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四)德施支系的崛起
所属图书:《普安简史》 出版日期:2014-11-01

(四)德施支系的崛起

彝族“六祖”第六支系的默德施氏是人口发展较多的一个支系。从慕齐齐下传到第4~5代时,分出“濮”、“白”、“啥”等6个分支,一直到第17代迂俄索时,势力并不强大。从今云南东川、会泽一带辗转迁徙于今曲靖、昆明、红河等市州境内,并有多个小分支迁徙到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会东、德昌、西昌一带境内,于是有“乌蛮蒙次次之裔”的“绛部、姜州的阔部、麻龙部”等见诸于《元史·地理志》等文献。到第18世俄索毕额时(约西汉中晚期),已活动到今贵州威宁自治县的盐仓一带。俄索毕额组织了一次规模庞大的西征活动,打败并灭掉了占据今云南巍山自治县一带的苏僰武部,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为整个德施支系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彝族源流·德施九天君》载:“一是录阻录卧,阿芋陡部(中心在今云南省会泽);二是濮妥珠益,阿外惹部(即普安部);三是克茨艾堵,安蒙于部(在今贵州关岭一带);四是道峨录略,仁邓尼部(在今云南省寻甸与会泽间);五是漏扎益恒,洛勺尼部(在今云南省彝良一带);六是博所能彝,额苦尼部(待考);七是赫海珠舍,芒布尼部(在今云南省镇雄县);八是慕俄勾,阿哲尼部(即水西部);九是旨度能彝,阿迭尼部(在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的中水、牛棚、迤那、玉龙、都古等乡镇)。

普安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