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五)阿外惹部的形成
所属图书:《普安简史》 出版日期:2014-11-01

(五)阿外惹部的形成

《西南彝志》载:“毕额勿(第19代)之时,娶濮杓阿颖为妻,为毕额勿生三子。”据《彝家宗谱》 [1] 的记载:毕余(额)勿生有勿阿克、勿阿纳、勿阿洛、勿阿律四子。勿阿克为阿芋路(陡)即畔部祖,这一支分布在今云南省的会泽、东川、昭通,贵州省的威宁,四川省的会理、会东、德昌、西昌一带,属于默支系中的大宗。勿阿纳为水西与芒布两部的先祖,阿哲(水西)部分布在今贵州毕节市所辖的大方、黔西、织金、纳雍、金沙和贵阳市境贵阳、修文、清镇、息烽、开阳及六盘水市的六枝、水城一带;芒布部分布在今云南省的镇雄、彝良、威信一带。勿阿律一支生有两子,为默部世袭毕摩。勿阿洛传3代,分为4支,住在称之褒佐史卧的地方,褒佐史卧,汉文献记为竹子岭,《新唐书·南蛮传下》:“乌蛮与南诏世婚姻,其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猛;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二部落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勿阿洛一支属于“卢鹿蛮”。褒佐史卧分布勿阿洛的四个迫默分支,迫默娄一支留在原地做迫默君长,阿纳德楚一支,迁徙到今贵州关岭的克茨额堵一带,称安慕役家,成了后来的慕役土司。迫默洛一支从竹子岭迁徙到今贵州关岭的克茨额堵一带 [2] ,又迁到今黔西南的兴义市境内的捧鲊和六盘水市的盘县淤泥河一带,以阿外惹为部名,又称濮妥珠益家。《兴义府志》载:“阿轮据有梁之漏江县地,蛮语称其地曰‘阿外格’,即今之普安县地是也;阿台据有梁之毋掇县地,蛮语称其地为‘顺帅格’,即今之兴义县地是也;又使其子分据今之捧蚱地,蛮语称其地曰‘霭外则’,蛮语称州为格,霭外犹言岭外也 [3] 。”阿外惹部属“卢鹿蛮”,与称之为“暴蛮”的德布分支的阿德布楚部、磨弥部和“爨蛮”的阿着仇等部共同分布,被地方志混同为“暴蛮”。勿阿洛(既阿轮)为阿外惹部祖,阿外惹部或称“濮吐珠益家”,或称“普安部”、“于矢部”等,从勿阿洛开始,一共有43代父子连名谱,在默德施的两个分支中,水西部称“慕牁(北方)家”,阿外惹部对应称之“慕卧(南方)家”。《彝族源流·四部的地界》载:“阿外惹部,上至克翁谷姆,中为皮能山,下抵布侯旺朵。”克翁谷姆,在今贵州晴隆与关岭间;布侯旺朵,在今广西区境内;皮能山,在今贵州省盘县境内,又作皮诺山、匹尼山、毗那等。是阿外惹部的活动中心。


[1] 《彝家宗谱》,贵州赫章杨姓抄本,贵州省毕节地区档案馆收藏05号藏书,未翻译。

[2] 《彝家宗谱》:贵州赫章杨姓抄本,贵州省毕节地区档案馆收藏05号藏书,未翻译。

[3] 清兴义知腐张锳纂修,贵州省安龙县史志办公室校注:《兴义府志》,748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普安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