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乌撒谱
所属图书:《彝族源流:彝汉对照》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14391字

乌撒谱

(注: 陡阿姆乃一 陡阿姆一代①,姆默遮乃二 姆默遮二代②,默遮乌撤三 默遮乌撒三代③,乌撒依乃四 乌撒依四代④,依孟德乃五 依孟德五代⑤,孟德格乃六 孟德格六代⑥,格阿泰乃七 格阿泰七代⑦,阿泰阿姆八 阿泰阿姆八代⑧,姆阿启乃九 姆阿启九代⑨,阿启阿鲁十 阿启阿鲁十代⑩。阿鲁濮诺一 阿鲁濮诺一代⑾,濮诺阿租二 濮诺阿租二代⑿,)

(注: 租阿塞乃三 租阿塞三代⒀,阿塞阿那四 阿塞阿那四代⒁,阿那阿博五 阿那阿博五代⒂,阿博杜乃六 阿博杜六代⒃,杜也阿苻七 杜也阿苻七代⒄,阿苻阿祖八 阿苻阿祖八代⒅,阿祖阿乃九 阿祖阿乃九代⒆,阿乃那洛十 阿乃那洛十代⒇。那洛阿收一 那洛阿收一代(21),阿收毕约二 阿收毕约二代(22),毕约毕朵三 毕约毕朵三代(23),毕朵笃则四 毕朵笃则四代(24),笃则那周五 笃则那周五代(25),那周德皤六 那周德皤六代(26),德皤阿歹七 德皤阿歹七代(27),)

(注: 阿歹阿谷八 阿歹阿谷八代(28),阿谷濮格九 阿谷濮格九代(29),濮格鲁载十 濮格鲁载十代(30)。鲁载举足一 鲁载举足一代(31),举足濮兜二 举足濮兜二代(32),濮兜那苦三 濮兜那苦三代(33),那苦阿姆四 那苦阿姆四代(34),阿姆朴娄五 阿姆朴娄五代(35),朴娄鲁迂六 朴娄鲁迂六代(36),鲁迂诺扎七 鲁迂诺扎七代(37),诺扎鲁格八 诺扎鲁格八代(38),鲁格毕姆九 鲁格毕姆九代(39),毕姆克博十 毕姆克博十代(40)。克博濮谷一 克博濮谷一代(41),濮谷笃毕二 濮谷笃毕二代(42),)

(注: 笃毕鲁足三 笃毕鲁足三代(43),鲁足热朴四 鲁足热朴四代(44),热朴诺乃五 热朴诺五代(45),诺尼鲁勺六 诺尼鲁勺六代(46),鲁勺举足七 鲁勺举足七代(47)。叙来此于至 其谱叙到此。)

注释:

①陡阿姆:《大定府志》作“母”。陡阿姆生姆阿余、姆默遮、姆阿纵等,姆阿余传磨弥和罗婺两部,姆默遮为乌撒部祖,乌撒部从第二十五代姆默遮始立。

②姆默遮:《大定府志》作“麦则”,“麦则有子二,长乃守濮,少即物叔也”。“默遮乌撒家,从古口分出,根系于直诺。在勾濮米洪[地名,在云南宣威与会泽之间]杀牛,招待的家族。持天道纲纪,行清白善事。”古口,其大宗磨弥部政权之号;直诺,今云南宣威的彝语古地名。

③默遮乌撒:《大定府志》作“物叔”。陡阿姆生两子,长子姆阿余为磨弥、罗婺祖;次子姆默遮为乌撒祖。姆默遮之子名默遮乌撒,乌撒部名即从默遮乌撒而来。《寰宇通志·乌撒军民府·建置沿革》载:“本乌蛮巴的甸地,以蛮祖名乌撒,故号乌撒部。”《元史·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载:“乌撒乌蒙宣慰司,在本部巴的甸。乌撒者,蛮名也。其部在中庆东北七百五十里,旧名巴凡兀姑,今曰巴的甸,自昔乌杂蛮居之。今所辖部六,曰乌撒部、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畔部。其东西又有芒布、阿晟二部。后乌蛮之裔折怒始强大,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宪宗征大理,累招不降。”默遮乌撒时居住在今云南省宣威市的直诺吉苏地方。乌撒部从米(慕)克克至乌撒依共27代活动在云南境内,先后辗转于今云南东川、会泽、昆明、寻甸、石林、陆良、罗平、师宗、曲靖、沾溢、宣威一带,至第二十八代依孟德时始进入今贵州省的西北部一带。

④乌撒依:《大定府志》作“羿”。

⑤依孟德:《大定府志》作“梦得”。默遮乌撒传至第三代依孟德时,从滇之会泽一带跨牛栏江入黔(约在三国晚期),先以今威宁抱都一带为中心,在西凉山周围活动,再辗转到今威宁夸都一带。

