-03-01

四 设伏制敌金银山

1936年2月中旬,“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阮俊臣、欧阳崇庭的率领下,按照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的命令,前往川南寻找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来毕节与红军会师。由于道路被敌人封锁,部队行动极为困难,在返回毕节途中得知红二、红六军团已经撤离毕节。三支队领导研究后,决定留在川滇黔边区开展斗争。3月初,支队在黄塘整训,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纪律整顿。经过整训,部队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都有所提高,阮俊臣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增强了党对支队的领导能力。

金银山战斗遗址

支队在整训过程中,获悉国民党万耀煌九十九师十四团正从毕节八寨坪绕道金银山向乌蒙山进发增援敌军,追赶红二、红六军团的消息,司令员阮俊臣、政委欧阳崇庭认真分析了敌情,决定在金银山设伏牵制敌人,掩护红二、红六军团顺利转移。

3月3日上午,敌人从八寨坪方向开来。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各部按计划发起进攻。敌军遭到突然袭击,死伤十多人,仓惶溃退。稍后,敌人重整部队,爬向金山和银山,架起轻(重)机枪、大炮向支队阵地进攻,支队指战员奋力反击。战斗从早上10点一直打到天黑,打退敌人七次进攻,歼敌八十余名,毙敌副团长一名,缴枪五十多支,支队伤亡三十余人。敌专署获悉后,命令保安第四大队以及燕字口、何官屯、海子街等三区的团防队赶来“协剿”,妄图一举歼灭第三支队于金银山。当夜9时,支队获悉敌援军将至,迅速撤离阵地,向黄塘梁子转移。

1936年6月初,三支队在云南母享、大湾一带得知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云南花射坝一带,政委欧阳崇庭随即前往联系,阮俊臣率领大部队在击退尾追之敌皮光泽部后向花射坝行进。6月8日,三支队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云南花射坝会师,几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