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池河流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引言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何整合贵阳与毕节两市部分县(市)共有的鸭池河流域旅游资源,对其实施切实可行之综合开发和利用,成了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鸭池河流域拥有的自然、历史、人文及民族等资源,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属于长江水系、乌江干流的鸭池河,发源于乌蒙山脉毕节市威宁县盐昌乡营口洞村,迤逦西来,经赫章、毕节、大方、织金、黔西、修文、息烽等县(市)一路东流,注入长江涪陵港。具体叫鸭池河名的这段流域,南起清镇市新店镇鸭甸村与黔西县新仁乡化屋基交界的三岔河,北折转东至清镇与黔西、修文三县(市)交界六广河起点的三岔河处。古时的鸭池河,据民国《清镇县志稿》载:“亦曰鸭齿,原称‘甲池’,即元史之鸭水。”宋代末,水西慕俄格的彝族君长以鸭水为界,分水西、水东二部。鸭池以西为水西,有一个则溪;鸭池以东为水东,有两个则溪,一为六慕则溪(治所在今清镇市卫城镇),一为于的则溪(治所在今修文县境)。元代,水西为上水、中水、下水三路,称水内;水东以外,即水外六目之地。水外六目有四目在清镇,即遮勒目、龙夜目、化那目、阿戈目。二目在修文,即龙尔目、底飞目。故宋、元、明、清四朝乃至民国时期,称鸭池河以西的黔西、大方、毕节、纳雍、织金、六枝、盘县、水城等广大地区为“水西”地区,称鸭池河以东的清镇、修文、开阳、息烽县这一带为“水东”地区。由于鸭池河是“水东”、“水西”两地互通的必经之地,雄奇险峻的天堑地形,自古以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多数彝族同胞的居住之地。明、清两朝,无论是明代的“水西抗明”和“奢安起义”,抑或是清朝时期的“吴王剿水西”、“咸同之乱”等,都在鸭池河流域发生过多次明、清官军与水西土司军激战的军事斗争,从而留下了大方县贵州宣慰府遗址(今已重修)以及奢香夫人识大体、顾大局、归附明廷,谱写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颂歌的故事;留下了奢香夫人建龙场九驿十八站、水西十桥等感人传说;留下了鸭池河畔清镇市卫城镇境内镇西卫,新店镇茶店村境内“赫声所古城墙”、“忠灵侠骨(万人坟)”摩崖石刻、衙院和田坝两村中的古建筑遗址,以及今站街镇境内“威武所古城墙”遗址。
鸭池河流域最低处海拔只有756米,整段流域基本处于深山峡谷之中。国家为了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开发和利用了鸭池河流域的水力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21世纪初,便在鸭池河流域先后建成东风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三座电站大坝,矗立于鸭池河流域的深山峡谷之中,各显风姿,雄伟壮观,都是可供游客观赏的人文旅游资源。因建电站而形成的三个人工湖泊,水势及环境由过去的湍急奔涌、奔腾不息和人迹罕至,变成了如今的波平浪静、风光无限、百舸争流。沿湖两岸的一个个乡村山寨东风湖景区内大坝附近的椒园村、上游三岔河右侧的化屋基苗寨、左往上游清镇与织金两县(市)交界的鸭甸河两岸村寨、凹河两岸村寨、红岩村等,索风营景区的鸭池村、下归宗村、花地村、煤洞坡村顺河村民组、沙田村、马路村、大石布依族乡沿湖村寨等,阿嘎湖区情况不详,呈现出的新农村建设面貌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特别是黔西县新仁乡誉称为“贵州苗族歌舞之乡”的化屋基苗寨以及凹河两岸的少数民族村寨等,是开发乡村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理想场所;沿湖两岸无数座奇峰异岭、无数道悬崖峭壁和多处奇特大山湾(如东风湖北湖景区的“八仙过海及八仙洞”、“弥勒佛坐山观海”、“三柱巨香祭河神”、“石瀑流韵”、“‘比萨斜塔’和‘海青天’石笋”、“仙山琼阁十里长街”、“睡美人奇峰”、“天竹奇峰笋子岩”、“黄丝洞传奇”、“大鹏展翅”、“铜鼓奇潭”,南湖景区的“马蹄岩和猪蹄岩”、“天然画屏”、“罗圈岩奇湾”、“十里三峡”、“鸳鸯双洞”、“天然盆景