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明敌暗友莫专员
莫雄,字志昂,广东省英德县人。莫雄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团长、中将师长、税警总团团长、游击司令、纵队少将司令、财政部视察、少将参议、县长、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江北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参事室第一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35年3月,蒋介石为加强对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红二、红六军团的围追堵截及对地下党的活动进行控制、清剿,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黔西北地区设置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毕节、大定、纳雍、黔西、织金、威宁等县,并特调江西“模范专员”——江西德安第四行政督察专员莫雄到毕节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任专员兼保安司令、毕节县县长。
1936年2月初,红二、红六军团渡过乌江上游鸭池河后,向黔(西)、大(定)、毕(节)挺进。毕节的土豪们闻讯后坐卧不安,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恳请国民党毕节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尽快应对。为了给蒋介石一个交代,莫雄召集土豪士绅及国民党、政、军各界代表开会,大家对如何应对局势意见不一,分歧很大。有的主张弃城而去,有的主张假意投降,有的主张与红军决一死战。最后,莫雄总结大家的意见,决定对席大明、周质夫部实行招安,利用其堵截红军,互相削弱力量。会议商定对策后,莫雄即派人联系席大明。
席大明与莫雄见面后,莫雄向席大明详细地讲了意图,并表示只要席大明不再与土豪们为敌,率部堵截入毕的红军,政府不再围剿他们,就委任席大明为国民党保安团长、清乡司令等职。席大明将计就计地同意了,同时要求莫雄先解决部队的粮食、弹药、军饷。莫雄满口答应,并同样对周质夫部进行“招安”。于是,席大明、周质夫率队进入了毕节县城,分别驻扎在望城坡、虎踞山一带。
2月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大定(今大方)向毕节移动。莫雄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命其主任参谋王昭淹率官兵驻守城防,席大明部到归化、梨树坪,周质夫部到头步桥、梓桐阁一带布防。从表面上看,万事俱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红军难以入城。上午9时许,红军先头部队在归化出现,早在那里埋伏好的席大明部一个身披红毡的人大步走到红军队伍前面,不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席大明的阵地上,接着,双方便开火了。阵阵激烈的枪声在归化响起,青烟、黄土层层涌来,弥漫了山谷。双方接上“火”打了一会儿,枪声稀少了许多,原来是双方指挥员均下了“节约子弹”的命令。席大明部好像战况不佳,吃了败仗,且战且退,向毕节城方向撤退而来。红军则紧跟其后一路追来。归化一战,“打杀”声一直未断,但奇怪的是,席大明部和红军无人伤亡。这是为何?原来,当红二、红六军团来到大定时,贵州省工委委员、毕节地下党党支部书记邓止戈就做好了迎接红军到毕节的准备工作。他率毕节地下党员一边做好席大明、周质夫部的工作,要他们假意接受行署专员莫雄的“招安”,借机充实部队的武器弹药,补充粮食和军饷;一边派出了地下党员李仲良于2月6日到大定与红军取得了联系,向红六军团参谋长谭家述汇报了毕节的情况,欢迎红军到毕节。谭家述听到情况后,转告了任弼时、王震、贺龙等军团领导,于是作出了进占毕节的决定。所以,当红军到来时,按事先约定的暗号——与身披红毡者接头,双方即开了火,不过双方都是向天空鸣枪,这才有了归化一战的精彩场面。
毕节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本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仰慕共产党,对蒋介石很为反感,曾经帮助我党做了不少的工作,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几十人都是中共上海党组织介绍来的中共党员。红军即将到来时,他假装作了布置,然后带领卫队、职员撤到毕节城外十多里的山沟。既避免了与红军正面接触,又可以应付蒋介石。席大明部退到城外时,迅速控制了虎踞山。虎踞山位于毕节城南门外,是全城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城,是控制、保护毕节城的军事要地,易守难攻,可将全城的军事布防情况尽收眼底。驻守城防的保安团一班人马见专员撤离,席大明部“无法抵挡”,知道大势已去,抵抗也属徒劳,于是跟着退出了毕节县城。
红二、红六军团在中共毕节地下党的策应和莫雄专员的巧妙安排下,顺利进入毕节。在广大人民的欢呼声中红军列队入城,拉开了在毕节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各级政权和地方武装力量、扩红工作的序幕,在毕节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莫雄是我们党的老朋友、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