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悲壮猫场九军团
所属图书:《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 出版日期:2014-03-01

五 悲壮猫场九军团

1935年4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九军团智取瓢儿井后。13日,按照中央军委进军毕节,取道水城,入滇与红军主力部队会合的电令,部队进入毕节小坝,击溃毕节保安团。红九军团为追赶红军主力,保存自己,部队于14日回师大定,途中击溃黔军犹禹九部尚国安连,15日到达猫场宿营。

猫场位于大定西南角,地处大定(今大方)、毕节(今七星关区)、纳雍三县交界的六冲河畔,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四面被高山、河流阻隔,只有一条通过梯子岩出外的栈道。自古以来,猫场都是兵家忌地。梯子岩则是从笔陡的石壁上硬凿出的一百多级阶梯,窄得只能容下并排行走两个人。如果猫场东面大山被敌人占领,西面梯子岩只需一小支部队把守,就很难突围了。面对此种情况,九军团领导感到在猫场宿营很不安全,但时已黄昏,猫场周围又尚未发现敌人活动,于是仍决定在此宿营,第二天凌晨再出发,并派后卫八团一个连放哨警戒。

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

这时,尾随红九军团的黔军刘鹤鸣部侦查到九军团的去向,已从大定赶到牛场,纠集坡角的大地主、民团队长汪筱恒和猫场土匪头子陈子良、陈全生等三百多名土匪武装准备联合袭击红九军团。

这天夜里,气候骤变,乌云蔽天。九军团的哨兵警惕地监视着周围。牛场方面不断传来的犬吠、时隐时现的火光以及此起彼伏的嘈杂声,引起了哨兵的注意,当即向八团团长崔国柱报告。然崔国柱麻痹轻敌,只令哨兵继续侦察,既未及时找团政委辛世修商量,也未向军团部报告。

4月16日凌晨4时,各团指战员均已起床吃饭,准备出发。这时,敌偷袭部队离猫场很近,手电光和哨声均已消失,担任前卫的八团团长崔国柱过早地撤回哨兵,准备提前出发。敌人趁八团撤回岗哨之机,很快占领东北面关家大坡及东南面的制高点,然后向猫场街上发起进攻。九军团被动应战,军团首长临危不乱,一面命令侦察连到街口阻击敌人,一面令军团直属机关及几十个马驮子先行撤走。战斗由军团长罗炳辉、政委郭天民指挥。

侦察连连续击退敌人两次冲锋,但由于敌人攻势太猛,罗炳辉命令八团接替掩护任务,其余各团向梯子岩方向撤退。七团、九团撤到癞石沟时,又与敌展开激战;九团团长刘华香、政委姜启华奉命率各连反击,掩护七、八团撤退。癞石沟战斗异常激烈,九团伤亡很大。在特务连的掩护下,军团长罗炳辉,政委郭天民得以安全撤出。战斗中,各团相互掩护,边战边撤。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撤到梯子岩岩脚时,军团机关正在通过,几十匹满载输重的马驮子还挤在岩下,部队不断往那里集结,而敌人又疯狂跟踪扑来,若不投入新的战斗力量,部队就不可能全部通过梯子岩。此时机动兵力只有一个教导大队,共三百多人,都是遵义会议后九军团缩编时留下来的班、排、连干部,是准备部队扩充时的骨干力量,平时不轻易使用。在这紧急关头,军团领导只好把他们投入右翼堵住敌人,以保证主力通过梯子岩。教导大队接受任务后,配合侦察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堵住敌人,使九军团各部得以陆续通过梯子岩。红九军团摆脱敌人追击后,吸取教训,不涉险,不攻坚,昼夜兼程,过大兔场(今纳雍县城),进入水城,继续追赶中央红军主力。

猫场战斗,从凌晨4时半开始直到下午2时部队全部通过梯子岩,历时近十个小时。由于红九军团仓促应战,战斗失利,红军伤亡四百多人,九团团长刘华香、政委姜启华、八团副团长利松均负重伤。

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纪念园

为了缅怀在猫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官兵,1985年7月1日,大方县人民政府在猫场镇长征村东修筑了“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由红九军团原政治部主任黄火青题写了碑名,设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高10.5米,宽2米,厚1.52米,碑座西北向东南向。2009年8月,大方县民政局拨款对猫场战斗纪念碑进行维修,并将纪念碑所在地取名为“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纪念园”。

贵州革命史话·毕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