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修桥补路
所属图书:《海腮耄启·教育篇:彝、汉》 出版日期:2015-11-01 文章字数:622字

修桥补路 [1]

(注: 修桥补路①毕姆毕百裔②,鲁苦鲁备③,祭祀献牲,祈求诸神佑,望善举完美。阿哺鲁助,按地方条件,起身作启发,朗朗把言讲:“大家都是彝,源远而流长,有权要行善,好事为民众。德楚君长时,)

(注: 封中心府城,四大防线区,克周发居一。现在而今呢,改朝换代了,形势变化了。古木这一带,山高林深,道塞不通。若从半崖间,凿通一条路,是男女老少,平安往来路,就不用说了。天下太平,无乱事,无盗贼,不视为满足。差人妇女,速来往返,)

(注: 行使交易,主干道路。”鲁章鲁助说:“差事要拥护,说明智一点,是各地方人们,来财的要道,这不用说了。要想到万代子孙,往来如飞,是为要紧事。现在而今,物价昂贵,财力不足,单靠一两人,难以承担。为想长远,凡官员们,发动家族同事,一人凑一点,)

(注: 凑少积多。发扬鲁毕精神,发动所有官民,拓路建桥,是天下善举事,就不用讲了。大家的,来财要道,需要靠大众,合力来修成,福路修成了,往后日更长,后世要发展。凡过此道者,都必须想到,驮运之驿道。未修及,有所塌断,不断修补,永保完善,)

(注: 造福后世人。”乾隆皇帝,二十二年丁丑年,己酉月二十二日,庚辰日立。)

注释:

②毕姆毕百:人名,乌撒部古木官家始祖。

③鲁苦鲁备:人名,乌撒部古木官家。


[1] 修桥补路:彝族先民认为,修桥补路是修德的善事。此碑文说的是从镇雄到水城的通道经古木官家辖区,有一海子造成行人绕道而行几十里路程。于是古木官家动员周边的官民捐资凿岩槽形通道,故功德碑取名为“孤耳岩碑”,捐资献粮善举铭刻于碑,流芳千古。

海腮耄启·教育篇:彝、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