博物馆”、“百万雄师过大江”、“神奇高洞”、“金字奇塔”、“响水流峡”“猛虎啸江”、“仙人指路”、“鲁纳大洞传奇”、“凹河巨崖展雄姿”,西湖景区的“延河宝塔”、“关刀奇岩”、“巍巍船头山”、“孔雀收屏”、“哈冲飞瀑”、“红岩巨崖”等,阿嘎鲁湖景区不详);索风营湖景区的“新老大桥诉沧桑”、“鸭池古渡蕴军史”、“连天长崖显巍峨”、“盐商造桥留巨石(仙人搭桥)”、“犀牛望月及犀牛洞”、“雄鹰翱翔大渡口(红军侦察小分队强度鸭池河时几名战士在此河段‘挺进乌蒙魂归乌江’)”、“河交三岔映奇峡”、“铁盔山麓漭苍苍”、“黔中奇谷筲箕湾”、“神秘桃源洞府幽”、“幽幽出水洞景秀”、“花河峡谷传彝史”、“沙田索桥留佳话”、“马路河畔明史多”、“响水流霞羊皮洞”、“月亮山”、“妲己池”、“贾家洞”、“一线天”、“龙泉阁”、“滴翠峡”、“白马滩”、“水西十桥”等,处处引人入胜,景致迷人,令游客连恋往返。由于这些自然资源尚未引起相关县(市)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足够重视,还未建立起联合开发的机制,虽小作开发但还缺乏开发规划的整体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更为甚者是投资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致使三湖景区的优美风光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元、明、清三朝以及民国时期,甚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鸭池河流域由于地处兵家必争的天堑位置,在鸭池河两岸东与西的老贵毕公路沿线,据有关史料记载,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起至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之间,奢安起义军与明军在鸭池河一带,曾多次发生过激烈战斗,留下了许多明朝时期的军事遗址和故事。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叛于云南,十二月占领贵阳一带;清嘉庆二年(1797年),鸭池河一带布依族人民,响应南笼府(今安龙县)南乡洞洒布依族女子王囊仙领导的布依族人民起义;清咸四年(1854年)八月,桐梓县九项乡杨隆喜、舒裁缝领导黔北农民起义,占桐梓、围遵义、攻新场,进取黔西,在鸭池河阻击清军副将徐治华达一月之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18000多官兵,在贺龙、肖克率领下,以一支精锐的侦察队为先导,以第六师十六团、十八团和第四师十团为前卫,从修文县过猫跳河索桥进入清镇县境,途经今麦格、卫城、王庄、新店等四个乡镇的160个村寨,行程60余千米。2日,第六师主力压制鸭池河西岸之敌,侦察队前后夹击,强渡鸭池河成功。3日晚,全军胜利渡过鸭池河,向黔西县挺进。
红军宣传群众,惩暴济贫,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火种;1949年11月15日凌晨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四十六师一三八团解放清镇县城后,随即挥师占领鸭池河渡口。20日至24日,全军兵分三路先后强渡鸭池河及上游的白猫河与下游的青杠坝三个渡口,继续西进解放黔西;1950年3月的剿匪斗争中,驻守在鸭池河东岸的守卫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一四零团二营六连,与围攻的蒙刚股匪、谢中福股匪、郭家驹股匪等土匪武装,进行几个昼夜的鸭池河保卫战。从明朝天启二年到20世纪的1950年3月的300多年间,发生在鸭池河一带的军事斗争,既有古代的战斗故事,又有现代的军事故事,共同构成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红色文化,丰富了鸭池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水西土司政权在水东地区设置的水外六目,拓展了统辖的疆域和领土。水西、水东的彝族同胞在700多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比较完整地保留的本民族语言文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禁忌习俗、宗教信仰、音乐舞蹈等,同时也以其开明、开放和宽阔的胸怀,学习借鉴了各兄弟民族的许多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多彩彝族文化,丰富了民族旅游资源的内容。
