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将军山前显军威
所属图书:《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 出版日期:2014-03-01

三 将军山前显军威

将军山的来历

将军山位于大定县城西北,距县城十多华里,由数十个由南向北的巍峨山峰组成,排列成一道天然屏障,主峰将军山位于群蜂中部,海拔一千九百米,为群峰之首。传说唐宋时有将军据险筑城驻守,因此得名。但使将军山名留史册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获胜的“将军山战役”。

清毕公路沿将军山东麓蜿蜒而上,翻越海子坝丫口,向毕节逶迤而走,是大定通往毕节的一道天然门户。将军山下的七家田,海拔一千四百米,一面依山傍岩,一面向山间开阔处徐徐伸展,是一片开阔而低凹的丘陵地。其四周群山环抱,山上森林密布,是打阻击战的好地方。

尖兵营的覆灭

1936年2月14日万耀煌纵队第十三师占领黔西后,18日占领大定县城,并用物资、金钱收买老兵和班、排长数百人,组成一支装备齐全的“尖兵营”(又叫先遣队、敢死队),准备作为进攻毕节的先锋队。19日天亮后,尖兵营依靠飞机的配合,由少校营长伍琮琦带领行出大定城北门,沿公路向毕节进发。

红十八师撤离大定县城后,就退到离城十多华里的将军山待命。当晚,红十七师也赶到将军山。红军将三个团的兵力,部署在将军山一带的大小山坡上,形成伏击圈。

10时许,敌“尖兵营”进入伏击圈。为了防止敌人后逃,四十九团一部迅速迂回到敌人西侧,五十一团也迅速切断了敌人后路,五十团位于敌人正面,从营盘坡和长坡上首先向敌人开火,敌人受到意外打击,惊慌失措,他们慌忙吹哨子集合,一股劲地往谢家寨后面的杨梅坡爬去,企图抢占高地。杨梅坡上是个大松林,地上积有一尺多厚的松叶。敌人穿的是胶鞋,好不容易才爬到半坡上,埋伏在杨梅坡上的五十一团在团长贺庆积的指挥下,机枪、步枪一起向敌人开火,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留下一具具尸体,狼狈地败退下去。稍后,敌人又企图抢占中间的另一个高地——松林坡,但杨梅坡上的五十一团居高临下,已把这个山头控制住,且松林坡上的五十团以密集的炮火将敌人压了下去。这时两个山头的红军冲下山来,犹如猛虎扑羊,敌人招架不住就往雷打树坡方向退去,拼死占领了雷打树坡高地。此时埋伏于将军山一带高地的四十九团在师长刘转连同志的亲自指挥下,从雷打树坡后侧一拥而上,向敌人发起猛攻,杀喊声、机关枪声、冲锋枪声、手榴弹声瞬间混成一片,敌人又丢下四十余具尸体,被压到山脚下。雷打树坡高地被四十九团占领。后敌人又企图向东关林方向突围,但埋伏在小营坡、周家坡的红军一齐杀出,挡住了敌人去路。紧接着,红军四面逐渐缩小包围圈,把敌人全部围进雷打树坡脚的麻窝里,敌人成了瓮中之鳖,被红军痛击,又死伤多人,余者全部投降。少校营长伍琮琦眼看全军覆没,绝望地开枪自杀;副营长王福、政训员蔡国璋被我军生擒。整个战斗仅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全歼万耀煌苦心栽培的号称“声威显赫,连克数城”的“尖兵营”七个连。这次战斗,战果辉煌,缴获敌人步枪三百余支,轻机枪九挺,毙敌一百多人,俘敌三百余人。

战斗结束后,萧克亲率十七师、十八师在将军山一带的大小山头上构筑工事据守,阻击敌人。“尖兵营”被歼后,万耀煌纵队余部龟缩大定城,不敢再贸然向毕节进犯,直到25日,郝梦龄纵队进至锅厂,威胁十七师将军山阵地之北侧,万敌才发动主力向将军山反扑。万敌先以轻重机枪向十七师阵地开火,然后以多路队形发起攻击。红军居高临下,待万敌进入预定距离时,红阵地的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把进攻之敌打倒一大片,接着发起冲锋,一直把进攻之敌赶到山脚下才返回阵地。后又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阻止敌军向毕节逼进。26日,万耀煌纵队又向将军山阵地发起进攻,红军按计划完成阻击任务,迅速撤离将军山阵地,向毕节撤退,退到响水河两岸后,在堵丫口一带构筑工事。下午,敌军向响水河靠近,妄图把红军围歼在以堵田坝。红军发现敌人的行动后,萧克命令五十团迅速转移到古打,抢在敌人前面占领青杠坡、谢家坟等有利地形,另一部分红军沿公路撤到高家丫口、傅家坡。此时,万耀煌纵队也抢占了古打寨子背后的营盘坡,响水之敌乘红军撤出以堵丫口之机,从正面攻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将敌阻滞于响水河东岸。红军据守到天黑,完成掩护任务后,迅速撤离。当晚,十七师、十八师全部转移到毕节梨树坪。

将军山战役,从2月19日七家田遭遇“尖兵营”开始,红军与敌展开了大小十余次战斗,历时八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制止了敌人对红军的急追,使敌人不能迅速进犯毕节,形成在毕节、大定地区开展游击根据地活动的东面屏障。同时,也为红军二、六军团全部撤出黔、大、毕,准备作新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