⑥孟德格:《大定府志》作“更”。

⑦格阿泰:《大定府志》作“岱”。格阿泰生阿泰阿姆、阿泰阿立二子。“阿立一支,没有出头了”。实为无名的平民。

⑧阿泰阿姆:《大定府志》作“蒙”、“克服巴姑、盐仓”。阿泰阿姆“在米嫩勒雅洪(地名,在威宁西凉山),似腾云驾雾,是位奇男子,跨龙驹,在打濯举娄杀牛(其杀牛地在今威宁黑石与嘎利一带),茫茫箭竹丛,四家陇邓迁出,逼五毕秋(四家陇邓、五家毕秋,与乌撒同系德布支系)迁徙,六支举侯(又作古侯,“六祖”第四支系,与乌蒙同祖)撤回,克博地盘宽。”阿泰阿姆起建纪俄勾政权,乌撒部政权从此由“尼(蔺、睑)”的规格升格为“勾”的规格。部政权与乌撒部同时称“勾”的还有十一部:即“慕俄勾(水西部,贵州大方)”、“娄娄勾(播勒部,贵州安顺)”、“赫海珠舍勾(云南镇雄)”、“德歹尼舍勾(云南昭通)”、“古口勾(云南宣威)”、“沾扎卧勾(云南沾溢、曲靖)”、“益毕珠吐勾(云南曲靖、东川)”、“麻纳姆古勾(云南曲靖、马龙)”、“吐洛勾(云南昆明附近)”、“阿妥洛则勾(云南盐津或会泽、巧家、鲁甸)”、“益那勾纪(云南祥云)”。第七代阿泰阿姆,一作阿蒙,《大明一统志·乌撒军民府·建置沿革》:“唐时乌蛮之裔孙乌者居此。至阿蒙始得巴的甸(其东西又有芒布、阿晟二部,皆他酋所居)。宋时乌些之后曰折怒者,始并其地,号乌撒部。”《明史》载:“元至元中,置乌撒路招讨司,寻改为军民总管府,又改军民宣抚司,后升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四年,改为乌撒府,隶云南布政司(时大酋那者来归,置府授之。今土官安氏,其裔也。地广四百四十里,袤二百五十里)。十六年,改乌撒军民府(编户一里),隶四川布政司,府今省。府介诸蛮之中,据高临险,地形冲要[《土夷考》:府有盐池、银矿之饶,其民习奸利,往往侵掠邻境]。今自贵州毕节卫而西,凡二百六十里而至乌撒,由乌撒至云南沾益州治不过二百四十里。乌撒惊而滇黔俱不得安矣。”阿姆时以今威宁草海一带向四周活动,并进一步拓展活动空间。阿太阿姆生姆阿启、姆举雨、姆维遮三子,以姆阿启继君位;姆举雨,又作阿姆举雨、阿姆举举等。举雨生举雨阿鲁、举雨阿堕、举雨阿笃三子,此三子后代汉姓多姓余,为世袭布摩,部分姓禹或姓安,多分布今威宁、赫章两县。姆维遮生维遮阿聂、维遮迂吕二子,维遮阿聂为乌撒布世袭布摩,见录有《延请布摩经》等,又以“阿吐能益·维遮阿聂”一支为著名。维遮阿聂支汉姓多姓王、聂,部分姓叶,多分布今威宁、赫章两县地。维遮迂吕一支汉姓吕。

⑨姆阿启:《大定府志》作“奇”。姆阿启无子,过继举雨阿鲁,叫启依阿鲁,又叫阿启阿鲁。

⑩阿启阿鲁:《大定府志》作“哲”。阿启阿鲁,生阿鲁濮诺。娄妥氏无子,过继举雨阿鲁,叫启依阿鲁。

⑾阿鲁濮诺:《大定府志》作“弩”。阿鲁濮诺,生濮诺阿租、濮诺阿补两子,以濮诺阿租继君位;濮诺阿补一支,又称录果阿补。

⑿濮诺阿租:《大定府志》作“普砻”。濮诺阿租,生租阿塞、租阿太、租阿崩、租额洛。租阿塞“领着布阿笃,跨过纪古鲁堵勾,到抱都洪帕(地名,即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幺站镇抱都一带,指乌撒部依孟德氏入黔开基最初经过的地方),在露天杀牛,牛卜得十六卦,家业兴旺了,左边的地界,到慕格吞纪,右边的地界,过省雅尼则。逐恒举侯迁,过妥肯大河。长者租阿塞,到卧扎女恒,请布纪阿鄂,在夸都旺朵(地名,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的金钟镇夸都村一带乡,系乌撒部入黔后五代时间的活动地和祭祖地),祭五代故祖”。“租阿孟、租额洛两支,都没有出头了(所谓“没有出头”或“沦为平民”者,不准随其君长姓)。”

⒀租阿塞:没有记录。

⒁阿塞阿那:无记录。

⒂阿那阿博:又作阿德阿博,乌撒部进入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建立部活动中心的君长。一名那阿博,今盐仓镇老鸹营村尚存其向天坟大墓一座。阿那阿博,生阿博阿杜、阿博苏能、阿博阿大、阿博阿史、阿博笃翁五子。阿博阿大、阿博阿史、阿博笃翁,这三支人,沦为平民。阿那阿博继第三十六代君位,他把部政权中心又移至今威宁自治县盐仓镇一带。“阿博苏能一支,不享受祖业,非长子之故。”苏能,或作苏诺,今汉姓苏,分布在今威宁自治县西部一带。

⒃阿博阿杜:阿博阿杜,生杜阿苻、杜阿能。阿能氏,称赖恩益卧阿能,为最初的赖恩土目。

⒄杜阿苻:又称杜也阿苻,生阿苻阿祖、阿苻布斗、阿苻阿吉、阿苻汝蒂。阿苻布斗氏,称扣卧布斗,扣卧土目之祖。阿苻阿吉、阿苻汝蒂两个沦平民。

⒅阿苻阿祖:《大定府志》作“莓”。阿苻阿祖,生阿祖阿乃、阿祖翁刍、阿祖阿吞、阿祖阿哺、阿祖毕太。翁刍氏,迁到巴地(今贵州省赫章县的哲庄与沽基乡一带),叫做巴迷官家。阿哺氏,沦为平民。阿祖毕太后裔称毕兜家,有妥尼毕兜,洪约毕兜两支。

⒆阿祖阿乃:《大定府志》作“曝轮”。阿祖阿乃,生阿乃那洛、阿乃额立、阿乃阿尼。阿乃额立一支,是辞兔家,为后来威宁大官寨、龙街子、黑土河土目之祖,清雍正年间尚有其后代名安巡如,助鄂尔泰征米贴、黄郎、雷波等处彝人有功而受封土目。阿乃阿尼一支,是阿纪车地方(今赫章双坪乡境)的土目。