对鸭池河流域各种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一、设置并成立名称为“鸭池河流域风景区管理局”的经营管理机构
该机构为正处级单位,下设办公、政策法规、人事、业务、交通、公安、监测、财务、海事、环保、招商、外事等科室。局党委、行政、纪委等领导班子成员,由与鸭池河流域相关的清镇、修文、黔西、大方、织金五县(市)推荐的干部中产生;干部职工的工资,由所派出县(市)财政负责;办公经费根据预算,由五县(市)财政平均分摊。机构办公地点,建议设在清镇市新店镇政府所在地的鸭池河边。
二、科学制定景区景点的开发利用规划
机构正常运转后,由管理局配合省、市旅游部门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全面细致地对鸭池河流域的索风营湖、东风湖、阿嘎鲁湖自然与人文的景区景点,以及湖区两岸沿途乡、镇、村、寨的通湖公路、少数民族聚居地、湖畔可建码头与休闲山庄宾馆地、生态农业观光地、古代战事发生地、明清时期古城遗址、红色旅游涉及地、适合发展种养殖业地,甚至已开发的各个景区景点,进行一次普查、勘察和统计,形成文字资料和可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全盘规划,研究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旅游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对鸭池河流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参考建议
(一)建好所有适合船舶停靠的码头。由所涉及县(市)的乡镇与交通、海事等部门配合管理局,分别在索风营湖区的清镇(卫城镇矿山村青杠坝组境内)、修文(大石布依族乡)和黔西(素朴镇马路河)交界的鸭池河东端三岔河三岸,清镇(暗流乡沙田村)与黔西(落脚窝)交界的两岸以及上游的清镇市暗流乡花地村、清镇市新店镇上归宗村筲箕湾、上游的大渡口、再上游的鸭池河古渡口等处,选择陆地较开阔、湖水较深的地方修建码头;东风湖区大坝左侧的新店镇椒园村(码头初建,尚待完善),上游黔西县新仁乡的化屋基(码头已建成,应再完善),上游左行清镇与织金交界的鸭甸河两岸(码头初建,应在完善)、在罗圈岩湖湾和白猫河段,选择能通车的陆地较宽处新建码头。东风湖西湖景区三岔河右行往上游直抵洪家渡电站大坝以下(由于笔者对该湖区两岸黔西与织金两县许多村寨的地名不详,对已知的方面认为,可在三岔河景区化屋基景点对岸的织金县境内湖滨、上游的“哈冲飞瀑”景点、再上游织金县五里河段船头山对岸湖畔、再上游红岩景区织金县王家庄村及湖对岸黔西县红岩村寨境内),新建或精建码头。洪家渡电站以内阿嘎鲁湖两岸情况不详。
(二)新修或完善五县(市)有关乡镇通往所有码头的景区道路。1、索风营湖区,在鸭池河大桥两头、黔西县素朴镇马路村两处已建成通湖公路的基础上,还应修通清镇市卫城镇矿山村青杠坝组、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达马路河湖区的通湖公路;修通上游清镇与黔西有关村寨交界的沙田一带湖区的通湖公路;打通上游清镇市新店镇上归宗村筲箕湾湖畔及再上游大渡口两岸的通湖公路;再上鸭池村老街对岸黔西县大关镇柳林村的通湖公路。2、东风湖区,在清镇市新店镇椒园村至湖畔、鸭甸村至湖畔,流长苗族乡凹河村至湖畔已建成通湖公路,黔西县新仁乡至化屋基苗寨已建成通湖公路的基础上,应还在上游拟建码头的地方都修筑通湖公路。3、阿嘎鲁湖区情况不详。
(三)抓好湖区生态环境建设。抢抓国家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的机遇,搞好鸭池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体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动适合开展植树造林村寨的农产,种植经济林和经果林,搞好湖畔周边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奠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的基础。努力把三湖景区打造成山青、水秀、物美、景奇、宜游宜居的旅游胜地。
