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吴国红:酉水河畔歌声飞
所属图书:《故土上的声音:唐腾华和他的土家民歌》 出版日期:2017-03-01 文章字数:1930字

吴国红:酉水河畔歌声飞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爱唱歌的习俗,民歌是他们生活和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日和重大活动,他们就以民歌的方式相互酬唱,交流情感,以歌定情,以歌会友。

今年“五一”期间,记者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的武陵山区民族文艺会演暨土家摆手舞大赛中,有幸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酉阳民歌。这些从大山深处飘出的歌声,充满着人性的纯洁、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充满着男婚女嫁的质朴爱情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无不令听者闻之惊喜,沁人心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由这些民歌改编而成的摆手舞舞曲,以其朴素细腻的韵味,为摆手舞表演平添了一份迷人的诗画意境。

众所周知,位于我市东南边陲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然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和热情,创造了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而酉阳民歌无疑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那或悲壮高昂、或慷慨低回、或自由洒脱、或悠扬婉转的旋律,仿佛越过千年历史,成为渝东南人民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壮美史诗。

在我国蕴藏丰富的民歌体系中,按内容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和生活歌等六大种类。酉阳民歌也不例外。以花灯调演绎的《一片茶叶一片情》,便是一首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劳动歌:“春风吹来满山青,青山岭上飘彩云。彩云落在茶山岭,茶山岭上起歌声。”而在《可爱的故乡》中,人们又深深地领略到了酉阳人对故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木叶满山响,情歌随风扬,伴随酉水常流淌。声声木叶惹人醉,悠悠情歌暖心房,梦里常在歌唱我可爱的故乡。”在不同民族的民歌中,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情歌常常占有相当数量,并以其优美抒情的色彩,吐露出妩媚的芬芳,“麻秆点火绿茵茵,哥走黑路妹担心,一来担心年纪小,二来担心打单身。”这首《麻秆点火》通过对土家民间生活情趣的描述,表现出土家青年对爱情的浪漫追求。“送郎送到屋檐脚,风又吹来雨又落,一手替郎撑雨伞,一手替郎扯衣角。”一首《送郎歌》则抒发出土家青年男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把一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在特定环境下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被此次摆手舞大赛定为规定舞曲的《木叶情歌》更是以其准确生动的音乐语言,向人们展示出一幅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美好画面:“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其委婉流畅的旋律,十分上口,无论让唱者还是听者,都能从中品尝出一份意味深长的情愫。

民歌是一种口传艺术,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而要让其日益精炼与成熟,就必须有人去搜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磨研、锤炼,使之宛如醇酿,愈久弥香。感受酉阳民歌这朵艺术奇葩,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便是唐腾华。在至今广为传唱的酉阳民歌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唐腾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收集、整理或编创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便开始从事演员、乐员工作,现在酉阳文化局从事专业编创工作的唐腾华,从小就喜爱唱歌,20岁进入酉阳川剧团。从那时起,无数次的下乡调演,使他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正是这些散发出泥土的芳香,让人看清生命里最本质、最有价值的歌声,令唐腾华如痴如醉,凭着这份挚爱,他走遍了酉阳的山山水水,访遍了众多的民间歌手,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心收集,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创出了无数首旋律优美、充满生机的酉阳民歌。在集中展现唐腾华艺术实践精华的《渝东南民歌》一书和《酉阳民歌》歌碟中,人们不难看出这位民间艺术家对酉阳民歌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爱恋。而这些书和歌碟的面市,无疑是对酉阳民歌从感性发掘到理性升华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是对酉阳民歌发扬光大的重大贡献。

“高高八面山,清清酉水河,是我可爱的故乡。”从酉阳这片灵气的沃土中飘荡而出的浸透民众心血、发自民众肺腑的酉阳民歌,其最大特色便是它不雷同于任何一种民歌,然而无论它的曲韵、意境还是美感,又绝不亚于《信天游》等一些更为社会大众所熟悉、喜爱的民歌艺术形式,被列为中国和世界民歌精品的《黄杨扁担》,也仅仅是生长在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树叶。只是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至今能够真正知晓、传唱它的人并不多,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林中还没能尽显其应有的光芒,不知还有多少风韵独特、唱腔完美的精粹曲调未被开垦,有待发掘。挣脱大山的桎梏,袒露开放的胸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敲、锤炼、创作,以期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时代赋予酉阳民歌的使命。令人可喜的是,此次摆手舞大赛已向人们昭示了73万酉阳人民不断创新、努力进取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着酉阳人民美好向往和朴素情感的酉阳民歌一定能够百唱不厌,长传不衰。

故土上的声音:唐腾华和他的土家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