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还没有勾簿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下山镇高武村清真一组,有一位年逾百岁,亲历了新旧社会政权更迭动荡时期的艰难谋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蓬勃发展,享受了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巨变带来的幸福生活,更感知了新世纪繁荣昌盛的回族老人。
老人名叫罗则芳,生于1910年11月16日,至今已102岁。历经百年人生风雨的罗则芳老人,膝下5个子女,如今人丁兴旺,家家和睦,子孝孙贤。2012年8月下旬,我们来到老人家中,听她和她的家人,讲述老人百年人生中的点点滴滴。
幸福的一家
一个吃得好睡得香的“老黄金”
罗则芳的家,在高武村清真一组,穿村而过的公路,正从她家房子旁边经过。
罗则芳与今年已65岁的小儿子白福林家住在一幢房子里。这是一幢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石木结构三间大瓦房。虽然历经30余年的风雨,但从其泛黄却依然坚实的木质板壁,仍能看出当年的风采。
虽然年过百岁,罗则芳老人精神很好,还能生活自理。起床、洗漱、做饭、散步、如厕,都是自己独立完成。
白福林介绍,母亲每天晚上9点左右就睡觉了,睡得熟,睡眠质量好。早上七八点钟自然醒,起床,洗漱,生活比较有规律。因为要吃软和一点的饭菜,母亲自己用煤火做饭,吃饭时间不固定,哪时想吃就哪时吃,每顿能吃一碗饭。母亲年轻时,喜欢吃芹菜、蕨苔、折耳根等,还特别喜欢嗑葵花、吃花生,身上随时带着。最近几年,母亲早上起来不吃早餐,喜欢喝茶水。
白福林说,母亲一生勤劳,一直做荞凉粉和粑粑卖,直到70多岁。母亲的勤劳,在他们幼年时期家境清贫时,不仅维系了一家人的生活,还让母亲有了一副好身板。母亲从没生过大病,因此怕打针、怕输液。偶尔有个伤风感冒,吃点药就好了。如今虽是百岁老人,但母亲眼睛看得见,还有满头的白发和满口的牙齿,说话清楚,有条理。只是最近一年多来,母亲的听力下降了,与她交谈,说话要大声些她才能听清,再有就是天气变化时她头昏,除此没其他问题。
白福林的儿子白勇在县教育局工作,儿媳妇在高武小学当老师,小两口在兴仁县城买了新房,请父母亲进城去住。白福林笑称:“老黄金(指母亲)都还在,我咋个去嘛?不去。”在他的心中,侍奉好母亲,比进城居住,要重要得多。
一个兴旺发达的大家庭
罗则芳的老伴白洪武,去世时83岁。
夫妻俩共有5个子女。大女儿白福珍今年已73岁,共有4个子女;二女儿白福英,也有4个子女;小女儿白福芬,共有3个子女。大儿子白福祥今年68岁,夫妻二人共有3个儿子1个女儿;小儿子白福林,夫妻二人育有1男1女两个孩子。
在罗则芳老人家里,我们与白福祥、白福林一道,对全家人口作了粗略的统计。两个儿子家,计算到罗则芳老人的重孙子辈,两家现有人口24人。三个女儿家,计算到罗则芳老人的孙子辈,就有28人。这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大家庭。
老人的大儿子白福祥,曾在村里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德高望重。白福祥回忆,他家本是兴仁县城里的人,住在红子巷(现市南路)。父亲白洪武一辈共有五弟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里,按当时的政策,国民党部队抓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五弟兄要被抽走二人当兵,二伯父已被抓走。白洪武胆小,害怕被抓,因罗则芳的娘家是高武的,一家人就投靠到高武来了。那是1949年,白福祥还不满5岁。
百年沧桑浑不觉
1972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每个公社都抽几个人参加工作队。白福祥是大队里少有的几个上过初中的人,被抽到农业学大寨工作队。5年后回到大队,任大队长兼会计。那时的初中文化已经是比较高的了,加上他的工作出色,办事公道正派,很得人心。他一直担任了20多年的村干部,直到前几年,随着年事渐高,他才卸任了。
罗则芳的小儿子白福林,初中毕业参加“三线建设”,到盘县修建铁路,回来的时候赶上一个机遇,全生产队推荐2个名额去兴义师范读书,他与丁学元两人被抽中。学成归来后,他就一直在当地担任教师。
罗则芳老人的这些子孙中,如今有7人供职于国家相关部门,他们中有老师、有医生、有警察,还有做国际贸易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和奉献。让老人自豪的是,这么一大家人,人人尊老爱幼,个个遵纪守法,家家和睦,与寨邻、同事、朋友相处和谐,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
家务——一把好手
一个撑起全家的坚强女性
罗则芳一家从兴仁县城搬到高武时一穷二白。初到高武,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村民陆正仙家怜悯这家人的不易,腾出一间茅草房借给罗则芳一家暂住。白福祥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段极其艰难、令人终身难忘的岁月,那时他们五六岁光景,晚上睡觉,是睡在装粮食的囤箩里。后来,村里给他家划了一块地基,1956年,一家人终于建起一幢属于自己的茅草房,结束了居无定所的艰难日子。