(四)抓好游客休闲度假村的建设。在三湖各景区的交通要道和大型码头处,因地制宜地修建休闲山庄,并对沿湖两岸自然村寨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对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村寨的建设,一定要突出和体现各民族风情特色,为今后有关景点实施民族风情和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五)建好湖区历史与民族文化陈列馆及民族风情表演场。建议在索风营湖区的马路河、沙田、筲箕湾、鸭池河古渡;东风湖区的椒园、化屋基、鸭甸河、凹河、五里河、红岩,以及阿嘎鲁湖区内设置的主要码头处,分别建设展示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土风物等陈列馆和民族风情表演场,使今后中外游客畅游三湖景区时,既可饱览三湖的自然山水风光,又可感受鸭池和流域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多姿多彩的乡土民族风情。
(六)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建好餐饮店和商店等景区配套设施。在三湖景区的主要码头处,建好一批体现彝、苗、布依等民族风味食品的特色餐馆和销售民族旅游产品的商店。在为游客提供吃购条件的同时,拉动鸭池河流域周边县(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
(七)抓好导游人员的培训。在彝、苗、布依等民族同胞中,挑选一批有文化知识、有敬业精神、五官端正的青年男女,对他们进行历史文化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景区景点特色知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培训,为今后实施旅游准备好一支能讲会说的导游队伍。
(八)打通索风营湖区上游筲箕湾景区至尾水点鸭池河老街前古渡口的航运通道,堵塞湖区两岸渗漏溶洞,提升湖面水位。这段湖区内,湖未形成、水未上淹前,河道狭窄且一路的礁石大且多。汹涌澎湃的河水猛烈冲击两岸及河中乱礁,轰鸣巨响声震数里之外。2005年6月索风营电站建成至今,在筲箕湾左侧峡谷口、上游大渡口、往上至鸭池河老街右侧之下的花滩这三个地方,因湖中礁石巨大且多,水声仍大,不能通航。两岸人民都认为电站修好后船可通到鸭池河古渡口处,殊不知盼来的却是令人失望,不能通航。因此,为了使两岸人民实现多年来的期盼,更为了打通航道后使索风营湖与上游的东风湖、阿嘎鲁湖形成三湖相连、各展风采的湖光山色奇观,管理局成立后,再花好大的投资,也要打通这三个地方的航道,打破目前制约鸭池河流域旅游开发利用的瓶颈。据说索风营湖行成后,由于沿湖两岸存在一些渗漏溶洞,致使如今水位尚未达到设计高度。因此,要增大发电量及确保湖区全程通航,索风营电站就得立项落实资金堵塞渗漏溶洞。
(九)精心规划旅游线路。由于索风营、东风、阿嘎鲁三湖是鸭池河流域因建梯级电站而成,中间有三座大坝阻隔,而且东风与洪家渡两座电站大坝前还存在不通航的河道,因此,合理规划三湖景区的旅游线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规划湖畔码头的设置及其设计通湖公路的连接显得相当关键。从索风营湖沿湖而上,左岸是清镇市与修文县,右岸是黔西县与织金县,甚至到达大方县。管理局在规划旅游线路时,要精心设计从五个县(市)的不同方向进入不同湖区的最佳旅游线路,解决好从哪里乘车,在哪里坐船,在哪里食宿的问题。
(十)旅游开发资金的筹措。抢抓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机遇,通过尽快考察,对所确定的一个个旅游开发项目,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到市三级财政拨款支持与招商引资的方式,以解决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问题;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的政策,用制度方式保证投资者谁投资,谁受益,以拓宽开发资金来源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