⒇阿乃那洛:《大定府志》作“备”。阿乃那洛,生那洛阿收、那洛濮汝、那洛阿取、那洛阿矮、阿洛阿颖、那洛阿载、那洛阿任、那洛濮汝等,号称十二那洛,那洛阿收袭位,除那洛濮汝称俄嘎祖摩(土目,所在地不详)外,其余为平民,“改土归流”后,汉姓都为安。

(21)那洛阿收:《大定府志》作“世”。那洛阿收,生阿收额补、阿收毕约、阿收额觉。其中,阿收额补氏是妈姑土目之祖,住今赫章妈姑镇一带。阿收额觉为平民。另有阿收毕构,是那洛濮汝所生,原名濮汝毕约,过继给那洛阿收的妻子,改名阿收毕构。阿收毕约善战,曾向四邻用兵。

(22)阿收毕约;《大定府志》作“沐浴”。阿收毕约生毕约毕朵、毕约乃额、毕约毕洪,毕约毕垓。毕约毕朵袭位。

(23)毕约毕朵:《大定府志》作“白堕”。毕约毕朵,生毕朵笃则、毕朵毕帕、毕朵毕侯、毕朵马育。毕朵马育是巴弥侯家,住贵州省赫章县恒底(今河镇乡)接近威宁自治县一带的一家土目。毕朵陡毕洪一支,沦为平民。朵毕侯一支,称巴底毕侯家,早期的巴底(草海一带)土目。毕约毕朵的庶妻阿收舍朵原先生有乃额笃则等四子,过继给毕约毕朵。乃额陡卡,改名毕朵陡卡;乃额毕帕,改名毕朵毕帕。毕帕氏,是底乌毕帕家(乌撒系的德乌土目,住今水城德乌一带);叫乃额陡卡的,是益女陡卡家。

(24)毕朵笃则:《大定府志》作“牍牒”。毕朵笃则,生笃则那周、笃则陡朵、笃则阿柔、笃则额立、笃则阿太、笃则额迂、笃则额咪、笃则额举、笃则毕俄、笃则额输、笃则恒依、笃则阿柔、笃则热立。笃则那周袭位;笃则阿太氏,为阿则家继去。笃则阿柔生阿柔毕姆,是俄嘎那洛家(今威宁自治县新发乡俄嘎村)。其余的去了今赫章雉街乡一带的益吉河两岸。

(25)笃则那周:《大定府志》作“治”。笃则那周有五妻,生那周德皤、那周德纪、那周苏能、那周阿诺、那周阿洪、那周阿努、那周阿吉、那周陀尼、那周阿垓。那周阿吉是安甲家(土目,在今赫章县朱明乡一带),那周阿吉是乌撒第三十七世世袭君长那周德皤同父异母兄弟,乌撒部著名的勇猛若卡,乌撒部阿甲土目(住贵州省赫章县境内)之祖,曾在光复乌撒土宇征战中数与德施氏的水西、易娘、阿头、易溪、阿外惹交战,立下赫赫战功,故《彝族源流》等载:“阿吉未生时,乌撒替人牵马,乌撒替人当背夫;阿吉生长后,人家给乌撒牵马,人家给乌撒当背夫。”那周阿吉在与水西阿哲部的一次恶战中战死,被后人尊称为“兹摩阿呷”。那周陀尼生陀尼额勒,传额勒阿觉,是可洛阿觉家(土目,在今赫章县可乐镇一带)。那周陀尼生陀尼斗洪,称觉止那洛,亦称益纣,是毛沽益纣家(土目,在今赫章县结构乡毛沽一带),生陀尼阿崩,传阿崩陡硕,是能补那洛。那周一支,是热卧苏能家。阿耕一支,是伙羌那洛家(在今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一带,伙羌那洛即伙羌家)。那周德纪是小支,即倮佐阿铺家(今威宁县境,倮佐亦作冽载)。那周阿垓生阿垓沽汝,是色妥那洛家(今威宁自治县梅花山一带)。

(26)那周德皤:《大定府志》作“德朴”。那周德皤,生德皤阿歹、德皤尼迫、德皤额觉、德皤额哈、德皤奋腮、德皤周能、德皤毕周、德皤额克、德皤格娄、德皤毕漏。德皤尼迫,是可界家(住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盐仓与炉山两乡镇间的可界一带)。德皤奋腮,是长子。德皤额觉,生额觉额哈,称录果妥启,即是载古家。德皤毕周,生毕周额克。“同格娄氏,找益吉洛沽,作为靠山,如手镯附手腕,得了贱名声(《彝族源流·乌撒源流》)。”栋博勒氏,是妥楚治沽那洛。色买(今威宁小米)那洛,指那洛阿载,周能氏,指德皤折怒:乌撒第48世世袭君长的皤阿歹的六弟,被尊称为“兹摩阿纪”。《彝族源流》载:乌撒第47世世袭君长那周德皤娶水西德初氏女德初赫保,生阿歹、尼迫、额觉、额哈、奋腮、哲怒六子。德皤折怒,又称阿吉周能,“作战勇敢,得荣华富贵,所向披靡,东边的地界,至鲁博上面,西边的地界,至侯奏上方。因放心不下,头上插木牌,后面打记号,左至堵洛地,右至札里大坝。在这范围内,他有威望,影响也很深。他的后裔,称省妥卧周能(《彝族源流·乌撒源流》)”。《大定府志》卷十五载:“德朴(即那周德皤)弱,为他部所并,降为庶人。其妻生子曰勒,字仲远,甫数月,避乱弃之野,土人收养之,及长有勇略,与其故臣慕魁特直、阿迂阿租复乌撒土宇。”德皤折怒与摩魁德直、阿迂阿租和其叔父那周阿吉等若干乌撒部战将为光复乌撒土宇“出征四十七,赢四十三仗”。因勇谋超群,战功卓著,故赢得“阿纪”称号。

