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菜子坳上巧设伏
菜子坳地处金沙老木孔、湾子、石榴、天堂等乡的边缘结合部,方圆十多里大树林立,灌木丛生,道路从山林间蜿蜒穿过,是打伏击战的有利地形。
1935年3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奉命掩护红军主力通过遵(义)仁(怀)封锁线南渡乌江。3月27、28两日,中央军委电令红九军团:原留守乌江北岸的红九军团暂留乌江北岸的打鼓新场一带,以马鬃岭为枢纽,分别在长干山、枫香坝等地活动,伪装成红军主力,诱敌北上,牵制敌部,掩护真正的红军主力南进。红九军团遵中央军委指示,逐次向南移动掩护红军主力过江,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红军主力全部渡过乌江后,军委又电令九军团务必于4月3日上午前赶到沙土尾随红军主力过江。
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渡口是沙土区的梯子岩、大塘河、江口等地。九军团接到军委指示时,仍在枫香坝白腊坎一带,离沙土尚有八九十里路程,处于敌军封锁线内。为了避敌,及时赶到渡口,必须绕道和走小路。然山道崎岖,大雨滂沱,夜黑路滑,尽管昼夜兼程,赶到沙土时已是3日下午2点,超过规定时间,浮桥已拆,加之敌军吴奇伟、周浑元纵队正沿乌江上游迎面而来,过江已不可能。九军团领导立即向军委请示行动方案,军委于晚上8时电示:向沙土、泮水以东隐蔽。当时,九军团处境十分险恶,前面大江拦路,侧面吴奇伟、周浑元纵队五个师扑来,后面黔军魏金镛师、川军郭勋祺三个旅追击。九军团连夜行动,按照军委指示,先向沙土东北急进二十多里后又折回西北,忽东忽西,隐蔽较好,未被敌人发现。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由于没有发现九军团踪迹,且急于渡江去追红军主力,便直奔上游的黄家渡过江去了。
九军团摆脱险境后,遂向老木孔方向前进。4月4日下午5时,九军团到达老木孔。由于部队昼夜兼程,十分疲惫,军团领导便决定就地宿营。部队刚宿营不久,老木孔对面山头上发现敌人,又接到黔军犹国材部魏金镛师正从鸭溪向老木孔袭来的报告。九军团领导分析了老木孔的地形,决定立即撤离,到达洋马田后,军团领导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敌人重兵逼近,尾追红军主力,只有给敌人一次狠狠的打击,才能摆脱敌人追逼,脱离险境。经过认真的分析后,九军团决定在距洋马田不远的菜子坳伏击敌军。
4月5日拂晓,部队按计划全部进入阵地。8点多,敌人先头部队向菜子坳袭来,接着是运送军用物资的驮马队及战斗部队通过;11点,一支杂乱的队伍进入伏击圈,有骑马的、坐滑竿的、抬担架的、挑担子的,还有许多马驮子,指挥部判定这是敌人的师部机关。军团长罗炳辉一声令下,十几名司号员同时吹响冲锋号,九团首先向敌开火,战士们从灌木林中一跃而起,犹如神兵天降。密集的弹雨射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军四处奔跑,乱作一团。趁敌军阵脚大乱之际,七、八两团乘机从左、右两翼包抄。敌军已过去的先头部队,发现情况掉过头来反扑九团阵地,红军及时组织反击,打垮了敌军。敌后卫部队发现师部被打败,立即组织十多挺轻、重机枪作掩护,向红军阵地进攻。红军将士一个反冲锋将敌全部打垮。经过多次进攻与反进攻,红军指战员越战越猛,到黄昏时战斗以红军告捷结束。这一仗,红军第九军团摧毁了敌师指挥机关,击溃敌三个团,俘敌1800多名,敌伤亡300多人,敌师长魏金镛也受伤落荒而逃。
战斗结束后,红九军团折回老木孔宿营。为防止敌人反扑,4月6日拂晓即离开老木孔,向西北方向前进,同时电告军委菜子坳战斗情况,并请示行动方向。4月6日下午6时,九军团翻过倒压大山,经泮水、石桥、大坪子等地到达小水沟宿营,7日早上接到军委电令:九军团向毕节、大定前进。按照军委指示,九军团经过平坝、柿花树、烂坝等地,于下午4时左右到达石革佬(石场)。
菜子坳伏击战是红九军团单独行动以来打的第一仗。这一仗,不仅沉重打击了尾追之敌,脱离了险境,而且也使附近敌人闻风丧胆,退而不敢应战,从而使红九军团的行动更加主动自由,更重要的是有力地配合和掩护了红军主力的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