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鸡鸣三省映日红
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的鸡鸣三省村地处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交界处,因素有“雄鸡一鸣,三省皆闻”而得名。鸡鸣三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境内的渭河与来自云南的厂丈河在此交汇形成三岔河汇入赤水河,河谷深切,绝壁耸立,地势极其险要。贵州境内一侧险峻耸立的岩壁叫老鹰岩,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可攻,退可守,扼三省之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考虑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以来许多干部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的情况,针对一些军团指挥员进行多次的批评,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统治。会议作出具有决定意义的四项重大决定:一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是指定洛甫(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三是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四是取消“三人团”,决定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任军事指挥。遵义会议虽然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中央领导人员的结构也作了一定的调整,但博古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对自己所犯的“左倾”错误仍没有彻底的觉悟。
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2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负责人所在的中央纵队渡过赤水河后进入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地域。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了常委分工会议。会议首先着重讨论和解决了中央最高层问题,对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其次,讨论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初步形成了暂时放弃渡江北上的计划,改为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川滇黔边区寻机作战,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再次,讨论了“中央苏区”问题,并确立了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基本原则,改变了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成立以项英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
鸡鸣三省会议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的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之后,为了保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得以实施,中央在遵义苟坝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为。鸡鸣三省会议作出的关于“中央苏区”问题的“三条决定”使中央苏区工作有了正确的路线和贯彻正确路线的组织保证。从此,纠正了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后工作的混乱局面,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从而开始了党中央对中央苏区的正确领导。
1996年2月,由萧克将军题词的“鸡鸣三省”纪念碑在林口镇鸡鸣三省村落成。2002年10月,共青团贵州省委将鸡鸣三省命名为贵州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2009年,由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央地域文化中心、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中华口碑中心联合组成中国鸡鸣三省文化地理考察组,对毕节市林口镇等三江交界处进行考察。经过反复考察和比较研究,考察组评价出当今在中国诸多三江交界处位置,有十处是最有代表性的“鸡鸣三省”标志地,其中,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为第一标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