(27)德皤阿歹:《大定府志》作“勒”。水西土目德楚氏女德楚赫保生德皤阿歹、阿歹阿谷、阿补歹遮、阿歹阿珠、阿歹苏注、阿歹阿直、阿歹斗骂、阿歹阿阔、阿歹阿卓。阿歹斗骂氏,沦为平民。阿德阿直氏,即是省妥家(土目,在今威宁自治县二塘镇境内)。苏祝氏,是抱都苏注家(抱都土目,住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么站镇的抱都一带)。阿歹传德仇额恒氏,“传额恒阿启,阿启濮采,濮采时期也还好,后因娶奴婢(所生子)十有九如打羊,大都被除掉,只留一幼子,作黎民百姓,居一隅供鸡牲,隐居拖洛察舍(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东风镇境内;拖洛家,乌撒部的分支,见《彝族源流.乌撒源流》)”。德仇勒氏,是省启家。省启丕沽氏,是雄依土目之祖。阿歹所传的直匹濮斗,是那登家,亦是葛姆家(葛姆家土目家,乌撒部分支的葛姆赤兔乌的一家,先住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的野泥坝一带,在赫章古达一带也有其分支)。叟妥恩卓氏,是法凯那洛(或作发块,在威宁自治县二塘境)。海马沽家(海马沽:地名,意为竹林。常连称吼珠海马沽,海马沽家系原赫章县达依茶园村的安氏),是巴陡仇家所招去的。哺遮氏,在益吉弥兜发展,是烙洪芍佐家(在威宁自治县盐仓镇一带)。阿卓氏,是布吐洪凯家(布吐,一作铺处,布吐地名,因乌撒部在此开办学堂而得,管理学堂的布摩称“俄索布”,又作“五所白”,地点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羊街镇的铺处与赫章县铺处乡相连处。洪凯,一作雄块)。

(28)阿歹阿谷:《大定府志》作“古”。阿歹阿谷传阿谷濮格、阿谷阿博、阿谷阿颖、阿谷额毕、阿谷阿能、阿德额举。阿歹阿谷过继阿歹阿卓生的阿卓濮格换名叫做阿谷濮格来袭位。阿歹阿卓生阿卓鲁举.阿卓斗俄。阿卓鲁举,鲁举过继阿谷家,叫做阿谷鲁举、即是蔼陆家(霭陆家,在今贵州省赫章珠市乡的光明村)。阿歹阿卓生阿卓阿颖,过继阿卓阿颖给阿谷家,做阿谷阿颖。阿谷生阿颖咪纪,传咪纪阿楚,是雄依家。阿歹阿卓之子阿卓斗俄氏,是热吉家。阿歹阿卓生阿卓阿打,传阿打德楚,是妥乃益那洛(妥乃益,水名为地名,在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大街乡境内)。传阿打毕秋,是伦卧布租家(所在不详)。阿德额举氏,成为平民。阿能氏,是益恒吉阿能(在云南彝良县境)。阿博氏,是继阿博阿直,做阿谷阿博,就是妈纠家(妈纠土目,在今赫章县境)。

(29)阿谷濮格:《大定府志》作“卜格”。阿谷濮格,生濮格鲁载、濮格额周、额周额苦、濮格额直、濮格阿能。濮格额直传额直额则、额则启支;濮格阿能传阿能阿伯。阿白启达之母生叫阿亥的三子,启支氏,是栋兜热武那洛。额周氏,也是那洛。额苦氏,成了平民。

(30)濮格鲁载:濮格鲁载,鲁载举足,鲁载阿介、鲁载阿史、鲁载尼汝、鲁载鲁央、鲁载仆待、鲁载巨立、巨立额乃、额乃载堵、载堵法娄、载堵法娄,是额洛那洛家。鲁载阿介氏,是抱都家(抱都土目安氏,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幺站镇的抱都一带)。鲁载阿史氏,是益吉札博(赫章雉街)阿史家。鲁载鲁央氏,是恒底那洛(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的恒底的安氏)。鲁载传尼迫氏,在北边杓那启,自称兹摩。鲁载传侯仁氏,被阿收召去,做君长随从,其余成平民。

(31)鲁载举足:鲁载举足生举足濮兜、举足阿勒、继阿色吉汝,做吉汝阿斗(举足阿斗),举足阿格,举足额洛,举足阿替。举足妻洪汝氏,没有儿子。继苏博濮兜做举足濮兜,继格海阿勒,做洪汝阿勒。继布再阿斗,做吉汝阿斗。吉汝阿斗(举足阿斗)是色买嘎家(在今威宁县羊街镇境)。举足阿格,是斯迷洛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县小米倮)。举足阿替,是妥依那洛,举足阿勒,是洛叽家(土目,又作倮机家,住今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的乐居一带)。

(32)举足濮兜:《大定府志》作“陂地”。为奢安事件发生之时。举足濮兜生濮兜那苦、濮兜额宏、濮兜阿诺、濮兜阿太、濮兜阿登、濮兜额洪、濮兜啥央。濮兜阿登传阿登阿颖、阿颖额度。濮兜阿太传阿太额觉、额觉沙央。濮兜额洪氏,是俄补家(土目,住今贵州省赫章县松林坡乡的窝枟bong一带)。濮兜阿诺氏,是撤口家(住今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境内)。濮兜啥央,是雄洛(一作兄啰)阿聂家。额斗氏,是辞兔恒(一作兄)家。额堵氏,是迟亥那洛。其余的,都成了平民。

(33)濮兜那苦:《大定府志》作“库”。库,一曰余、即禄余。禄余,《大定府志》断了中间的那苦阿姆、阿姆朴娄2代。濮兜那苦生那苦阿姆、那苦鲁汝、苦阿伙、阿伙诺古、那苦阿哼、那那苦阿哄、那苦阿租、那苦诺略。那苦阿哼传阿哼额洛。那苦阿哄传阿哄阿鄂、阿鄂阿注。那苦阿租传阿租阿纠、阿纠输古。那苦鲁汝氏,是益吉家。那苦诺略、诺果氏,为濮兜额觉的养子。孟楚氏,是直打素家。其余为平民。

