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娱乐:青少年向往的活动
节日,这是布依族青少年向往的美好时光。倒不仅仅是因为那风味独特的节日饮食,而主要是节日中要开展各种情趣盎然的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当大人们还没张罗有关过节的准备活动的时候,青少年们已开始计划着节日中怎么个玩法了。
社交娱乐活动主要有青年男女的对歌、“囊绍囊貌”、“当敬”和少年儿童的游戏。
惠水董朗桥六月六
正月,作为“过节的月份”,正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囊绍囊貌的大好时机。当几位小伙子或姑娘到某寨走亲戚,吃过晚饭后,该寨的姑娘或小伙子们就邀约着到他(她)们住的这家,和他(她)们对歌。歌的内容,开始时只是一般的歌,如果双方唱得情投意合,也可以唱情歌。但在黔南的贵定、龙里一带,晚上在家里对歌,一般不涉及情歌内容,即使涉及,也只能以“客”互相称呼,而不称“哥”、“妹”或“情哥”、“情妹”。对歌是一种比智慧、赛知识的活动,双方根据对方所唱的内容即兴编唱。若双方旗鼓相当,往往唱到通宵达旦,甚至第二、第三晚上继续进行。
有的节日,由于青年男女集体对歌而被称为“歌节”或“歌会”。如黔西南安龙一带三月三后第一个巳(蛇)日,来自册亨、望谟、贞丰、兴仁、兴义以及云南罗平、广西隆林等地的青年男女相聚于安龙县德卧一个名叫“毛杉树”的地方,对歌、囊绍,因而被称为“三月三毛杉树歌仙节”。六月六,惠水的董朗桥、老鹰坡等地,也有盛大歌会活动,青年男女汇聚一起,对歌、“囊绍囊貌”。六月二十一日的“查白歌节”,来自贵州、云南、广西的布依、壮等民族青年男女数万人,汇聚到兴义顶效查白,开展对歌娱乐活动,吃“狗肉汤锅”,纪念查郎和白妹。长顺古羊的“六月桥”歌节、黔西县治中一带的“跳六月坡”歌节等,也是著名的娱乐性节日。
“歌会”或“歌节”中的对歌,既有一般的对歌,也有“囊绍囊貌”活动情侣的对唱情歌。这种大型集会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种社交场所。他们或者先是对歌,继而一些情投意合者发展为“囊绍囊貌”;或者通过中介进行“囊绍囊貌”活动。在这两种情况中又有一部分发展成了谈情说爱。这种活动满足了青年男女社交的需要和谈情说爱的需要。他们可以相识相交自己的同性或异性朋友,交流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增长见识。一部分青年男女也还可在这种场合中物色和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在一些地区,青年男女用两个约20厘米的竹筒刮薄后,一端蒙上猪尿包或鸡嗉包皮,中穿一根线(长可达10余米或更长),连接两个竹筒,做成“土电话”(布依语称“古问莽”或“达订”)。青年男女各在一边,推举代表与对方代表对唱,或轮流与自己的意中人交谈或对唱。
正月初几到十五,或七月初几到十五,在很多布依族地区,布依族青年男女都要举行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娱乐活动──“姑敬”或“当敬”。活动是先选一个能说会唱的小伙或姑娘表演,让其坐在院子中摆放的大簸箕中,念咒后用头帕将其头蒙住,有的地方还以蜜蜡熏之,由一个人坐其身后将其扶住。不一会儿,表演者处于昏迷状态。据说其灵魂进入十二层天或进入仙境,请来神灵附体,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请远方的朋友或死去的亲人前来对歌和对话。或者请仙灵附体后仙灵找“同伴”对歌。“同伴”由在场会唱者扮演。若旗鼓相当,对歌显得十分精彩,包括恋人才唱的情歌也能唱,因此听者甚众,听到高兴处就发出哄堂大笑,听到悲伤处则凄然泪下。
平坝羊昌乡布依族三月三歌节