面对艰难处境,罗则芳在亲戚的接济下,靠卖凉粉、卖粑粑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每天夜里4点多钟,罗则芳就要起床干活,准备白天卖的荞凉粉、粑粑。白天,她从早一直忙到晚,用心经营着她那个小小的凉粉摊。
罗则芳做的荞凉粉和粑粑非常受欢迎。过去的几十年间,在孩子尚未成年挣钱养家之前,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罗则芳。一家人的生活、孩子读书上学的费用、逢年过节给孩子添置衣物,乃至后来建房子,大部分的钱,都是罗则芳用勤劳的双手挣来的。她做的荞凉粉甚至吸引了路过村里的国民党部队,官兵们看到罗则芳卖的荞凉粉,十分眼馋,但又没钱买,就用锑盆与她交换。那个用荞凉粉换来的锑盆,用了10多年。
罗则芳的爱人白洪武是个文弱的读书人,由于生于城市,长于城市,一直不会盘土地。来到高武后,进了供销社的代销店,靠着赚取微薄的差价补贴家用。至于打田插秧这些农活,他一概帮不了忙,都是由罗则芳出面请人帮着完成的。
长年累月做荞凉粉、做粑粑卖,在罗则芳老人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迹。因为一生操劳,老人的右手腕严重变形,骨骼高高突起。与老人交谈,我们既为老人年过百岁仍话语清晰,身体健康硬朗而感动,也为老人严重变形、异于常人的手腕而叹息。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加之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罗则芳一家同中国的众多普通家庭一样,生活越来越好。1985年,在吃、穿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后,罗则芳一家推倒住了几十年的茅草房,在原来老房子地基的基础上,建起了三间漂亮的大瓦房,一直住到现在。
白福祥、白福林两兄弟感叹,在他们家,父亲一生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撑起这个家的,是他们勤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如今老人颐养天年,要想方设法让老人过得舒心。白福林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说母亲像台机器,哪颗零件都是好的,母亲很健康。
我们与老人交谈,老人连声称赞现在的政策好,国家越来越兴旺发达。提起子孙的孝顺,老人十分开心,露出满足的神情,非常满意晚辈们的作为。
一个有长寿基因的家族
有专家分析指出,长寿的共性规律包括: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粗茶淡饭、生活俭朴;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居住地环境、水质和气候特殊;有遗传因素,家族长寿。
探访罗则芳老人,我们发现,专家总结的这些情况,在罗则芳老人身上有完美的体现。
高武居委会现任党支部书记罗则江,是罗则芳老人家族中的弟弟。他介绍,在他们的家族中,长寿的人较多。罗则芳老人的爷爷、奶奶都是96岁高龄去世;她的父亲因病88岁去世,母亲则是92岁高龄才去世,都是比较长寿的人。
罗则芳老人一辈子与人相处和谐,性格平和、开朗,还不乏幽默。白福林告诉我们,母亲曾说过:“真主不要我,真主还没有‘勾簿子’(俗语,指人死去)。”简简单单一句话,折射的是老人超乎常人的平和心态。
惟其如此,才成就了老人的百年人生!
附件 长寿老人基本情况反馈表
(注: 出生年份:1910年姓名:民族:回族家庭主要情况(含经济状况、子女多少、家庭和睦等):经济状况良好。生有两子三女,共有子孙50余人。人人尊老爱幼,个个遵纪守法,家家相处和睦,与寨邻、同事、朋友相处和谐。请以本人为例,列举你认为有益养生、健康、长寿的三个主要原因:1.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粗茶淡饭、生活俭朴。2.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子女孝顺,家庭和睦。3.居住地环境、水质和气候特殊;有遗传因素,家族长寿。伴侣情况:已故目前健康状况:健康平时饮食习惯(含有无烟酒或其他嗜好):最近几年,早上起来不吃早餐,喜欢喝茶水。无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户籍地址: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高武村清真一组平时作息时间: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就睡觉,早上七八点钟自然醒,生活比较有规律。性格及人际关系状况:性格坚强,与人为善。罗则芳)
调查时间: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