(34)那苦阿姆:《大定府志》作“莓”。那苦阿姆生阿姆朴娄、阿姆孟德、阿姆阿勺、阿姆阿额、阿姆奋仆、奋仆额立、阿姆额卓、阿姆额列、额列阿德。阿姆阿勺和额德氏,都是维尼家(乌撒部后期有势力的土目,为“博所能益·阿木维尼家”。维尼家,一作瓦泥家,或勿泥家,住今贵州省赫章县赫章妈姑镇与威宁自治县板底乡的结合部一带。吴三桂剿水西之后,曾进行若干起兵反抗,事见《布默战史·水西抗击吴三桂之战》)。阿姆阿额氏,是嘎利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嘎利乡一带。嘎利,又作“嘎娄”、“嘎洛”等)。阿姆奋仆氏,是马嘎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一带)。阿姆俄立,阿苦阿秋,是恒姆益吉嘎(一作野鸡嘎)家。其余为平民。

(35)阿姆朴娄:《大定府志》作“曝轮”。阿姆朴娄,生朴娄鲁迂、朴娄诺举、朴娄鲁举。朴娄鲁举氏,是侯能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金钟镇的红石岩一带)。诺举氏,是珠歪家(土目,住今贵州省赫章县珠明乡一带)。

(36)朴娄鲁迂:《大定府志》作“备”。朴娄鲁迂,生鲁迂诺扎(一作诺直)、鲁迂乃骂、鲁迂仆娄。仆娄氏,阿姆阿狸家,继额汝阿则,做鲁迂仆娄,不知是哪家。鲁迂的兄弟,是笃洪口卧家(住今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英村一带)。

(37)鲁迂诺扎:《大定府志·乌撒安氏本末》作“哲”,“一曰那者哲老,其妻实卜摄事,元末,加行省右丞”。乌撒父子连名谱载的第五十八代君长,实卜是他的妻子:“诺直娶三妻,濮妥珠益家(普安土司家),阿赤舍崩氏(即实卜),是诺直米毕之母。”舍崩、实卜,同一彝音的不同汉音记字。鲁迂诺扎,生诺扎米毕、诺扎仆毕。诺扎仆毕成平民。诺扎米毕氏,为舍布继去,继子不安心,不知其下落。诺扎鲁格,是水西女所生,鲁格氏由来,原叫乃骂鲁格,过继给鲁迂诺扎,换名为诺扎鲁格。并作为正宗的,此时乌撒内乱已久。《大定府志·乌撒安氏本末》:“备卒(指哲之父备去世)、哲袭(即哲袭其父之职)。”“其妻实卜摄事,元末,加行省右丞。”“其年(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实卜来归,置乌撒土府以授之。”“十六年(公元1383年)以云南所隶乌撒、乌蒙、芒布三府隶四川布政司。”“十六年“五月,诏赐乌撒女知府实卜及乌蒙、东川等知府,人朝服一通,并常服一袭。十月,乌撒知府实卜等七百七十一人来朝,诏赐织锦、文绮、钞锭,及把事以下从人各有差。”“十七年十月,乌撒知府实卜贡马,赐绮、钞。是时,哲已先卒,逾年实卜又卒,子能动袭。”《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载:“洪武十四年,时征南将军傅友德已分遣都督胡海洋等率师五万,由永宁趋乌撒,复自率师由曲靖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捣乌撒。时元右丞实卜闻海洋兵至,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及闻大军继进,皆遁。友德令诸军筑城,版锸方具,蛮寇大集。友德屯兵山冈,持重以待。既知士勇可用,乃纵兵接战。有芒部土酋率众来援,实卜兵与合,锋甚锐。大军鼓噪而前,其酋长多中槊坠马死。大军益奋,蛮众力不支,大溃,斩首三千,获马六百,实卜率众遁。遂城乌撒,克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砻,皆望风降附。……十五年置东川、乌撒、乌蒙、芒部诸卫指挥使司,诏谕诸部人民。……十六年以云南所属乌撤、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乌蒙、乌撒、东川、芒部诸部长百二十人来朝,贡方物。诏各授以官,赐朝服、冠带、锦骑、钞锭有差。其乌撒女酋实卜,加赐珠翠。……十七年割云南东川府隶四川布政府司,并乌撒、乌蒙、芒部皆改为军民府,而定其赋税。乌撒岁输二万石,氈毡衫一千五百领;乌蒙、东川、芒部皆岁输八千石,氈毡衫八百领。又定茶盐布匹易马之数,乌撒岁易马六千五百匹,乌蒙、东川、芒部皆四千匹。凡马一匹,给布三十匹,或茶一百斤,盐如之。实卜复贡马,赐绮钞。

(38)诺扎鲁格:《大定府志》作“能”,即阿能,或作诺扎鲁格。生鲁格毕姆、鲁格阿能、鲁格娄仆、鲁格阿德。鲁格娄仆氏,是列布家。鲁格阿德氏,是栋家(住今贵州省赫章县雉街乡的旧称朵俄的一带)。《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载:“洪武二十年征乌撒知府阿能赴京。”

(39)鲁格毕姆:《大定府志》作“卜穆”,其妻圆和曾摄职,宣德二年(1427年)乌撒知府卜穆妻圆和入贡。鲁格毕姆有五妻,生毕姆克博、毕姆毕伯、毕姆毕直、毕姆毕吉、毕姆笃博、毕姆额兔。额兔氏,是弘所家(土目,别称雄所家,住今贵州省赫章县境内的发开一带)。毕姆笃博氏,是葛恒家。毕姆毕直氏,漏求那洛(住贵州省水城县木果乡与汪家寨的结合部的那洛矿一带,漏求地即为那洛,另一漏求在赫章县珠市境内)。毕姆阿吉氏,是弘嘎家(土目,一作雄嘎家,住今贵州省毕节市长春镇境内)。毕姆毕伯氏,是赤兔乌家(土目,即葛姆赤兔乌赤兔乌家,住今贵州省赫章县古达乡境内;后封为德化首目)。毕伯陡仆,陡仆阿额,是史沓家(土目,一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炉山镇的腊寨;一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新发乡的龙滩)。毕伯布可——布可诺颖——诺颖笃载,是格朵家(土目,一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龙场镇的格朵;一住贵州省赫章县古达乡)。毕伯舍咪,舍咪侯大,是杓洪家(土目,住今贵州省赫章县境内)。

