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贵州最早的天文壁画
所属图书:《悠悠牂牁:北盘江考古记》 出版日期:2017-01-01 文章字数:2060字

贵州最早的天文壁画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平面图

星象图,从名字上可看出,这是一幅图画,内容与星象有关。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古代恒星图可追溯至汉代;但有学者通过对迄今所见考古资料和殷周古文字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中国先秦至史前时期就可能存在更为原始星象图的观点。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内发现了一座蚌塑带龙虎图案的墓葬 [1] ,按社科院考古所冯时先生的观点,图案中东为龙形,西为虎形,北为蚌塑三角形,这幅图案组成的正是二象北斗星象图,墓穴中墓主人北侧摆放的蚌塑三角形和人的两根胫骨构成的图案是一个可识别的北斗图像,墓主人东侧的蚌塑龙形图案和西侧的虎形图案,代表中国天文体系中二十八星宿中主配四象中的东、西两象,代表苍龙和白虎,这两象与北斗拴在一起,体现了后世二十八星宿和北斗相互系联的一致关系。 [2]

在贵州的星象图最早则出现在六朝时期,六朝墓在贵州安顺八番、平坝尹关和马场等地都有发现,墓葬形制与汉墓相似,分土坑墓、石室墓和砖石墓三种,其中石室墓有长方形券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类,安顺八番发现的砖室墓为凸字形,由甬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出土遗物有陶、铜、铁、玉、银、玛瑙、琉璃和漆器等。陶器有罐、壶、碗、杯、盘、器盖和水注等;铜器有洗、釜、鐎壶、鐎斗和铜镜等;铁器有鼎、脚架和棺钉;漆器有盘、盒、托、盖和碗等,其余的银器、玛瑙、琉璃、玉器多是装饰品;上述墓葬的年代多在东晋至南朝时期。

处于上述时期的墓葬较有意思的是在安顺八番出土的一座星象图壁画墓,该墓由甬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呈“凸”字形,墓砖均素面无纹饰,有长方形和楔形两种形态,墓室为长方形,左右两壁各有两小龛,后壁有一小龛,均券顶,墓底用平砖铺成人字纹,墓室前部中央位置用平砖铺设一平台,疑为棺床,棺床后有一外方内圆的土坑,后壁龛与前部棺床基本在同一中轴线上,墓顶内部用白泥抹底,并在其上绘制星象图。 [3]

墓顶绘星象图,与它相应的是在墓壁绘有“四象”图残片数块,包括虎齿、龟甲、龙尾和流云等内容,古人一般用四象来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或天的四个区,他们把周天恒星划分二十八星宿,并将二十八星宿分四宫,分别用神兽来命名,即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因此,墓壁壁画上出现的虎、龙、龟等形象可认为是意指象征周天四宫的四象,是先民最早用象征思维来把握现实世界所见形象的认识手段。

安顺八番六朝星象图

据报告,墓顶星象图壁画残长3.4厘米、宽2.7米,残存有102颗以大、中、小三类圆圈区别其不同亮度的星辰,大者1颗、中等75颗和小的26颗,大的一颗在西部星空,与月亮临近,中等的星辰仅一组七颗能连成线,寓意北斗七星,斗身覆斗向西,斗柄向下,指朝东方,为午夜时刻星象图;西部月亮呈半月形,按月亮盈亏程度判断其象征的应是农历上旬初五、六日为宜。

星月构图均用黑线框边,线条均匀,圆圈一笔而成,黑线内涂白色,用于区别于底色和表现光线亮度,于北斗星南面,有两道自东向西的平行黑线,线内施蓝色,内有表示暗星的小圆圈一颗。疑是象征太阳的黑色框边内涂红色的大圆圈在券顶西南部被盗洞所破坏,而在图的左右两侧边缘全绘黑色曲线,表示群山起伏。

报告通过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文献记载和壁画内容等推测该墓是六朝时期的一个中下层官吏的墓葬。报告称,该墓星象图经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所薄树人先生鉴定:“从银河与北斗的相对位置来看,是明显不合理的;从月亮的位置来看,也是不合理的;各星星的位置与实际天象也无法比较。……这幅天文图乃是一幅示意性的图。其墓顶中心可视为天北极。以这样的天文图饰墓室顶部,主要出于神学意识的考虑。”

虽然八番六朝星象图壁画墓用这种不合实际星相位置的图来象征死者在阴间的天空,是一幅具有抽象意义的示意图,但它所运用的以圆圈大小表示光线昏暗程度,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月亮的形态,结合星相图周边的用黑色曲线象征群山起伏,以及墓壁上的四象图,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群山环绕之下夜空的景象,配合红、黄、蓝、白和黑等五种颜色的运用,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之所以星象图中的星宿位置与实际不符,可能和墓主的身份有关,我们可作如下猜想,自汉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历经百余年,随着汉人带来的汉文化渐趋深入,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贵州毕竟地处边陲,文化及意识形态肯定会和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当时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政治和文化上也有一定素养的中下层官吏,他的家族有实力和意识在墓葬中用壁画的形式来想象并表示死后世界群星璀璨的天空,但限于当时的观察能力和对天空的认识,他们不能很清晰地知道银河、北斗星、月亮的位置关系,因此,只能用意象的形式来表现星相,而他们能观测到清楚的月亮则在壁画中有准确的表现。


[1] 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

[2] 冯时:《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文物》1990年第3期。

[3] 熊水富:《安顺八番六朝星象图壁画墓清理简报》,《贵州田野考古四十年》,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悠悠牂牁:北盘江考古记