有的娱乐活动也兼有体育性质。如春节期间,各地青年男女的丢花包即如此。花包也称“糠包”,用青布或白布、花布缝成菱形小袋子,装上糠壳、棉籽或豆,四角系上各色鲜艳的彩带。各地花包形状及充塞物略有不同。丢掷时男女各站一边,距离在30~80米之间。一方掷过去后,对方即争着接住。若掷到谁面前而未接住,需在花包上别上小礼物掷回去。有时先分帮,再丢掷,以接得次数多者为胜,输方要用手帕来赎。掷花包往往是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谈情说爱的媒介,所以他们多向自己的意中人投掷,加强联络,加深感情。
节日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磨秋、踢毽、拍线球(打抛)、摔跤、赛马、游泳等等。贞丰一带用枯芭蕉树皮或包谷壳扎好,插上几根鸡毛,形如羽毛球,两人相距对拍或若干人分站两边集体对拍,以失球多者为输。
最有趣的莫过于农历七月十三(七月半)都匀市江洲一带布依族的“香瓜仗”。打“香瓜仗”布依语称“迪勒歹”。七月十三日下午,各家青少年从自家地里摘回半大的嫩南瓜,插在竹竿尖上。吃过晚饭,将一两百根点燃的香插在南瓜上,当寨上领头的青少年一声吆喝,青少年们就扛着香瓜,一齐奔出寨外田坝中。这时邻寨的青少年也扛着香瓜奔来。双方在田野里相遇后,即以香瓜互相碰击,并对骂粗话,闹成一团。远远看去,月亮下像无数萤火虫般的香火晃动着,煞是壮观。当双方香瓜上的香均被碰落熄灭后,即摔起跤来。最后,双方向本寨方向撤回数十步,返过身来一边等,一边用竹制弓箭互相射击,或向对方丢掷泥团、石块。直到双方打、骂都筋疲力尽了,才一边唱着山歌,回家休息。据说这香瓜仗打得越热闹越好,祖宗才高兴,鬼魂不敢作祟,人间才能平安。所以不论当晚打得如何激烈,骂得如何粗野,都不会为此真正闹出纠纷,第二天照样往来如常。
贞丰布依族六月六
兴仁县大兴寨七月半的“打火箭”,也颇能表现布依族的尚武精神。“火箭”用蒿秆做成。蒿秆一端捶烂成绒须,两根捆成一支。绒须与秆身交结处用黏性很强的白沙泥包上一坨,以加大重量,便于抛掷。七月十四日晚先由少年们抛掷,继而男女老幼均参加“试火箭”,将蒿秆捣烂一端点上火,手拿枝秆一端,朝空中抛去,连续抛两三个小时。十五晚上正式打火箭,一直打到次日凌晨活动才结束。“打火箭”时,只见空中如万星流动,划破天空,十分壮观。据说,大兴寨王姓的某代祖先奉命征战,因敌营垒难以攻破,便下令用棉织引火物裹于箭头,蘸上油,点燃后万箭齐发,烧掉了敌营,于七月十五日取得了胜利,以后便把这天定为纪念日,并于当晚投掷“火箭”,以示纪念。
节日期间的少儿活动也很多。如捉迷藏、打童棍、掷石子、打陀螺等。云南罗平一带,三月三节大人用各色纱线为小孩编织鸡蛋状的小口袋。初四、初五和初六,少年们背上蛋袋,和青年男女们到河边玩耍。青年男女们划竹筏比赛,用竹制水枪互射,少年们则转水车,玩水枪,尽情嬉戏玩乐。到吃饭时,大人们背上花米饭和鸡蛋,送到河边给孩子们,席地而坐,欢乐地吃起来。
贞丰一带,七月初到十五晚上,少年儿童们则喜欢玩一种叫“天牯牛”、“地牯牛”的游戏。先在小男孩中物色(或小男孩自愿参加)两个人,两脚两手爬地,其状如牛。再由一位懂咒语的成年人对他俩念咒语。之后,围观的小孩几声唱道:
贞丰布依族六月六
随着吆喝声,两个小孩开始作角抵状,并模仿牛的斗架认真地斗起来。围观者喊着加油,气氛十分热烈,角抵者也受气氛的感染,斗得难解难分。一人斗败后,换一人在继续斗,直到兴尽方止。
紫云一带布依族七月十五晚兴“追野猫”、“爆疙蚤”活动。所谓“追野猫”,是在河里漂放彩灯,千万盏灯笼放在河里,顺流漂下,你追我赶,非常壮观。“爆疙蚤”则是将一束冬青树枝夹在干稻草中,点燃火,使冬青枝叶着火后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这种活动既富有情趣,又包含着驱邪逐虫的内涵,寄托了人们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