(40)毕姆克博:《大定府志》作“禄尼”,其弟名禄旧或作陇旧袭,禄旧夷名廓博,毕姆克博实为禄尼之弟。克博娶四妻,生克博濮谷、克博热立、克博额德、克博阿收、克博仆陀。克博阿收传阿收斗俄、斗俄阿仆。克博庶妻水西氏女舍纪生三子。额德侯任,生额德阿海。阿海生阿海直汝,传直汝布启——布启丕迤——丕迤阿娄——阿娄鲁默,是几倮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哲觉镇的居乐一带)。额歹侯任,侯任布陀。步陀氏,是仆谷那勾之子。由侯任抱养,侯任的庶妻,为了丈夫而收养的。阿鞠依附嘎利家。别的长房长子,分做了两支。侯任仆吉——仆吉奋可——奋可阿甲——阿甲布约——布约布多——布多直尼——直尼觉补,是杓俄家(土目,在今威宁自治县观风海果化一带)。仆吉布勾——仆吉直法——直法乃帕——乃帕阿汝——阿汝直苦,是哲觉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哲觉镇政府所在地一带)。

(41)克博濮谷:《大定府志》作“伯关”,(成化十二~二十年(1476~1484年),改姓安氏。克博濮谷,生濮谷笃毕、笃毕鲁斗、濮谷濮待、濮谷鲁觉、那勾祖野、濮谷鲁赖、濮谷鲁博。濮谷笃毕传笃毕鲁斗、鲁斗尼纪。濮谷鲁觉传鲁觉那勾。濮谷鲁觉,原名鲁觉仆待。濮谷濮待传濮待丕迤、丕迤阿哼。濮诺苏周,那勾祖野传祖野布陀。布陀氏,抱养给额歹侯任去了。祖野诺吐,漏求与他家,谁大谁小,都分不清楚了。濮谷笃毕传笃毕鲁斗、鲁斗尼纪——尼纪丕迤——丕迤诺菊——诺菊沽斯——沽斯阿布——阿布布租——布租阿约,是洛那谷家。克博武布和濮谷鲁赖,为额补长子所招,给姑妈家接宗接代。濮谷鲁博,改名阿博鲁博,做赤兔乌家的继子。

(42)濮谷笃毕:《大定府志》作“安得”,并“夷语谓之波也,其妻奢勿又摄”。濮谷笃毕,生笃毕鲁足、笃毕布腮、笃毕毕德、笃毕额直,笃毕布腮氏,更名额苦布腮,做侯能继子。嫡传为从慕俄勾,能法兹摩(土目)家,把名叫舍巨的招来,受濮谷鲁赖之子鲁赖洛佐的家业,舍巨死后,听信巫师的话,将舍巨扶为笃毕正宗。又将鲁赖额补招了做长子。招笃毕毕德,做舍弄毕德。舍弄毕德传毕德诺举——诺举勾舍——勾舍额补——额补阿纪——阿纪仆依——仆依阿果,是马洛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境内)。笃毕额直,是录朵则家。笃毕额直生额直尼纪,鲁直鲁纪,额直举巨。慕俄勾地方,柔迤阿克家,毕育洪仆氏,鲁举沽斯之母。毕洪氏,做兄姑洪补的之子(土目,兄姑家中的一家,住今贵州省威宁县兔街乡一带;兄姑所在地,作兄姑阁,兄姑土目清末时与当地争土地打官司,被称之“兄姑老二生得恶,杵起尖棍两头戳……”)。洪补的子孙为:额汝鲁举——鲁举毕洪——毕洪沽斯——沽斯直骂——直骂斯苻——斯苻直够。斯苻直够分支后称博歹家(土目,博歹家,一作别歹家,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雪山镇与龙街乡之间)

(43)笃毕鲁足:《大定府志》作“承祖”,又“夷名为彼”。笃毕鲁足,鲁足热口(一做鲁足热朴)。鲁足热口传热口笃则——笃则诺巨——诺巨鲁直——鲁直诺巨。鲁直诺巨过继与弘所(一作雄所)家。做额铺丕益的儿子。诺巨鲁直氏,更名额直鲁举,做博歹家子。诺巨鲁直生鲁直额凯。额凯氏,当了苏额(巫师)。鲁直额凯生额凯诺秋,额凯诺秋生诺秋鲁课。诺巨鲁直传鲁直额凯——额凯诺秋——诺秋骂汝——骂汝麻约——麻约布濯——布濯余格——余格鲁约,即是舍娄家(土目,当地称舍搂素租,住今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境内)。诺巨鲁直传鲁直笃则——笃则额弄——额弄鲁默——鲁默布野——布野麻汝——麻汝乃斯。额弄鲁默氏,做维泥祖举之子;鲁默布野氏,过继给阿蒙阿额家。布野麻汝氏,过继给额凯诺秋家。麻汝乃斯氏,是毕伯布阔家。诺野氏,做笃任继子。笃则额弄生额弄阿武、额弄丕助、丕助阿格、阿格阿尼。额弄丕助氏,做阿蒙举雨家的继子;丕助阿格氏,做麻博(马摆)家的继子;阿格阿尼氏,做弘块氏继子,到后来,满门被除掉。额弄阿武——阿武直谷——直谷阿谷——阿古直巴。直巴氏,是杓依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龙街乡与雪山镇一带)。笃则额弄传额弄伯蒙——伯蒙阿启——阿启濯狸——濯狸啥巴,是俄鲁家。鲁直诺巨生诺巨乃德,实为过继热口乃德,换名叫做诺巨乃德,诺巨乃德是勺洛多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的芍铺一带)。诺巨祖濯传祖濯布俄祖濯鲁毕。祖濯鲁毕——鲁毕阿启——阿启古欧——古欧果约——果约果觉。果约果觉是部弘家(土目,一作卜兄,属乌撒八部之一的寨翁部。住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的西部)。

(44)鲁足热朴:《大定府志》作“(禄)墨,夷名为质”。一作鲁足热口,热朴娶四妻,生热朴诺仆、诺仆诺勺、热朴乃德、热朴额洪、额洪诺、热朴伦眯、热朴鲁法(以下夭折)、热朴布楚。慕俄勾地方,鲁作妮多,阿哲氏之女,许给乌撒家。未娶先死,灵招给扯勒家。到后来,听信巫师言,招来追为热朴正房。招鲁作妮多之子诺勺,做热朴诺勺。热朴诺勺传勺姆苦乌——苦乌布诺——布诺鲁陀——鲁陀丕觉——丕觉余觉——余觉果任,余觉果任,是兄姑家(土目,兄姑家的一支,住今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的灼甫一带)。热朴诺勺——诺勺阿撒——阿撒阿觉——阿觉布多——布多丕野——丕野阿直,即是博女家(土目,博女家,一称别女,住今贵州省威宁县西部)。正宗的一支,法舍能彝家,哺依洪珠氏,是热口额洪,额洪诺直,是法嘎史块家(土目,住贵州省威宁县龙街乡一带)。热朴布楚——布楚诺巨——诺巨仆助——仆助布约,布约麻娄,改名为布楚,到咪德门下,做能底继子。热朴布楚——布楚直格——直格直待,直格直待是产迭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县二塘镇的产迭,即贵昆铁路经过的梅花山附近一带)。热朴鲁法从小夭折。

(45)热朴诺:一作热口诺濮,《大定府志》作“云龙”,又“夷名曷克,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为安国正所弑。热朴诺仆,诺朴鲁勺。洛苏助约,洛苏苏苦。洛苏助约是阻姆嘎家(土目,住今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大营村一带)。洛苏苏苦——苏苦格朵——格朵诺直——诺直鲁口——鲁口鲁兜——诺卜苏珠——苏珠阿怒——阿怒乃苦——乃苦毕布,乃苦毕布是勺待口家(土目,一作舍得块,在威宁境内)。

(46)诺尼鲁勺:一作诺濮鲁勺,《大定府志》作“安咀,夷名禄蜀”。诺朴鲁勺生鲁勺诺举、鲁勺仆娄、鲁勺余斯、鲁勺直愁、鲁勺达伦,鲁勺鲁谷、鲁谷阿奏、鲁谷鲁乃、鲁勺叟伦。《乌撒源流》载:“鲁勺诺举氏,是从招古苦勾[磨弥、沾益土府。磨弥(宣威)部称笃氏,为乌撒等部的大宗,乌撤等王室无后时,即从磨弥笃氏过继子嗣,作为君位继承人]家过继来的,原名叫尼直诺举,到乌撒家后更名做鲁勺诺举。直愁是祖濯鲁毕之子,抱养做鲁勺直愁之子,是夺勾两家(土目,住今贵州省赫章县的白果镇境内)。诺举娶两妻,慕俄勾家,伦勺恒珠氏,诺举鲁勺之母。正妻是慕俄勾家,德楚舍博氏。鲁勺诺举生诺举鲁周,生诺举鲁勺。招舍博鲁勺,做恒珠之子,叫恒珠鲁勺氏,勺依直濯来送终。名叫仆待的,由勺洛多家,仆任来供奉。名叫格录的,舍娄直吉来供奉。其后一夭折男孩,洛口阿点来供奉。在蒙补恒谷的乌撒家中。舍旨母子俩商议:向宣威的笃氏(磨弥)继子,约在抱都相会,笃氏夫人到,带了继子来,继子名叫尼直,住在史洛妥。苏舍鲁毕氏,对尼直起心,举迎接仪式,接了住下。笃氏夫人对鲁毕说,你同舍旨俩,为我抚养子!继子给了鲁毕,由苏舍接了去养。到后来,舍旨死了,鲁毕和阿诺,被磨弥笃氏除掉。乌撒家很懊悔,说实在不该继别人的儿子!丢失的绵羊应当牧场上找,给族人立下了诫。招瓦泥祖觉,继承君长位。从德楚家,娶舍博给他。生了鲁周后,祖觉说,他的儿媳,要娶阿哲女。去说恒珠氏之女,这时鲁周却死了。祖觉说,他要娶恒珠作他的妻子,舍博出逃,到笃弘(地名,全称笃烘那娄,或鲁烘那娄,今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镇政府所在地一带),诺举氏家中。祖觉氏,告诉阿哲家,要迎娶恒珠。阿哲家,告诉祖觉,娶大姓之女,给你做儿媳,你也是大姓,却想把晚辈,娶去做妻子!派出一支兵,嫁女时,候在叫益夺博底的地方,阿哲家把祖觉除掉。阿哲家招诺举,与其女恒珠成家,就住在那娄(地名,作笃烘那娄,或鲁烘那娄,今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盐仓镇镇政府所在地一带)。诺举死了后,又招鲁勺,在恒珠门下,恒珠出逃,到额举录果(地名,在云南宣威市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的结合部一带),阿哲家举兵,荡平乌撒的城。恒珠死后,才有鲁勺君长。舍博氏,灵为维泥所招进祖觉的灵筒。祭祖称祖觉君长为骂色(军事职务名,祖觉曾袭君位,故称君,亦称骂色),诺举嫡庶妻,都传下正宗。乌撒部的争袭,由来已久,《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二》载:“先是,四川乌撒军民府,云南沾益州,虽滇、蜀异辖,宗派一源。明初大军南下,女土官实卜与夫弟阿哥二人,率众归顺,授实卜以乌撒土知府,授阿哥以沾益土知州。其后,彼绝此继,通为一家。万历元年,沾益女土官安素仪无嗣,奏以土知府禄墨次子继本州岛,即安绍庆也。已,禄墨及长子安云龙与两孙俱殁,安绍庆奏以次子安效良归宗,袭土知府。安云龙之妻陇氏,即镇雄女土官者氏之女也,以云龙虽故,尚有遗孤,且挟外家兵力,与绍庆为敌。绍庆则以陇氏所出,明系假子,亦倚沾益兵力,与陇氏为难。彼此仇杀,流毒一方。士民联名上奏,事行两省会勘,历十有四年不结。是年,安云翔奏称:“陇氏有子官保,今已长成。效良倚父兵,强图窃据,杀戮无辜。”因极言效良不可立者数事。三十九年,廷臣议行川、贵大吏勘报。贵州抚臣以土官争职在云南,而为害在黔、蜀,必得三省会勘,始可定狱。帝命速勘,……四十、四十一年,乌撒土舍安效良初与安云翔争立,朝廷以嫡派立效良。云翔数为乱,谋逐效良,焚劫乌撒。四川抚按上其事,以效良为云龙亲侄,云翔乃其堂弟,亲疏判然,效良自当立。云翔扰害地方,欺冈朝廷,罪原难赦,但为奸人指使,情可原,姑准复冠带。从之。四十三年,……贵州巡按御史杨鹤言:“乌撒土官,自安云龙物故,安咀与安效良争官夺印,仇杀者二十年。夷民无统,盗寇蜂起,堡屯焚毁,行贾梗绝者亦二十年。是争官夺印者蜀之土官,而蹂践糜烂者黔之赤子。诚改隶于黔,则弹压既便,干戈可戢。”又言:“乌撒者,滇、蜀之咽喉要地。臣由普安入滇,七日始达乌撒。见效良之父安绍庆据沾益,当曲靖之门户。效良据乌撒,又扼滇、蜀之咽喉。父子各据一方,且坏地相接,无他郡县上司以隔绝钤制之,将来尾大不掉,实可寒心。盖黔有可制之势,而无其权;蜀有遥制之名,而无其实。诚以为隶黔中便。”帝命所司速议。

……于是安效良以乌撒首附逆于邦彦,并力攻陆广,复合沾益贼围罗平,陷沾益,为云南巡抚闵洪学所败。洪学以兵力不继,好语招之,令擒贼自赎,效良亦佯为恭顺。又见黔师出陆广,滇师出沾益,水、乌之势已成骑虎,遂合永宁、水西诸部三十六营,直抵沾益,对垒城下五日。副总兵袁善、宣抚使沙源等督将士力战,出奇兵破之,效良败死。妻安氏无子,妾设白生其爵、其禄。二妇素不相能,安氏居盐仓,设白母子居抱渡。安氏遂代效良为土官,然亦未绝其爵,其爵亦以安氏为安位姐,不敢抗。崇祯元年,四川巡抚差官李友芝赍冠带奖赏其爵母子,令管乌撒。安氏恶分,始绝其爵。其爵夜袭安氏盐仓,不克,与设白、其禄逃东川界,为东川所拒,而抱渡又失。李友芝为请于制府,发滇兵三千援其爵,滇抚不应。安氏惧,谋迎沾益土官安边为婚,授之乌撒以拒其爵。安边亦欲偶安氏以拒其禄,以催粮为名至建昌。安氏遂迎边至盐仓成婚。一时皇皇谓水西必纠沾、乌入犯。云南巡抚谢存仁以闻,存仁因移镇曲靖以观变。安边、安氏请复乌撒卫以自赎。二年,总督朱燮元调集汉土兵,列营沾益,趣滇抚会兵进乌撒境。安边、安氏逃避偏桥。大兵入盐仓,拔难民一千余人。师还,安边、安氏复还盐仓,遣人至军前,请俟乌城克复,束身归命,意实缓师。乃复发兵逐安边、安氏,以盐仓授其爵。兵至望城坡,遇贼哨骑百余,麾兵奋击,贼尽奔箐中,遂复乌撒城。安边驻三十里外,拥兵求见,谕令束身归诚。边夜遁,遂弃盐仓,入九龙囤。乌撒陷贼八年,至是始复。乃召其爵来盐仓,令约束九头目以守,且令图献安边、安氏。其爵以盐仓残毁,乞移乌撒城,从之。时其爵署乌撒知府,其禄署沾益知州,虽懦稚颇忠顺,其母亦颇有主持,能得众。安边屡乞降于总督朱燮元,用藉水西安位代申,以边实绍庆嫡孙,宜袭知州,请罪其爵、其禄。燮元曲为调护,欲予以职衔,分乌撒安置之。云南抚按坚执不可,以安边令其党勒兵于野马川,复以千金诱其爵头目,日为并吞沾、乌计。万一其爵被袭,则乌撒失,而前功尽弃。乌撒失,沾益危,而全滇动摇,非但震邻,实乃切肤。竞不行。安边乃乞师于安位,纳之沾益,而逐其禄,时安氏在也。既而安氏死。安位与之贰,其禄乃假手罗彩令者布发难,边遄死。不移日,其禄率兵至,诡言为其叔报仇,士民归者如流,于是其禄复有沾益。而庙堂之上方急流寇,不复能问云。”

(47)鲁勺举足,一作鲁勺诺举,《大定府志》作“安效良”,夷名为禄庚,(禄)墨次子安绍庆次子;陇氏子官保,夷名禄卜,禄卜与安咀又算并立,或为鲁勺举足,一名鲁谷阿奏。

彝族源流:彝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